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acMini執行Photoshop和Nikon Capture

其實我原本想請教您的是PRO和非PRO版的差別
因為看清單上兩者都有optical (monitor calibration software)

另外下面這個網站有這樣的敘述
http://www.drycreekphoto.com/Learn/monitor_calibration_tools.htm
"The ColorVision Spyder2 bears little resemblance to the original Spyder. That is a good thing. The tonality and accuracy of shadow colors is excellent. Grayscale accuracy is, overall, exceptional."
看來似乎Spyder2在光學上還是有改進的
不過也許這樣的差異對我這種初階使用者來說看不出來也說不定
您兩代都有
請問您覺得效果有差嗎?

想校正也是想要有個根據
否則列印輸出端那邊要做profile來match螢幕時還是會有點毛毛的

謝謝您的建議

knopfler

吉米丘 wrote:
基本上

若你只是要校正「一顆螢幕」在PC或是Mac,或是「多螢幕」在Mac上面使用,你去買SPYDER一代就可以了

而若你要校正「多螢幕」在PC上面使用的,那你就非買SPYDER2 PRO了

重點是那個硬體SENSOR,軟體最好是搭配OPTICAL才是最好的

基本上,除非你很要求,不然不太需要校正,不過校正會比較好,因為你有個依據,不會心裡毛毛的

若是搭配MAC其實更不需要校正,因為已經有內建好的PROFILE可以直接套用

當然啦~你若還是不放心,就投資一套吧~
感謝flygbr前輩的指點

我想如果我買了MacMini
應該會嘗試依照站上的拆解方法
將我PC上的RAM換到Mini上
(聽說原廠的RAM很貴?)

至於外接硬碟
因為對1394實在不太熟
我會依照您的建議先善用內建硬碟再說

另外很好奇的是
PC系統上同樣使用這麼多的記憶體
為什麼一般都說在MAC上執行Photoshop效能較好?
是卡在FSB嗎?
還是處理器架構?

請多指教


flygbr wrote:
其實不用加到1G
Mac mini有512MB的記憶體 就足以應付單一圖檔開PHOTOSHOP使用 把買1G的錢換成一顆外接3.5吋1394硬碟才真的會快

以前處理大圖 一張圖200MB 處理機器PM G4 400 記憶體384MB(128x3)用PHOTOSHOP處理 很快了

PHOTOSHOP處理圖檔是先用掉實體記憶體 在用虛擬記憶體 所以記體大是很好 但當圖檔處理動作頻繁 layor層次過多 超出記憶體 這時候外接3.5吋1394硬碟就派上用場了


Mac mini裝上512系統一開始就吃掉約256MB剩下可用記憶體只有256MB
PHOTOSHOP處理數張約30MB圖綽綽有餘
裝上1G(反正是桌上型記憶體 便宜啦 筆電1G真貴)剩下可用768MB
PHOTOSHOP可同時開十幾張約30MB圖處理

再來講處理單一張圖200MB的 隨便幾個動作 就比記憶體大了 主要看你原來記憶體大小與硬碟做虛擬記憶體速度
記憶體越大 用到虛擬記憶體就小 處理就快
以現在主機處理很快 是硬碟寫入動作跟不上才會慢的 而Mac mini內裝是筆電硬碟有點小缺陷 建議裝一顆外接3.5吋1394硬碟

從公司用到家用iMacG3 233記憶體512 我就拿來處理超過100MB的大圖 跟公司比較 是慢 但是電腦硬吃硬跑 還是跑完

看用途處理一堆圖檔 單一開啟處理 512夠用也不需要買硬碟
要開啟100MB200MB大圖 請裝1G記體 外接高速硬碟

建議
買Mac mini一定要換掉內建256記憶體 最好換成1G的
一顆外接3.5吋1394硬碟(7200轉速的) 等硬碟空間不夠時 在想辦法 先用內建的硬碟

【其實買了高速硬碟PHOTOSHOP也快不了多少 要自定PHOTOSHOP虛擬記憶體區域 設定在高轉速硬碟上 在PHOTOSHOP的設置內可以調整藉可以了】

一點小心得建議
系統不一樣
win太拖累硬體效能 硬體資源利用率低
Mac OS硬體資源利率用高(所以記憶體要大)

就像是USB 2.0與IEEE1394兩種傳輸界面一樣
USB 2.0 傳輸速度480 Mbps
IEEE1394傳輸速度400 Mbps
看起來USB 2.0速度快了80 Mbps 實際傳輸資料 IEEE1394傳輸資料穩定 USB 2.0傳輸資料忽快忽慢 結果是IEEE1394快過於USB 2.0

