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ac Pro 2019的效能好像沒有很高?

hcy101 wrote:
我從未說過eizo (恕刪)


嗯... 之前價格有點不對。PA32UCG 價格預估在 5,000 美金左右。但是還沒推出,所以沒有辦法比較。Apple 的全配,Standard glass 是 6,200,Nano-texture glass 是 7,200。

一個 4K,一個 6K。就看你願不願意為這 2K 多付 1 ~ 2 千美金了。但是 Asus 的 ProArt 系列一直有背光不均勻的問題。不用跟 Apple 比。跟 Eizo 比也相當明顯。就看 PA32UCG 能不能改善了。一樣,對這些專業的來說,規格再漂亮都沒有。能不能持續,長時間的穩定控制在表列規格的可容忍誤差範圍內才是重點。
EIZO CG318-4K v ASUS ProArt PA32UC Review
opium2000 wrote:
嗯... 之前價格有(恕刪)


我只是業餘玩家不敢跟各位大大造次,大家都知道專業螢幕大約四週就要做一次硬體校色,我就簡單問一句好了,在色彩校色的部分,PA32UCG或是Apple XDR有提供硬體校色嗎?就是能將校色硬體所測得的數值寫進螢幕內建的LUT中?
Blog: http://www.drzyx.com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zhiyixie
opium2000 wrote:
一樣,對這些專業的來說,規格再漂亮都沒有。能不能持續,長時間的穩定控制在表列規格的可容忍誤差範圍內才是重點。(恕刪)

=========================================================================
所以請教EIZO CG3145特殊之處你清楚在哪裡 ?
你列的監看螢幕有用過?你真的清楚你列出的HDR監看螢幕特殊的地方
蘋果XDR螢幕目前有什麼資料規格媲美你列出的螢幕?
請問目前什麼樣資料可以說蘋果XDR跟你說的監看螢幕XDR是同等級 而且還只要1/3價錢 好便宜?
==========================================================================
EIZO CG3145 跟你列出的監看螢幕跟XDR所使用MINI LED 技術完全不同 天差地別然後自己畫上等號
回答不出來
完全用唱高調的方式迴避我問你的問題
你前面多次提到的穩定度對我來說都是玄學...
企業用硬碟都有標示詳細標準 螢幕廠商都沒提到的穩定度 你自己給的標準?
HDR規格 ?你真的用過HDR高階螢幕? 拍過HDR影片

均勻度一直一來都是都是EIZO的強項,蘋果的螢幕漏光均勻度的問題也是一陣子一陣子
現在高階的螢幕都可以開啟均勻度補償
你貼的那一篇評測有提到穩定度不足? 結論是這樣嗎?
But is there a big difference in quality?
Amazingly no, there isn't a big quality difference — the Asus monitor is
actually superb and I was very, very impressed.
比CP值EIZO絕對不會是EIZO,當然頂級的產品當然不適合討論CP值
EIZO優勢你會花2倍或10倍的價錢購買?
我相信你連ASUS PA32UCG都刷不下去了 更何況XDR甚至EIZO CG3145
我預定了XDR2月才會發貨 目前都沒有任何資料可以顯示可以做到跟EIZO CG3145特殊處

EIZO CG3145 特殊之處
EIZO CG3145與其他的高階監看螢幕 ,2048區 峰值亮度2000-3000cd/m²,使用松下超級IPS的特殊雙層液晶面板,這是真正達到像素級控光技術
不會有ABL限制 100%全白畫面亮度保持1000cd/m² 全白的情況下 亮度不衰減 其他的MINI LED 背光無法做到,也不會MINI LED產生HDR光暈的問題


分三點來討論

1.色準△E < 2 10bit LUT硬體校色 色域DCI-P3

2. 監看螢幕功能

3. 硬體規格



1.
色準 △E < 2 這個標準目前高階螢幕都很容易原廠出廠前都會校色,不要太差的螢幕都可以透過校色,ASUS PA32UCG可以做到 △E < 1,XDR沒有標示色準

真的高階的才會使用真10bit 一般多數螢幕是 8bit +FRC XDR跟PA32UCG都是10bit
XDR沒有LUT,你列的監看螢幕基本都支援硬體LUT,包含ASUS Proart 系列都有硬體LUT
缺乏硬體LUT的情况下,色準相對沒有保障,尤其是在加載HDR規格的EOTF的时候,怎样设置,怎样運行,怎样去解讀和還原HDR的EOTF,這都是没有解决的問題
只能靠所有人都使用MacOS 色彩管理,將錯就錯,反正真的錯誤,大家一致性的錯誤,跨平台就會有問題

HDR 標準的色域REC 2020
而XDR主打DCI-P3 要透過Color Space conversion from DCI/P3 to Rec. 2020
ASUS PA32UCG DCI-P3, Adobe RGB, sRGB, Rec. 709 and Rec. 2020 color space

2.
監看螢幕功能
EIZO CG3145是一台監看螢幕,一般消費型螢幕沒有的功能如下,蘋果XDR 有下列功能?
亮度 2000 cd/m²
對比2,000,000:1
12G-SDI 介面 4K60 四路輸入和四路輸出
ACESproxy、ITU-R BT.2020
內置 debayer 功能 可以直接解RAW
多種輔助監看功能 支援LOG LUT
波型圖顯示
DCI 4K
4K縮放功能
觀看標記
色域警告
亮度警告功能
外接錄影

