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的 Mac Pro 會有多變態?

M1 max只是手機的A14並聯而已,就算給它220V增壓配水冷,它效能還是一樣
Intel 12代已經超越M1 max
只能期待M2看看有沒有辦法
lfjadsflk

看看n卡那精美的價格,根本被炒翻天,連幾年前的顯卡都能賣那什麼鬼價錢~

2021-11-25 19:12
lfjadsflk

不過當初n卡也不是做給挖礦的人用的,是後來有人碰巧發現用顯卡挖礦比用CPU挖礦效率更高,才演變成現在的市場現況~

2021-11-25 19:15
屏東羊 wrote:
新款 MacBook(恕刪)


我覺得都沒差

買前生產力 買後愛奇異.....

都跑的動.......
Intel 12th真的猛
一出就比下m1 max
期待m2能板回一城
拖影又不是不能用,自適應,自己適應
新的Mac Pro會有多變態,因為現在以M1 Pro和Max的效能來看,和桌機根本不需要顧慮功耗和散熱的問題,所以很難想像和推測,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價錢會非常的變態,雖然已經有美國的Youtuber洩露有關Mac Pro的消息,也推斷價錢應該會比之前的便宜一些,但是,頂規應該也要四萬美金吧。
屏東羊 wrote:
媲美超級電腦?

想太多
當代的超級電腦的領域跟個人電腦是不同世界的東西~

不過今年最新的超級電腦第一名的確是用ARM架構組起來的
共158,976個節點(1個節點=相當於一台電腦)
白話文:大約是近16萬台ARM電腦的集合運算而成~

這是超級電腦長的樣子
Intel有個豬隊友windows在效能上拖後腿,看系統要軟丶硬一起看。
lfjadsflk

我只是要吃個牛排,專門的煎牛排師傅做的牛排,比什麼都會的廚師又便宜又好吃,沒必要請一個會滿漢全席又會法國料理與日本料理的廚師~

2021-11-25 19:31
willwu0227

真的,豬隊友做出來的系統給一群豬用剛剛好,不滿意去用mac os或linux阿

2021-11-26 5:40
tw2mo wrote:
Intel有個豬隊友...(恕刪)


Intel x86在Linux作業系統上也被廣泛採用,
目前Windows/Linux目前在Server領域上也是各有勝負,
Windows的許多問題也不一定是Microsoft的錯。
若不喜歡Windows,
Linux核心的許多作業系統,
例如Ubuntu/Debian/Fedora/Arch Linux也可以嘗試看看。
tw2mo wrote:
Intel有個豬隊友windows在效能上拖後腿,看系統要軟丶硬一起看。


說真的,這並不是誰的錯,只是「現代的軟體思維模式」捨棄了x86(複雜指令集)的思考邏輯,往ARM的架構(精簡指令集)改變而已~

我的餐廳只是要賣個牛排,請一位專門的煎牛排的師傅,
比請一位什麼都會的廚師做得又便宜又好吃,

請一個會滿漢全席又會法國料理與日本料理的廚師來煎牛排,
成本又貴又不見得做得比較好吃,手腳也沒專門的牛排師傅俐落~
(明天想賣日本料理的話,明天再請一位日本料理的廚師就好了~)

這樣世代累積起來,每個廚師都是專精自己所長,這間餐廳的技術力,會比每次請新人廚師都要求什麼都會(連洗碗掃地也要會)的餐廳,成長得更快~(要求廚師會那麼多種料理,結果同時間還不是只能做一件事...)

我們可以看到Intel 12代CPU引進了一些ARM SoC常用的非對稱大小效能CPU的設計概念,但是某些屬於複雜指令集的設計概念是很難改變的,複雜指令集CPU在處理現在的軟體應用上,許多效能的浪費是極度糟糕的~(軟硬體的浪費都有)

x86 / x64被時代淘汰掉
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我們也可以看到微軟已經出了ARM版Windows10的surface pro x,已經捨棄掉不少舊包袱(包括不支援舊版ie/不支援.exe的執行檔格式),現在只是礙於高通/三星還沒有做出M1 / M1 Pro / M1 Max等級的SoC晶片,所以ARM版的Windows的效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吹~