從以前pc跟Mac的競素比賽最常常用PHOTOSHOP比較 在相同硬體之下 相同處理PHOTOSHOP多種動作 往往都是Mac快
硬體整合好與傳輸資料 就是Mac快的地方(當然也有慢的地方 3D 但那是看顯示卡的)
發現很多網友都是為了PS之類的應用才考慮MAC, 而且都還是MAC mini or ibook之類的入門級產品. 突然有個想法, 現在的PC K8運算速度也非常快, 2GHz的等級(3200+)也花不了多少錢, 有必要真的轉換成MAC來跑這類的工作嗎??? 當然這是單純以工作上的運算速度考量啦! 以這篇主題來說也還算適合, 不過如果還有其他因素....當我沒說
knopfler1976 wrote:
想提問的問題是:
MacMini(記憶體加至1GB)用來執行Photoshop和Nikon Capture是否就已經很夠力了?
還是需要PowerMac?

.... 恕刪 ....

本來考慮買PowerMac
畢竟從mac官方公佈的G5和PC平台大車拼看起來
在執行photoshop上
powermac即使是單CPU也都勝過頂級的PC平台

.... 恕刪 ....

p.s. 提供您作為參考,我現在的平台式P4 1.8AG, 1GB DDR333, 7200轉液態承軸HD, WinXP作業系統,使用NC4.1對D70的NEF檔做暗部回復(DEE)需22秒


knopfler1976 兄:
您提到 Nikon Capture 在 Mac 平台的表現,這方面的問題我也很有興趣。
但根據我在 dpreview 以及 Nikonian 論壇上觀察的結果,我沒有辦法得到
一個很確切的結論。說 NC 在 PowerMac G5 上跑的『飛快』的人雖然有,
但我也聽到不少人在抱怨 NC 在 G5 上得效能遠不如在 PC 平台執行效能。
NC 基本上是十分消耗硬體資源的軟體,對記憶體的渴求更是十分驚人。以
現在動則 7MB 以上的 NEF 檔來說(D2X 更高達 22MB 以上),足夠的記
憶體是確保軟體使用順暢的條件(廢言),這點不論 PC 或是 Mac 皆然。

我目前還有得到一個說法是 Nikon 並沒有將 NC 對 PowerPC 做最佳化,這
或許可以解釋 NC 在一些 power user 的 dual PowerPC G5 平台上效能不彰
的原因,但這點說法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我自己的經驗是 NC 功能雖然強大,但卻是一套除蟲沒有除乾淨的軟體,跟
作業系統的密合度不是很好,常常在論壇上發現使用者抱怨在 XP 上面無法
安裝,或者是裝了之後無法啟動毫無反應的狀況。Nikon 雖然會做相機,但
是在軟體開發上面的功力顯然需要再加強,不過這或許是 WindowXP 本身的
問題也說不定,呵呵。

倒是 Adobe 的軟體因為有針對 PowerPC 最佳化過,所以在 Mac 平台的表
現傑出也就不令人意外。畢竟 Adobe 在 Mac 平台深耕已久,不強也難。

最後建議你將 NC 升級到最新的 4.2 版,新版的效能提昇不少。譬如說我將
一張 D100 的 NEF 做 advanced D-Lighting (就是以前的 DEE) 只要十五秒
鐘左右,而我的配備只有 Athlon XP 2000+ 與 512MB 的記憶體而已。

小弟的相簿:
http://www.pbase.com/ccchang
http://www.pbase.com/meltingsmile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關於USB2.0效率低落一事
您所言甚是
不才小弟算是台灣最早開發USB2.0 Analog Frontend晶片的工程師之一
當發現我們很努力將前端nominal的資料流速度做到相當高品質的480Mb/s
整個throughput卻在效率低落的Windows USB Driver一來一回的拉鋸中給犧牲掉
實在有點無力
更甭提許多作週邊大型儲存裝置的廠商
貼個USB2.0標籤,但晶片裡cache只放小小一塊
一輩子也不可能接近nominal速度

還沒用過1394
不過我知道1394在實體層以上的MAC層也訂的非常嚴格
為的就是求效能
所以我相信1394的throughput的確應該會比USB2.0更勝一籌

感謝前輩與小弟分享經驗
受益良多

Best Regards

Knopfler

flygbr wrote:
系統不一樣
win太拖累硬體效能 硬體資源利用率低
Mac OS硬體資源利率用高(所以記憶體要大)

就像是USB 2.0與IEEE1394兩種傳輸界面一樣
USB 2.0 傳輸速度480 Mbps
IEEE1394傳輸速度400 Mbps
看起來USB 2.0速度快了80 Mbps 實際傳輸資料 IEEE1394傳輸資料穩定 USB 2.0傳輸資料忽快忽慢 結果是IEEE1394快過於USB 2.0

