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修歷程:
1.螢幕一亮點--->換一片新panel
2.螢幕不亮--->主機板電容爆漿,更換新主機板
3.螢幕閃爍(像壞掉安定器的日光燈一般高頻率的閃動)--->換主機板...etc.,仍在處裡當中(註一)
當年購買時加購了一條1g ram花了差不多7萬元入手,apple care後來才又加買花了5千多,現在還在保固期間,看看現在的雙核iMac的價錢,我猜想cost down的地方一定很多吧,btw我發現一般PC用的主機板連平價的商品都已經是使用固態電容了,我新換上的iMac主機板還是傳統式的,等級有沒有高一些我是不知道,不過看起來質感真的差一些!
註一:送修歷程(2)的日期是96年9月22日然後持續到(3)迄今機器還沒回到我手中已經往返4次了!
將近5個月的維修時間以3C產品急速貶值的宿命,扣掉工作損失不說,我的使用權益損失蘋果是不是應該要賠償給我呢?
過年前終於給了我一台17吋的代用機,規格跌了一級不說那個畫面的顯色真的很糟糕,我是說跟iMac20吋的機種比較起來,真的差了很多!
過完年假我也是廉價勞工...
內文搜尋
X
,原來apple的品質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