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 Mac 的SSD升級爆炸貴,想請教厲害在哪?


koeirene wrote:
Apple 原廠Flash...(恕刪)



所以我的新2019 iMac 27直接選配了原廠的1TB SSD了
sensejohnny wrote:
小弟外行,因...(恕刪)


雖然這是好幾年前的文
~以下可以當廢文看,卡唬爛一下經驗~

很早以前就聽過麥金塔,也只知道隨便一台電腦都是十萬到數十萬起跳的天價,只有專業人士才會碰的到,也不知道是什麼碗糕黃金做的東西,僅此而已

直到賈伯斯再次回到蘋果搞了好幾年,MP3隨身聽流行了好幾年後

2013年初,終於買了第一支蘋果手機iPhone5之後才第一次接觸蘋果,然後iPad Air 2、Apple TV、6s PLUS、Apple TV4K、iPhone11至今,手機是可以大升級了

小弟我過去(2017年6月以前)也從來沒碰過Apple電腦一根寒毛,完全沒碰過~認真!2017年6~8月才開始研究蘋果電腦

在以前都是使用Win微軟系統,只覺得用起來就是種種的卡頓或防毒軟體攪和佔用空間,搞個東西或傳輸只能用慢與繁雜來形容(以前SSD沒現在普及與便宜)傳個100GB要人命!長久下來就覺得很浪費時間跟精神(這是早期SSD還未太普及的時代)現在SSD普及與價格親民,狀況應該改善很多,當然電腦上也很少用在遊戲上,遊戲幾乎都是家用機為主,遊戲需求就相對低

然而就在2017年中期當時,突然瘋了想搞大一點的改變,居然想買台蘋果電腦來試試

結果就一頭熱的研究了一番!(2017年6~8月之間)研究之後的結果,就是蘋果都是買電腦的當下,就已經定你電腦效能的生死,沒得讓你改變(就像iPhone一樣)

當時就在一番研究與思考中,越看越喜歡當年iMac背板圓弧像蛋一樣的桌機(iMac薄型化,已經沒有內建光碟機)整台除了螢幕之外,整個都用鋁合金車削出來的外型,真是美呆了,連腳座也是實心全鋁製,當時跑了好幾次專賣店看實機(真的是用錢堆積出來的感覺

最後就在蘋果Apple官網制訂了一台當時最頂的iMac 27”5K(幾個月後,被年底推出的iMac PRO黑色機海扁了一下,當然價格也是嚇嚇叫,這我就不沒再多想了,我買的已經快超出我的能力)iMac PRO閃存開始在開外掛,記得好像衝到128GB閃存吧

但以當時我買的i7 7700k+本體2TB原廠SSD+自購64GB閃存DDR4+顯卡Radeon Pro 580 8192MB已經夠我用很久很久了

(64GB閃存,我是另外買的。這省很多智商稅,當時買金士頓16GBX4條,這4條在當時就快2萬元,還是跟賣家說好同批號生產的連號閃存,會更穩定)這也是蘋果少有允許客戶自行加裝的部分

然後呢?其實沒有多少可說的,就只能用順暢來形容

至今使用接近8年,陸續還裝雙系統,一切都很順,使用時間應該少說總計數萬小時應該有

那為何我會在這裡留言,平時其實很少來01這裡。因為我原廠2TB SSD突然掛了,真的是無預警的就躺平,雖然還能開機,但第一次遇到SSD用爆了原來是這樣

(之後看看這顆原廠2TB還有沒有救?這顆當時少說要價應該要4萬吧

還好一直都有用Time Machine來記錄備份iMac電腦資料,這時就不用太擔心

而我很早就想拆iMac來清理內部灰塵了,結果就自己DIY,挑了一片,在許多在USB等等的包裝盒表面看得到商品那片透明塑膠版,微厚但又不軟的塑膠版。然後從螢幕的邊緣慢慢割進去,經過一番折騰螢幕就被我完整的卸下來了(其實拆螢幕很簡單的說!只是正常人不會幹這種事。我是遇到了,直接給他拆啦!)完全沒有用什麼專用工具,只是用一片(卡尺量是0.1MM厚)的硬塑膠版。而這塊27吋5K的螢幕,應該少說也要2萬吧

拆開螢幕才發現,用了將近8年的電腦,內部表面看上去,其實很乾淨!比我想像乾淨太多了。多數的灰塵都卡在iMac底下細小縫隙吸風口上去沒多遠(大概是在iMac下巴那蘋果標誌,上那片葉子的高度)設計了一層由左至右阻擋網,雖然旁邊還是有縫隙,但90%灰塵都被網子擋下來了,灰塵的重量也很難吹到上面,只有很細微的塵埃才上得去。而散熱風扇只有一顆,葉片上居然只有微塵,有一丁點厚度,但風扇設計工學很厲害,依然能順暢的排出廢熱,而不阻礙散熱效果,這真的是見識到了蘋果的龜毛與耐用度

而iMac內部只有很大塊的主機板與小塊的電源版,兩側各一支整片的箱體喇叭,沒了!