3. 硬體規格
蘋果巧妙的包裝規格 配合MacOS支援1000cd/m²持續和HDR瞬間可以支持到1600cd/m²,完美結合,所以看到的參數就成了峰值亮度1600
XDR 標準情況下在SDR下500cd/m² 才是典型的亮度
目前所有高階消費型真HDR螢幕 主要都是用 MiniLED 直下式區域控光(FALD)
MiniLED並不能大幅直接提升產品的亮度與對比
主要是更小的的體積,單位面積可以建構更多的控光區域
更多控光區域,可以提升峰值亮度與HDR動態對比度,以達到動態對比畫面的目的
分區越多 成本越高
APPLE XDR MiniLED FALD 576區,跟我目前使用的DELL UP2718Q FALD 384區相比,在HDR動態對比度和峰值亮度上有提升,但是並不突出
這兩年高階消費型的主流大概都只有到 384區 ...兩年前約10W 今年的產品6-8W
而ASUS PA32UCG MiniLED 1152區
這類MINI LED FALD 分區越高,HDR效果越好但是產生的副作用是會產生 HDR光暈問題會越嚴重
這類利用Mini LED 背光的HDR螢幕,本質上不是什麼業界創新的技術


XDR的對比度:100萬:1,如果計算標示全開全關的對比度,那無論如何XDR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如果只計算HDR動態對比576分區背光擠在32吋想要達到100萬:1,也是完全不夠
通過實際的測試,我使用的DELL UP2718Q 384區,實際全開的對比度在1000:1,HDR動態對比度在4千: 1~8萬:1這類的HDR都嚴重灌水,包含576個分區的XDR,因為要達到1600cd/m²下的100萬:1的對比度,HDR動態下的黑需要達到0.0016cd/m²,這對於僅有576個分區的XDR來說,技術上完全做不到
目前依照VESA HDR的DisplayHDR 1400 黑的規範 0.02
所以我前面提過100萬:1的HDR為什麼還是 不如OLED 無限對比深邃的黑
Shinyguy wrote:
PA32UCG或是Apple XDR有提供硬體校色嗎?就是能將校色硬體所測得的數值寫進螢幕內建的LUT中? (恕刪)


PA32UCG 有HW LUT
XDR 沒有HW LUT

不過ASUS之前的型號HW LUT 不會產生ICC檔
都是給寫LUT到螢幕,連色域轉換都放到螢幕去做了
會產生色域多次轉換問題
yisen2994 wrote:
看到國外有人買低階自(恕刪)


您好
不知道您能不能分享一下出處呀!?
感謝
各位有需求的專業人士,一直紙上談兵(參數論戰)也太累了吧

等Mac Pro、Pro display XDR上架後,去實際看看是否符合需求,不就好了?

Mac Pro 還真不是一般消費者(如我)需求的,比較適合 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的生財工具)

看了幾個開箱影片,內部幾乎無排線,模組化安裝,工作運行安靜,十分佩服

基礎版 用特制580,確實遜了點。

真要專業人士用,應該也不會選基礎版(生財工具該投資,還是得花錢得高效及穩定)

目前有看到D2D 開箱買基礎版,自加SSD,也換了5700顯卡(多了排線)

連D2D都自稱用不上這些性能過剩的硬件,比較適合專業人士考量購買

D2D
油管:https://youtu.be/bp65vZEzIuo
中文翻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589791

iFixit拆解Mac Pro 2019
中文翻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9692930/

Mac Pro 2019 你能自行升級的部份
https://youtu.be/PJ3K-fub3-w
hcy101 wrote:
==========(恕刪)


廢話太多,不想看... 一句話... 你爽就好!
opium2000 wrote:
廢話太多,不想看..(恕刪)


口口聲聲專業穩定度
只用過便宜的螢幕 HDR都沒用過還在嘴…
不懂又愛裝懂 被打臉 就受不了
別跟前面一樣刪文
讓大家笑笑
沒有quick sync....

https://youtu.be/VsezML4iBos

H264可能得靠顯卡了
看來大家的火氣真不小,先消消氣,停戰一下。這裡有一個剛出爐的實機的測試影片,包含兩台有Mac Pro 2019、MacBook Pro 16"和Mac Pro 2013,總共四台機器,它們的規格分別如下:

1. Mac Pro 2019 3.3-4.4 GHz 12C,48G RAM,1T SSD,Pro RX 580(8G RAM)。

2. Mac Pro 2019 3.3-4.4 GHz 12C,48G RAM,1T SSD,Pro Vega II(32G RAM)。

3. MacBook Pro 2.4-5.0 G 8C,64G RAM,1T SSD,Pro 5500M(8G RAM)。

4. Mac Pro 2013 3.7 GHz 4C,64G RAM,2 X Fire Pro D300(2G RAM)。

主要以測試Adobe系列的軟體為主,分別有Premiere Pro、After Effect、Lightroom和Photoshop。測試的結果,垃圾桶自然是大敗,在所有的測試通通敬陪末座,畢竟年事已高,沒什麼特別的。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第一名的竟然是MacBook Pro 16",幾乎遠勝出Mac Pro 1,但小勝Mac Pro 2一點點。但是MacBook Pro 16"包含螢幕,攜帶方便,價格差不多只有Mac Pro 2019的一半。

有人說這可能是Adobe軟體以CPU運算為主,GPU只用在預覽而已,所以MacBook Pro 16"時脈較高,因此勝出。也許這只是小範圍的測試,但是如果您是Mac的愛好者,又剛好是Adobe的重度使用者,這個測試影片應該頗具有參考價值。

看來要購買Mac Pro 2019的人,可能要再三思一下了。

2019 Mac Pro - Real World Speed Test - 2 Mac Pros vs 16" MacBook Pro vs Trashcan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