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想要有fusion drive的效能,不用買新mac


lin-san wrote:
關於這兩點, 我不覺得系統層級的方案會去判斷或區分所謂影像檔. 而且故意把影像檔直接寫到硬碟的優點是什麼? 檔案救援的話, 自從用了OSX的Time Machine後就不再擔心了. 再說救援永遠是下下策, 一般用途應該不用考慮.

但是跟Raid0一樣, 任一棵儲存裝置壞了, 整個Fusion Drive就壞了, 可靠度的確是下降了. 但是, 一樣, 一小時備份一次的Time Machine應該是夠大部分應用了.
我覺得應該會有篩選機制
像是系統軟體檔案放在SSD 單檔大於幾GB或是大於SSD幾%放在HD這種的 避免SSD太快滿

意外中的意外 萬一中的萬一時 檔案搬移跟區塊搬移救援難度有差別
避免檔案掛掉還是要靠備份機制防止 比救援壞掉硬體來得容易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單檔大於幾GB或是大於SSD幾%放在HD這種的...(恕刪)


這個比較不容易實作在即時寫入. 因為除非是覆寫原有檔案的一部分, 否則再大的檔都是從無開始的, 系統很難預測正在寫入的檔最後會有多大.

我上面引用的演算法是目前看過各家猜測中, 我覺得實作上與預期效果都會比較合理而平衡的說法.
請問依你的作法建立 Fusion Drive 仍保有 Recovery Disk 嗎?
echung wrote:
請問依你的作法建立 ...(恕刪)


我安裝好後沒去試回復的功能耶. 有別的方法可以確定嘛?
我在安裝的那篇有貼 "系統資訊" 報出來的磁碟資訊. 兩個碟都有一個叫"Apple_Boot"的分割區.

為了防意外, 我現在是另外準備一支可開機Mountain Lion的隨身碟.

echung wrote:
請問依你的作法建立 Fusion Drive 仍保有 Recovery Disk 嗎?
蘋果技術說明分割區都是建立在HD上的
                              彈幕濃!
skiiks wrote:
蘋果技術說明分割區都...(恕刪)


您可以看一下我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3042267&p=1#39836490

的貼圖. 組成Fusion Drive的兩顆"磁碟"都有三個分割區.

官方說法是對應磁碟管理工具裡看到的. Fusion Drive最多只可以分割成兩個分割區, 而且這兩個分割區的大小就是硬碟大小. SSD的容量在"分割區資訊"裡是看不到的. 推測第二個分割區應該是純硬碟.

Recovery Disk 所佔的分割區對一般使用者本來就是隱形的. 沒人問或是蘋果刻意不提也是合情合理.

看一下可開機的隨身碟, 第三個分割區的"內容"也是標示"Apple_Boot", 但名稱是Recovery HD.


這是我建立後的樣子
disk0 是 128G SSD
disk1 是 500G HD
上面兩個都有 core storage
disk2 則代表合起來的 Fusion Drive

SSD 裡仍保有原本的 Recovery HD ,
但我按 Option 開機是出現兩個 Macintosh HD 同樣進入 Fuison Drive ,
只能用 Command + R 開機進入修復模式。

希望有其他人試試看是否是一樣的情形。

echung wrote:
這是我建立後的樣子d...(恕刪)


這是我的, 供您參考. 用OSX 6,7年了還沒遇到要用修復模式. 因為這是每天要用的工作機, 重裝後已經上線了好幾天, 所以我不是很有興趣試修復模式了. Sorry.

L2ARC的確比不上Fusion Drive阿,有什麼問題?

zfs很好阿,有debup, 有snapshot,有checksum.......etc

但是zfs就是沒有"tier storage"
bulibi wrote:
承認自己亂說沒甚麼難...(恕刪)
不要來亂好不好
pokkys文章也沒說誰勝負 引用的是類似使用方式在做技術上比較
只有你在一開始逼人比高下 說誰勝負 誰推翻了甲骨文昇洋 都你在說而已

Fusion Drive技術還未明朗 智慧分檔的能力到哪也不清楚 是能分什麼高下
況且技術不同與消費層次不同下 各有不同應用 技術會有其適用之處
像個人電腦或伺服器差異 資料保存的安全性(多硬碟疊出來的安全性)

要比也客觀一點 列出優缺點與應用方式
ZFS在相對應Fusion Drive使用 SSD作何使用
ZFS的安全性與所需要硬碟
講這些還比較有用 只是要用勝負激怒其他討論者 大可不必

----------------------------------

事實上 Fusion Drive就是快過把SSD當快取用的方式
Fusion Drive的SSD先存 一開始就是先寫入SSD
SSD當快取使用需要同時寫入兩份資料 寫入檔案在HD與寫入檔案快取在SSD
這寫入會被較慢的裝置拖累而卡在硬碟速度

你說的L2arc
網路找到的資料說要先暖身才有用
資料先存在HD 再讀出一次同時寫入快取才會有效果
跟固態硬碟使用方式非常相似 這快取容量也不會相加為總容量
如此
L2arc 資料寫入HD>讀取HD>寫入快取
Fusion Drive 資料讀寫皆SSD
當然是Fusion Drive比較快

處理後的檔案更新比較
Fusion Drive 資料讀寫皆SSD
L2arc 新資料寫入HD>讀取HD>寫入快取
又要再過一次HD 速度又變慢了
這也是Fusion Drive較快

用風險討論 用SSD較HD不可靠來說
Fusion Drive寫入較快 風險較高 SSD一旦損壞=硬碟壞掉
SSD當快取寫入較慢 風險較低 SSD壞掉 HD檔案仍在
不過當再多一顆硬碟當做備份抵消風險部分
Fusion Drive的優點就呈現出來 日常使用速度較快

------------------

不知道你說的問題在哪 什麼4G要檔案搬來搬去
這還有待Fusion Drive使用者證實使用技術
我先前說過 既然都優先寫入SSD 再畫出4GB快取嘛
跟拿整顆32GB SSD當快取使用時 還要劃分4GB幹嘛一樣的道理

4GB.......可能在SSD告罄時 才會有這問題吧


用Fusion Drive我想只要擔心兩件事情
1.SSD太小 不足以累積待處理檔案的量
2.舊資料讀取可能只有硬碟讀取速度
不過這兩件事情
1.再過一年可能既會有效解決
SSD容量從256推進到512與1T
2.舊資料處理儲存會存在SSD
                              彈幕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