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apple電腦的好處


a8592036 wrote:
只能說~ 多多使用吧...(恕刪)


只能說win7的控制台分類分的不好
a8592036 wrote:
然這樣吧~各位Mac OS講的這麼神, 請個外行找一下, 現在無線網路是在怎樣的連線速度下 802.11 n?g?b? 速度又是多少? PS:我當然知道答案...如果你還要翻找~不是馬上想到在哪.......(恕刪)


(系統描述裏面)
網路>airport

這台apple電腦的硬體資訊幾乎都在這裡面(系統描述).


mac:
1.查這台軟硬體的資訊,幾乎都能在 "系統描述" 找到.
2.要設定電腦在"系統偏好設定"(偏向硬體)或 工具程式 (偏向軟體).

windows:
設定及查詢在 "控制台".

反正兩邊使用者搞懂這兩邏輯就通了.

~QxQ~ wrote:
當然也會有人像你一樣...(恕刪)


幫你點個讚 可惜沒有讚可以點^^
起碼聽得出來很理性

因為上班還在XP的作業系統下
所以在傳統頁面下要高速找出啥也是沒問題的
多用就熟了~沒啥好選邊的
a8592036 wrote:
不然這樣吧~各位Mac OS講的這麼神, 請個外行找一下, 現在無線網路是在怎樣的連線速度下 802.11 n?g?b? 速度又是多少?
你的考題沒有意義,為什麼要請個「外行」找?況且真正的外行,只管現在連不連得上網,不會去管現在是用 b/g/n 哪一種協定在上網。真覺得網路慢了,開 MSN 找救兵,而不是在知道無線網路還分 a/b/g/n 的前提下,自己去確認網路速度——這才是真正外行人會幹的事。

既然開版大問「Apple 電腦哪裡好?」,小弟也就針對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系統偏好設定」寫幾句。你要宣導「通通多用就好,沒有選邊站問題」的世界大同理想也很好,但那也是因為對你來說用起來都一樣。可能你很聰明,別人覺得有難易分別的東西,對你來說都一樣簡單;可能你很有時間,別人一個系統都快要搞死了,你可以兩個系統通通裝來摸到熟。我不聰明也沒時間,所以對我來說,常常是哪個功能好找/不好找的問題。我說 Win 7 控制台的「分類模糊,圖示不清楚」,這確實很有主觀性,等一下再談。但我就以自己真的有需求的「把 DHCP 改為固定 IP」為例,計算滑鼠點擊的次數,簡單說明為什麼我覺得 Mac OS 在這方面比較簡單:(前提:不用快捷鍵、走系統預設路徑,從視窗出現算到視窗關閉為止)

Win 7: 開始→控制台→檢視網路狀態及工作→Local Area Connection→內容→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 4 版 (TCP/IPv4)→內容→使用下列的 IP 位址(鍵盤打字不算)→確定→關閉→關閉→右上角X→右上角X。共點擊滑鼠 13 次。

Mac OS 10.6: 左上角蘋果→系統偏好設定→網路→設定 IPv4→手動(鍵盤打字不算)→套用→系統偏好設定→結束系統偏好設定。共點擊滑鼠 8 次。

以這樣的比較來說,Mac 少了快一半的滑鼠點擊次數。如果走 Dock 加用快捷鍵,Mac 其實只要 5 次;而 Win 7 即使走右下角圖示加快速鍵(有嗎?請指教),至少要 10 次。

也許 Win 7 還有更短的路徑,但是我不知道,知道的人請先嘲笑我,再請不吝告訴我,我真的在 Win 7 下有改 IP 的需要。

接下來我回頭說為什麼 WIn 7 控制台「分類模糊,圖示不清處」。這種感覺確實很主觀,所以以 think aloud 自言自語的方式,寫出來我用 Win 7 控制台找 IP 設定的撞牆過程。會的人、已經背起來這個過程的的人可以盡量笑我,但這種埋藏得莫名其妙的設計,我真的用過就忘,對我來說很不人性。有興趣的人可以開個 Win 7 擺旁邊,看是不是這樣,一切就從進入「控制台」開始......

