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問題好好說,但用這種手法,確實有損商譽。
至於有些人會說,訂1台和100台的人,其實是一樣的,我只想以幾個問題回應:
黃色小屋出個7折以下特價,限時搶購,而剛好東西又是您要的,您買還是不買?買多少?
一個3000元的牛排,打出1000元吃到,您會不會去吃?吃多少?
加油站打出,加2公升送1公升,您會不會去加?加多少?
到此,還看不出買100台和買1台的差別的人,我衷心的祝福您,永遠不要成為類似這次阿婆或是消費者的角色!
對於不了解市場行情的人,如果看到便宜,而且有需要,跑去訂,還要被熟知行情的人取笑,這個社會,真的生病了。
對於了解市場行情的人,看到這麼大的便宜,可沒有需要,只想轉一手賣差價,還笑那些沒訂到的人,這個社會,病得很重。
這個社會需要向上的力量,而不是由上開始爛的力量。
希望阿婆這次,能夠給出一個好的交代吧!
過去不執著,未來不妄想,現在不分別
這篇可以參考看看
節錄跟此事較相關的重點如下
這一種網站購物設計較為複雜,商品的原始價格以及促銷、折扣條件等等資料不一定是直接輸入的。廠商可能為每一項商品輸入一個原始價格,然後設定折扣、搭售、商品型態與數量等,由網站程式運算出最終價格,作為交易條件。DELL網站屬之。
之所以稱為電子代理,主要係因其最終價格之銷售條件,由電腦程式根據人員輸入條件「運算」而得。以組合商品為例,倘若某一商品係以十件獨立零件組成,而十件零件個別有許多的選擇,消費者可以自行搭配,此時,廠商可能只設定所有零組件的價格,消費者運用網站程式挑選零件、組合成一件商品後,由網站程式運算出總價。
由程式運算得出之總價格,是否能當然解釋為廠商之意思表示?我們認為這相當有疑問。
實際上由於電腦程式運算的複雜性,就算末端人員輸入的資料沒有錯誤,也無法保證設計之計算公式,或電腦運算的最終結果不會出錯。更何況由於電腦程式設定條件後,可能有許多商品適用,只要輸入錯誤資料或設計的公式有缺陷,就可能導致許多種類商品的標價錯誤,如同DELL電腦的折扣價格設定錯誤,使多項商品同時折抵了相同的價格。
也因此,這一種表意上必然的落差,是電子商務契約成立上,尊重廠商設立保留條款的原因。
無論是哪一種交易,確保契約出於正確的意思表示合意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在規範相關的責任時,也是先確認雙方意思表示合意。而人的意思表示可能出現錯誤,法律亦基於一定的條件,允許撤回或撤銷錯誤表意。如果不符合撤回的條件,法律才會強制要求某一方必須承擔錯誤的責任。
babyfish0226 wrote:
剛剛看到新聞報導,在...(恕刪)
1.你說apple有錯,請問他該得到什麼教訓?
2.你說價錢很明顯是計算錯誤,請問你知道他的成本是多少?
3.你說的那麼義正辭嚴,請問最丟臉的你居然忘了apple?
告訴你一個事實,我在美國多年,在美國各大賣場,無論是outlet名牌店,3C大賣場,COSTCO....
只要碰上收銀條碼刷出的價格跟貨價上的不一樣,消費者一律都以貨價上便宜的價格取得,而且收銀人員不會要你等五天稟告總公司。
這就是美國人賣東西的態度。也應該是廠商該有的信用態度。
要不這樣,以後誰敢在apple的網路商店消費?因為那個價錢僅供參考嗎?
貪小便宜....是...99%的人都貪小便宜,誰這輩子沒殺過價的請舉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