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1927 wrote:
不知道您是否是眼科醫...(恕刪)
您所提出的症狀跟用哪個牌子的電腦沒有什麼關係。並非用 23 吋的螢幕就會比用 27 吋來得安全,而說到螢幕的亮度,這是自己可以調的,也是應該自己去調整的。與其說這是硬體的問題,倒不如說這是衛教宣導上的問題。用大螢幕比較容易發生的狀況是頸椎的問題,但是也一樣應該歸咎於衛教宣導的不足。
綜觀整個討論串,其實您是以自身的需求(或是希冀)為出發點,而並沒有將其他客觀因素納入考量的範圍。已經很多朋友列出您思考上的不足,故不在此一一列舉,只列出兩點:
A. 全球市場上有多少人跟您有同樣的需求?大部份的人其實對電腦的使用概念並不佳。一個連防毒程式都不知道怎樣去 update 的人,如何奢求他能夠自己更換零件?電腦壞了,直接載到 service center 去,誰有時間去自己做 troubleshooting。升級?好歹也要知道自己換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比原來換的東西高級吧!就怕買了個 AMD 的 cpu 想要裝到 Intel 的主機板上... 所以出個讓個人可以更換零件的電腦對大部份的人來講,是沒有其必要性的。
B. 蘋果公司有沒有能力在中階款上賺錢?多推出一款電腦,代表著要重新設計一個賞心悅目的機殼(ID),屆時新的作業系統要多測試一種 configuration (R&D),Apple Store 跟售後服務人員(HR)要針對新款電腦多一套訓練方案,備料要多一套出來... 如果要做的話,那要長期的做下去,所以新的產品線也要有定時的 upgrade,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問題來了,我多賺的錢相較於我花在這上面的精力是否值得?很顯然,蘋果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並不值得。如果給消費者的自由,是建立在自己贏利上的犧牲,大部份的廠商是不會這麼做的,也不是蘋果一家的問題。
之前說到環保零件要便宜一點,很不幸的,環保零件都比較貴,所以除非政府有補助,買非環保材質的東西反而便宜。人家研發出環保材料總是要有回收的(大部份環保相關專利是由德國掌握的,德國的生活消費也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