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有人知道為何全新的 iMac 24 M1還保留厚厚的下巴?

jin5820 wrote:
正面的LOGO拿掉有點可惜



Leica的可樂標,成了一字螺絲起子孔
iMac 24 M1 沒了商標也是還好
Anony2456 wrote:
你才沒用過蘋果電腦桌(恕刪)


我沒用過,但我想這應該是參考apple的螢幕變壓器

Apple Cinema Display 27吋

meg8210 wrote:
以現在的科技水準及蘋(恕刪)


下巴醜歸醜~其他大部分還是挺漂亮

‧°∴°☆﹒°☆﹒﹒‧°∴°﹒☆°∴°☆﹒﹒. °.﹒‧°∴°☆‧°∴°﹒☆ ☆°.﹒‧°∴°☆°
我覺得下巴很實用R!🔖便利貼!便利些!
沒下巴就跟一般顯示器有何分別?
現在人缺乏獨立思考、實驗與行動力,更別說了解第一性基礎原理去解決問題。
常常看到有人在吵細邊框
你們要的設計別家都做了啊
沒有下巴不就只是一台顯示器而已嗎
就是XDR啊
如果發表會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這個邏輯
反而很無聊 沒有品牌感
愷哥 wrote:
樓主可以等買surf...(恕刪)


老實說...這個比新iMac還更有吸引力
thedog6962002 wrote:
老實說...這個比新iMac還更有吸引力
那台16萬喔
那台兩年前發表的 所以規格是兩年前的 i7-7820HQ筆電的CPU
微軟台灣官網:Surface Studio 2 技術規格
如果加買surface大佬建議的商務版 不知道會不會上到20萬

這產品沒多少人知道就是因為太貴沒多少人買
所以發表問世之後沒什麼網路聲量 自然也沒人多少人認識這產品
以及使用上就是台微主機+繪圖螢幕外 硬體上沒什麼特殊應用
雙金屬臂讓螢幕可折到桌面炫了一點
飛梭旋鈕這工具 其實十幾年前在線性剪輯錄放影機上就很多使用了
當時也有供給蘋果系統與軟體使用的
差別在於當時是USB接續 微軟這個是藍芽接續

iMac M1加個wacom 32"繪圖板 也沒比較貴
還有兩個螢幕可以用(本身螢幕 + wacom繪圖螢幕)
筆觸與感壓也比微軟好(8192階感壓)
效能也比那台強多了
(M1效能對比的i7說的是桌機i7 這台只是筆電i7)

嫌兩個螢幕佔桌 只要單螢幕的話 選Mac mini就可以了
看wacom要不要提供OSX for arm版本的驅動與軟體了


簡單講
微軟的實驗性 概念性產品
PC隨便裝一台加wacom繪圖螢幕都比他好 也更便宜更好用


另外微軟不只發表Surface Studio 2這看起來像樣 用起來普普的產品
還有個更大螢幕42"的 說可以像白板一樣的使用 也可以當廣告立牌
還可以四台拼起來 同時展示一個更大畫面
忘記叫做什麼名字了 好像也更貴
                              彈幕濃!
下巴放音箱跟讓眼睛視線與螢幕平行沒什麼不好啊
看到檢舉狗的文就是黑單/噁心的思想發文這輩子都不想見/長的醜行為又噁心就早點投胎好嗎?活著惹人嫌
這一次推出的iMac 24 M1造型令我驚豔!
厚度只有1公分的電腦,完美的藝術品!
彷彿看到2005年第一次見到SONY T7,
世界第一薄,只有98mm!
在當年是絕無僅有的!
薄到1.15公分這下巴我可以接受
但不要找那些厚3~5公分的機子來說人家可以沒下巴啊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