從以前pc跟Mac的競素比賽最常常用PHOTOSHOP比較 在相同硬體之下 相同處理PHOTOSHOP多種動作 往往都是Mac快
硬體整合好與傳輸資料 就是Mac快的地方(當然也有慢的地方 3D 但那是看顯示卡的)
odyseuss兄您好

不知為何,在這裡看到同樣使用Nikon DSLR,同樣對NC的效能如何提升感到興趣的您,讓我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感謝您和我分享您在dpreview和nikonian上survey的結果,真的省下不少時間。

所以幾乎可以確定NC真的是一套寫得不甚好的軟體囉?我自己也早已升到NC4.2,D-Lighting的確比DEE快很多,以我現在的平台,對一張D70的NEF跑better quality的D-L,大概需要十秒,比起DEE的二十多秒來說已經是宛如置身天堂了。

只不過考慮改投入Mac的懷抱,還有色彩管理的考量。這一陣子努力K書K文章,還是對於在PC系統上執行完整的色彩管理有疑慮。最大問題還是我現在的螢幕沒有校正過(很明顯太冷),搞得我每次都得大費周章的先用Photoshop印一張4x6用眼睛和陽光確認,才敢輸出A4。假如顏色不滿意,就得再回到NC去調色溫,再出到Photoshop去,實在是很累。

也許我的問題只要換個好一點的螢幕,買個校色儀,就解決掉一大半了。螢幕方面,Cinema Display 20"以3萬左右的價格和EIZO CG系列動輒超過六萬元相比起來,真的是很超值的選擇。也就不得不讓人想像:那乾脆平台也換MAC如何?畢竟MAC還是個非常注重色彩管理的平台,PC上在圖形流程的每個環節都讓人提心吊膽,不如到一個大部分的問題都已經被take care好的平台上?

也許這也只是我給自己催眠的理由吧!總之第一優先順位是入手Cinema Display,先委屈它陪我的PC一陣子,等對MAC有更多了解,再將MacMini迎取回家——目前我是這麼打算的。 :)

再次感謝您的分享,順便冒昧問一下,您有打算敗D2X嗎?總覺得太貴太重了。小弟打算等D100的後繼機種,因為現在手頭上的D70雖然已經相當讓人滿意,但是前陣子在義大利幾個比較濕冷的地方,都發生反射鏡卡住的問題,由於是托友人自美國購入,實在懶得送回美國休,就只好平時沒事就把他關在防潮箱中,並且祈禱D100的後繼機種在下次長途旅行前問世,到時一台做主力一台作備用,就萬無一失(作夢中)。

Best Regards

knopfler
http://www.knopfler.idv.ms
http://www.pbase.com/knopfler

odyseuss wrote:
knopfler1976 兄:
您提到 Nikon Capture 在 Mac 平台的表現,這方面的問題我也很有興趣。
但根據我在 dpreview 以及 Nikonian 論壇上觀察的結果,我沒有辦法得到
一個很確切的結論。說 NC 在 PowerMac G5 上跑的『非快』的人雖然有,
但我也聽到不少人在抱怨 NC 在 G5 上得效能遠不如在 PC 平台執行效能。
NC 基本上是十分消耗硬體資源的軟體,對記憶體的渴求更是十分驚人。以
現在動則 7MB 以上的 NEF 檔來說(D2X 更高達 22MB 以上),足夠的記
憶體是確保軟體使用順暢的條件(廢言),這點不論 PC 或是 Mac 皆然。

最後建議你將 NC 升級到最新的 4.2 版,新版的效能提昇不少。譬如說我將
一張 D100 的 NEF 做 advanced D-Lighting (就是以前的 DEE) 只要十五秒
鐘左右,而我的配備只有 Athlon XP 2000+ 與 512MB 的記憶體而已。

小弟的相簿:
http://www.pbase.com/ccchang
http://www.pbase.com/meltingsmile


knopfler 兄您太客氣了,碰巧我也是 Nikon DSLR 的使用者罷了。說實在 Nikon 給我的
感覺與 Apple 給我的感覺有點類似:兩家公司的產品都做的相當好,只是用家太少了,
導致數位影像的世界有點快被 Canon/SONY 淹沒的感覺。不過 Nikon 的行銷能力很差
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點看在 Nikon 用家的心裡真是只能搖頭嘆息啊。

NC 是不是一套發展已臻成熟的軟體我不敢斷言,但是從 Nikon 不斷發佈修正程式的動
作來看,顯然 NC 還有許多加強的空間。目前 NC 4.2 在處理效能上已經相當令我滿意,
基本上只要白平衡沒有什麼大問題,用 NC 4.2 轉出一張漂亮的 JPEG 大多可以在 30 秒
內搞定。如果同一批照片的色溫與曝光條件接近,批次處理更是可以節省大量的處理時
間。


