• 10

Apple iMac 21.5 Retina 2019 效能是最有感的升級!

ComicsNic wrote:
Surface Studio...(恕刪)


大家都會注意的也大概就是這個邊框。
如果把下巴拿掉對Apple有困難,難道蘋果的工藝等級已經落後Surface Studio十年了?
(iMac甚至沒有觸控螢幕的功能)


現在外觀看起來已經沒有很特別了
邊框啊邊框啊!厚厚的邊框真的可惜啦!還有~~似乎沒有type-C孔!!!???
2019年還只有8g說真的有點少 但應該可以升級16g 只是價格...
ComicsNic wrote:
你這麼有信心的話,...(恕刪)


亂花錢?你邏輯是不是有問題?
怎不說一下,顯示卡是gtx 1060/1070好,還是Radeon Pro 560X/580x好。你不是說除了邊框沒一個比得上?還是你程度只有如此?

你自己還說: "不論你有沒有實際掏錢買,尊重設計,是現代人類最基礎的人文素養之一!"
結果就用貶低的意思去嘲諷其他產品。還是說這是你果粉的人文素養?

個人比較常在用Linux,不過爛產品我不會去買。
某一個有水果在上面,動不動就過熱降頻的電腦,我倒還不會無聊到花錢去買罪受。
2019 iMac w/i9 + 2017 thermal design = iFurnace?

wing0305 wrote:
邊框啊邊框啊!厚厚...(恕刪)


iMac 有更好的,叫做 Thunderbolt 3 ,向下支援 USB Type-C

並速度快一倍 ( 相較於 USB 3.2 Gen 2X2 )
我的妹不破2013高階
還在硬撐
不過我同學朋友買的他牌筆電
已相繼陣亡
MacBook Pro
還是比較硬挺
不過價錢已是他們兩倍
這⋯
然後最近研究book 跟 mac
感覺mac效能更好
好想換啊~
CIDDA wrote:
我的妹不破2013...(恕刪)


這部分見仁見智吧。其實youtube上面有不少程式員仍在使用他牌筆電,像是lenovo x200等作為日常工作機。稍微更新一下,安裝*nix的系統,對部分寫程式的人也足夠。我身邊認識幾個也是在寫程式的朋友在2014、2015前後買了新板MBP或macbook air,但在2017之前就改換他牌電腦,一來是沒有比較方便,也沒比較穩定,而且日常還是用Linux環境居多,為了省麻煩,而且他牌電腦價格便宜,硬體升級也方便。

至於新版的MBP很容易過熱,其中一位朋友是果粉,買了2019的mbp i9 cpu/32gb ram/vega 20的配置,拿來寫程式。1個多月的使用心得是,實際續航時間不到6小時。在家插電外接4K螢幕的資源使用量也不少,稍微跑點程式,像是簡單的ML運算、多核運算,或是GPU加速,CPU溫度馬上破70、80度上。









建議是不必衝頂,反正會降頻。
還行啦 MBP2013到現在還在服役中 等不行就來換一台MAC了

市場的機制決定一切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