因為我是買2TB SSD裝在主機板上,所以3.5吋的硬碟架是空的,但架子還是有內建裝上,等之後我再來加裝升級容量

再來是怎麼清理iMac下巴,標誌後面阻擋網的灰塵。我是用寬版的束帶(前陣子剛好有買,可解開型的8mm寬版束帶長度不拘,那灰塵位置的深度不到5公分,國外警察應該是用這種束帶來綁犯人的吧?

因為螢幕、主機板、電源版都拆卸下來了,用束帶尾端,細的部位,剛好通的進去底下的進風口縫隙,慢慢由中間往左右側,把底層的阻擋網上面的灰塵,慢慢往iMac兩側將灰塵堆疊,像滾雪球般的,往兩側摳出去

(因為中間蘋果標誌後面,剛好就是電源插座的組件,那不好拆,所以這樣就很細部很徹底的清理內部灰塵)

全部摳出來接近8年的灰塵,大約是一隻貓1~2個禮拜掉的毛量吧!?不壓縮大概3個瓶蓋的蓬鬆量!這已經夠讓iMac喘不過氣來了

應該像戴了3層口罩的呼吸感讓iMac多吸點新鮮空氣

說到空氣,我這台iMac還真沒遇到幾次當機耶!即使天氣很熱,甚至三十幾度天氣下運作,真沒遇過熱當,當機次數手指頭算的出來

我是不知道現在蘋果電腦,有沒有改變多少設計啦!在我這第一次購買使用Apple蘋果電腦,還是一次就沖昏頭的組了一台當下頂規天花板等級

老實說用了接近8年的電腦,不硬把它極限大操,往死里打的運作,這8年用下來的體驗
~就是舒服

買這台iMac之後(我説我自己的環境下)沒再煩惱過電腦方面,雜七雜八的瑣事

蘋果電腦有蘋果系統的封閉限制,它不是萬能,想玩遊戲真的C/P值極低,雖然台積電晶片很厲害,M系列的電腦或許改善不少,強很多,但蘋果的強項真不是為遊戲而生。影片剪輯、音樂創作、繪圖製圖等等都不錯,當然拿來當文書機也很棒

超耐用的!

當然這些都是錢堆出來的
雖然很貴
但我的感想是~我個人覺得值得

第一台蘋果電腦,用了接近8年才出問題
因為我是DIY自修iMac,如果真的只是SSD掛了,之後裝上新的SSD還能再戰很多年

所以,我還在等OWC Aura Pro X2 2TB到貨,之前好像有點貴,現在便宜些,有些賣場也還是很貴

蘋果電腦,已經沒以前的那麼難接觸,也有些廠商推出相對應的升級方式,但還只是少數廠商,價格親民些。轉卡或OWC等等

當然還是貴森森

不過,用過整個蘋果生態圈,真的就回不去了

最後,我也不知道怎麼打了這麼多?
或許沒了電腦!反而多了正常時間

真的就是經驗談,也沒説什麼深入的東西,只是剛好遇到電腦躺平

網路搜尋找需要的資料與解決方案,自己就是硬要搞(當然真的不行還是會找專科醫生解決!)也算是學個經驗,看看蘋果電腦故障,都是怎麼處理!真的是學一些經驗。不然怎麼可能拿20萬來當玩具

期待iMac沒重傷(應該是沒事吧)都還能正常開機,只是進不了系統,然後越搞速度越來越慢(這表示SSD快不行了,吃不到資源)等SSD到貨,慢慢就知道結果

電腦出狀況後,還去借姪女的蘋果筆電,在Mac的終端機上,製作了一個系統開機碟,還真的有學到東西(這真的沒蘋果電腦就做不出開機碟,除非去買人家做好的)還好家裡侄子、姪女有2台學生專用蘋果筆電文書機能救援

好禮加在

廢言超多
以上~

如果想到我再回來
我是終結者

現在的M系列 iMac已經沒以前耐用了光是螢幕黑線災情已經讓很多人對iMac失去耐用信心

2025-07-22 0:0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