「...ok我看到『網路和網際網路』,這名字有點繞口,而且底下兩個分類『檢視網路狀態及工作』與『選擇家用群組和共用選項』聽起來都不是我要的,還是先點『網路和網際網路』進去看有什麼子分類...(進去後)喔這什麼鬼啊,跟上一層看到的兩個子分類好像又沒什麼相關了...算了,這裡有『網路和共用中心』『HomeGroup』『網際網路選項』,應該是『網際網路選項』吧,這聽起來是可以做設定的東西......(以下省略撞牆過程300字)......更,原來這裡和 IE 裡的選項是一樣的。好吧回頭試試『網路和共用中心』...(進去後)嗯,好多東西可以按啊,改 IP 在那兒呢?是『設定新的連線或網路』嗎?(點進去後,省略撞牆過程100字)好吧,那是『連線到網路』嗎?(點進去)喔右下角出現一個視窗,按下『開啟網路和共用中心』...啥?又跳回來了,我漏了什麼嗎?再按一次『連線到網路』...更,還是一樣在鬼打牆,這個『連線到網路』到底是幹什麼鬼的?好吧先不管,我還是繼續找我的 IP 要在哪兒改...剩下還有什麼可以按呢......(再省略撞牆過程500字)靠想放棄了,剩那個用討人厭英文寫的『Local Area Connection』了,死馬當活馬醫進去看看吧......喔喔喔!!原來藏在這裡,我知道接下來就是要一直按『內容』『內容』進去,就可以手動設定 IP 了。」

我覺得這個尋找過程看起來很蠢,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類似的感覺?這還是在我有 XP 經驗的前提下,背起來要一直按那個「內容」進去翻找,才能做對設定,一般人才不會想去按「內容」這個空洞的字眼。所以我說 Win 7 控制台的分類很模糊,因為定義不清,模稜兩可,望文生義幾乎都生不出正確的意義,這是很討人厭的一件事。對於那些可以輕鬆背起來每個設定過程的人,我佩服你,但我一點都不佩服這個設計邏輯。你問我 Apple 電腦的好處,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這個,很多撞牆的過程都省了,學習有效率有成就感。即使功能還是 Windows 強大,但又如何?我用不到,體會不到啊!我要用的、常用的東西,哪個系統做得好我就挺誰。叫我兩個都去摸熟,很抱歉我不是幹這行的,沒那個閑情逸致與時間,就這麼簡單。

啊咕咕 wrote:
你的考題沒有意義,為...(恕刪)


感謝您提出這樣的實驗,但小弟想說,您把Win7的"關閉式窗"點擊次數也算下去,這是不

是有失公道....

我也不是替Win7說話,本篇我是用OSX+Chrome發表的,基本上,我覺得OSX的偏好

設定是精簡些沒錯,但對我來說,不構成所謂的好用,每個人對操作OS的能力都不同,而

精簡也不等同於好操作。

我初次設定MAC也是很撞牆,但我不認為那是OSX設計不良,完全只是操作方式不同。
家有愛貓初成長 http://rnsk.hopto.org/blog/
啊咕咕 wrote:
你的考題沒有意義,為...(恕刪)


Mac OS 10.6:
走ADSL:
右上角蘋果airport圖示(1)→打開網路偏好設定(2)→按加號(2)→選pppoe設定(3)→手動輸入帳號密碼(2)(鍵盤打字不算)→套用(2)→連線(2)。
變換的頁面才3個,開始即可上網。

固定ip制:
右上角蘋果airport圖示(1)→打開網路偏好設定 (2) →左邊點選 "乙太網路" (2)→右邊輸入"IP設定值" (2) →連線(2).

無線網路:
右上角蘋果airport圖示(1)→開啟airport (2) → 建立網路 或 加入其他網路 (2)→ 手動輸入設定資料(3) →即可自動連線.

變換的頁面才3個,開始即可上網。

變換頁面才是重點,越少變動,對使用者越容易熟悉及尋找.

左上角蘋果(1)→系統偏好設定(2)→網路(2)→設定 IPv4(3)→手動(鍵盤打字不算)(3)→套用(3)。
啊咕咕 大大 ,才經歷3次頁面轉換.

Windows 7:
啊咕咕 大大 ,
1.win 7也有精靈化(就是一直下一步,下一步,....) 的方式操作.
2.你進入的方式是比較傳統的方式,不過我沒比較精靈化跟傳統哪一種比較快.
(而且你應當進入控制台時,要改成 "傳統顯示",可以減少空跑次數 .... XP我也是這樣弄)
3.右下角 → 選那個網路圖示 → 開始設定(我沒記(裡面還有好多個選項),不過網路設定可以從那邊抄捷徑(xp的記憶))

另外一個神奇地方,mac使用者幾乎皆可但到熟悉的頁面(2), 在(2)頁面就可完成這台電腦的所有網路設定(包含上網).
所以有下列使用者評價:
啊咕咕 wrote:
你問我 Apple 電腦的好處,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這個,很多撞牆的過程都省了,學習有效率有成就感。即使功能還是 Windows 強大,但又如何?我用不到,體會不到啊!我要用的、常用的東西,哪個系統做得好我就挺誰。叫我兩個都去摸熟,很抱歉我不是幹這行的,沒那個閑情逸致與時間,就這麼簡單。(恕刪)

不曉得微軟的系統可不可以簡單三頁面?
聽不懂? 每個頁面給你三個選項,若有5頁面,使用者就要考慮多少次?
"win老手總是問新手:你在控制台的哪一頁了?" 結果教完後,菜鳥又忘記了,或者在控制台選項裡面迷路.
微軟要設定不同網路連線的介面,又有多少不同的頁面?
因為每換個頁面,就是使用者必須考慮要做出決定,這對新手而言決定任何選項是困難的(除了精靈化)..