微軟自己軟體往ARM改變是很明確的,看微軟這麼快就幫macOS推出支援M1晶片的Office就知道~

(現在也有傳出微軟要自己做ARM的晶片...)
lfjadsflk wrote:
說真的,這並不是誰的錯,只是「現代的軟體思維模式」捨棄了x86(複雜指令集)的思考邏輯,往ARM的架構(精簡指令集)改變而已~

我的餐廳只是要賣個牛排,請一位專門的煎牛排的師傅,
比請一位什麼都會的廚師做得又便宜又好吃,

請一個會滿漢全席又會法國料理與日本料理的廚師來煎牛排,
成本又貴又不見得做得比較好吃,手腳也沒專門的牛排師傅俐落~
(明天想賣日本料理的話,明天再請一位日本料理的廚師就好了~)

這樣世代累積起來,每個廚師都是專精自己所長,這間餐廳的技術力,會比每次請新人廚師都要求什麼都會(連洗碗掃地也要會)的餐廳,成長得更快~(要求廚師會那麼多種料理,結果同時間還不是只能做一件事...)


上面的描述是典型的CISC/RISC之爭,
有蘋果從IBM PowerPC->Intel x86-64->Apple Silicon(ARM)的經驗告訴我們,
CISC/RISC並不會直接影響你的產品是否有競爭力,
而是要看設計出來的產品與當時其他解決方案相比是否有競爭力。
RISC/CISC對程式設計師的影響也不像30年前那麼龐大,
在C/C++甚至Python/R等更高階/抽象語言被廣泛應用的現在,
除非你是做Compiler/Tool-chain的人,
否則是否支援該ISA,
只差在你願不願意花費時間在不同的機器上Debug/Profile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Intel 12代CPU引進了一些ARM SoC常用的非對稱大小效能CPU的設計概念,但是某些屬於複雜指令集的設計概念是很難改變的,複雜指令集CPU在處理現在的軟體應用上,許多效能的浪費是極度糟糕的~(軟硬體的浪費都有)
x86 / x64被時代淘汰掉
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Intel確實也在12th CPU引入了ARM在10年前提出的big.LITTLE架構,
代表big.LITTLE確實能在性能功耗比上有所提升。
但個人電腦(單指Windows PC)主流在10年內,
我覺得還是以x86為尊,
畢竟x86無法可取代的地方在於它的軟體相容性。
這個世界上的軟體數量何其龐大,
當中不乏早已沒有人維護且沒有原始碼的軟體,
這些軟體有許多可以透過Binary Translator的方式在不同的ISA上執行,
但就算是以掌控開發者生態系聞名的Apple,
其推出的Rosetta 2在許多軟體上也有許多相容性問題,
更何況是x86-32以及x86-64都還並存的Windows系統。
ARM-based Windows PC或許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其在十年內還是不可能取代x86-based Window PC。

我們也可以看到微軟已經出了ARM版Windows10的surface pro x,已經捨棄掉不少舊包袱(包括不支援舊版ie/不支援.exe的執行檔格式),現在只是礙於高通/三星還沒有做出M1 / M1 Pro / M1 Max等級的SoC晶片,所以ARM版的Windows的效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吹~


許多東西,例如IE/EXE等,
對微軟而言是包袱,
但對使用者/開發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現在還有多少企業的系統是綁定IE的?
IE拿掉那企業要如何運作?
對使用者而言升級/更新只是讓原本能動的東西不能動了,
還要花資源/人力去開發新的系統,
這不代表以前投資的軟體都打水漂了嗎?

微軟自己軟體往ARM改變是很明確的,看微軟這麼快就幫macOS推出支援M1晶片的Office就知道~
(現在也有傳出微軟要自己做ARM的晶片...)


微軟對Office的策略一直是擴展到越多平台用越好,
除了少數軟體是Windows獨佔(Visio/Project/Power BI)以外,
其他常見的文書軟體都已是Windows/MAC/iOS/Andriod皆支援,
推廣到其他的平台有助於Office的市佔率,
何樂而不為?

ARM晶片的部分,
以前的情況是晶片廠(Intel/NVIDIA)比系統廠(ASUS/HP)獲利能力高十倍的情況,
現在進入到軟體商(Amazon/Google/Microsoft)比晶片廠(Intel/NVIDIA)獲利更高的情況下,
軟體商幹嘛還傻傻買現成的解決方案?
自己研發的好處在於研發出的產品具有差異性,
而不是隨處可見的現有解決方案,
而且不用整天看著晶片廠臉色,
做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