只不過考慮改投入Mac的懷抱,還有色彩管理的考量。這一陣子努力K書K文章,還是對於在PC系統上執行完整的色彩管理有疑慮。最大問題還是我現在的螢幕
沒有校正過(很明顯太冷),搞得我每次都得大費周章的先用Photoshop印一張4x6用眼睛和陽光確認,才敢輸出A4。假如顏色不滿意,就得再回到
NC去調色溫,再出到Photoshop去,實在是很累。


關於色彩管理我並不懂,這一點就要請熟悉印前與出版作業的前輩來分享心得了。
不過 Mac 的確是最注重色彩管理的作業平台。我是有打算買個入門的校色器來校
正顏色,(B&H 這裡有幾款便宜的),希望可以降低色溫出錯的問題。
螢幕的話,這裡大部分的人都會推薦 Apple Cinema Display 系列,目前 20" CD 的
確是不錯的選擇。我自己目前用的是 Sharp LL-T1815,發色相當不錯,頗適合影像處理。
(有 10 bit gamma 補正 的 LL-T1820 現在也只要 $599.00,詳情請看


再次感謝您的分享,順便冒昧問一下,您有打算敗D2X嗎?總覺得太貴太重了。小弟打算等D100的後繼機種,因為現在手頭上的D70雖然已經相當讓人滿
意,但是前陣子在義大利幾個比較濕冷的地方,都發生反射鏡卡住的問題,由於是托友人自美國購入,實在懶得送回美國休,就只好平時沒事就把他關在防潮箱中,
並且祈禱D100的後繼機種在下次長途旅行前問世,到時一台做主力一台作備用,就萬無一失(作夢中)。


我目前用的是 D100 + AF-S Nikkor 17-55 f/2.8DX,D2X 對我來說太專業也太重了。
這個組合對我而言最能夠在在畫質,焦段以及重量三方面取得平衡。只有一隻鏡頭的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換鏡頭,減少 CCD 入塵的機會。其實出外旅行如果不是專門
為了拍照,一隻 50mm 鏡頭其實就相當夠用了,這個時候輕便最重要。不曉得您的
D70 反光鏡卡住的問題解決了沒?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odyseuss wrote:
螢幕的話,這裡大部分的人都會推薦 Apple Cinema Display 系列,目前 20" CD 的
確是不錯的選擇。我自己目前用的是 Sharp LL-T1815,發色相當不錯,頗適合影像處理。
(有 10 bit gamma 補正 的 LL-T1820 現在也只要 $599.00,詳情請看 )


odyseuss兄,

我其實也考慮過Sharp這一系列的高階螢幕,甚至考慮過EIZO,不過即使是Sharp LL-T2020 20"也還要$1,399,更不用提EIZO CG20-- manufacture-to-order的價錢只怕會超過US$2,000,在在更加令Cinema Display具有價格上的絕對優勢,您說呢?

倒是您說Sharp發色不錯,想冒昧請教一下,跟沖洗或列印輸出的結果比起來呢? 其實我相信有10bit補正的螢幕應該都比8bit的好校 (這應該是在螢幕端模擬power law的能力變強之故),只不過還是想聽聽使用者的說法。 :)


我目前用的是 D100 + AF-S Nikkor 17-55 f/2.8DX,D2X 對我來說太專業也太重了。
這個組合對我而言最能夠在在畫質,焦段以及重量三方面取得平衡。只有一隻鏡頭的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換鏡頭,減少 CCD 入塵的機會。其實出外旅行如果不是專門
為了拍照,一隻 50mm 鏡頭其實就相當夠用了,這個時候輕便最重要。不曉得您的
D70 反光鏡卡住的問題解決了沒?


Wow... 17-55DX + D100,的確是頗完美的組合,我自己是比較傾向輕量化,所以出門遠行都是12-24DX+28-200G,後者雖然成像鬆散,但是相當輕,讓我在義大利成功的以ISO 800手持拍下不少不錯的200mm街景。

不能再討論Nikon下去了,這裡畢竟是水果版,太離題可能會被K :p

Best Regards

Knopfler

knopfler1976 wrote:
也許這也只是我給自己催眠的理由吧!總之第一優先順位是入手Cinema Display,先委屈它陪我的PC一陣子,等對MAC有更多了解,再將MacMini迎取回家——目前我是這麼打算的。



Dear Mr. knopfier1976,

Then 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 iMac G5.

Regards,
Raymond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