Ryunosuke wrote:
感謝您提出這樣的實驗...(恕刪)

教新手,mac os x 網路,只要簡單跟著我~~ 1頁.2頁.3頁. 完成設定.
Ryunosuke wrote:
謝您提出這樣的實驗,但小弟想說,您把Win7的"關閉式窗"點擊次數也算下去,這是不是有失公道....
沒有喔,我的比較前提之一就是「從視窗出現算到視窗關閉」,原文有說。同樣的要求在 Mac 端也是一樣的,並沒有厚此薄彼。

其實我對 Mac 更嚴苛,眾所皆知 Mac 下的「視窗關閉」並不等於「應用程式結束」,我大可點個紅圈圈把視窗關掉就算比較結束,這樣 Mac 還可以再少算一步。但我並沒有這樣做,還是老老實實走選單,算到系統偏好設定結束為止。
XP控制台 不管是分類還是傳統顯示 都一樣爛
w7也沒改善多少
而且很多功能還要挖進去裡面很深 不然就是要另外叫出已經不是控制台面板的控制功能 才能做設定
還往往不只一個控制面板
點個控制台叫出幾個調整的選項 搞得畫面上三四個額外控制的調整面板
控制台關掉了 這些控制面板還要一個一個去關閉


舉例 在XP只是裝顆新硬碟 要作個分割
要點→我的電腦→控制台→系統管理工具
再從六個管理選項找到→管理工具

打開管理工具還要自己去點開+號展開 然後去找→存放→磁碟管理
然後也沒說明也沒按鈕的管理工具 竟然是要自己右鍵叫出選單 才會出現分割與格式化的選單
選單又是一連串的選項 沒用過的人 要一個一個去打開選項找哪個能打開分割用的選單
然後一個磁碟有三個圖示上面的列表 以及下面磁碟與右邊磁區表示的三種圖示
右鍵點在磁碟代號還是磁區部份 出來的選單都不同


在蘋果 硬碟→應用程式→工具程式→磁碟工具程式

選→分割
到這一步驟就能選擇要怎樣分割了

OSX選出磁碟工具程式 就大概等於xp打開了管理工具找到存放那裡
問題是 蘋果是軟體明確清楚的標示分割功能
XP你還要自己去找硬碟圖示一個一個點右鍵看看哪個選單功能才是需要的

w7的硬碟分割我沒經驗 不在這裡表示



我以前在做輸出的 很清楚在平面美工軟體方面 微軟系統的因素 那多餘點擊的次數遠高於蘋果
既多餘又容易導致錯誤
還有腦殘的win快捷鍵 那種軟體切換後 不統一又配不起來的快捷鍵
一樣的軟體 在win上硬是比OSX多出許多不必要的選單讓點擊次數大為增加
這還不打緊 給你出來選單 還很容易讓人遲疑與誤導
明明在OSX上這樣這樣就完成的選項 怎在win上多出這選單 而導致選擇錯誤造成檔案覆蓋或損毀

在win上超不順手的原因就是
每多一個選項多一個動作 就會多出一點時間 打斷順暢的工作流程
                              彈幕濃!
啊咕咕 wrote:
Win 7: 開始→控制台→檢視網路狀態及工作→Local Area Connection→內容→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 4 版 (TCP/IPv4)→內容→使用下列的 IP 位址(鍵盤打字不算)→確定→關閉→關閉→右上角X→右上角X。共點擊滑...(恕刪)


Win7 : 右下角網路符號>開啟網路和共用中心>點選連線方式>內容>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 4 版 (TCP/IPv4)>內容>使用下列的 IP 位址(鍵盤打字不算)>確定>確定>關閉>右上角X...

更短的路徑 (把網路連線拉到桌面) : 雙擊網路連線>內容>雙擊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 4 版 (TCP/IPv4)>使用下列的 IP 位址(鍵盤打字不算)>確定>確定

啊咕咕 wrote:
Mac 的好處:「系...(恕刪)


+1

控制台真的是一個不受使用者控制的東西...

一開始要去哪裡設定或修改都不知道了,怎麼控制

怎不改成失控台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