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bolt要普及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啦, 畢竟算是高階產品, 市場上的thunderbolt產品大多定位亦算是專業用級別, 情況就像當年的firewire一樣, 價格要降下來真的難不過說真的, 有大量儲存需求在同時要求效能跟容量的情況下我只會選thunderbolt跟網絡儲存設備, 始終SSD空間有限不可能所有東西都放裡面, 所以我都把東西放在自家file server上直接連過去工作(目前自家的file server存取速度還是能吃滿3條gigalan的bandwidth, 只是限制在我沒預算再在幾台機器上搞第4條lan了, 不然還能更快一點)很多人都說外接的USB硬碟也能提供大容量外接儲存空間, 我以前也採用外接3.5"USB硬碟的方案作備份及封存大型檔案之用, 只是用了好幾個月左右就開始不定時的斷線(好幾天一次左右, 因為我有拿來當time machine的硬碟所以都是24x7連在mac上, 用的是wd的mybook 3T), 要手動把USB線unplug再重連; 不止在mac上有發生這樣的問題, 就連我以前用thinkpad接2.5"的usb碟來當日常播的無損音樂存放空間的那段日子也不時發生類似的問題相反, 我手邊的thunderbolt裝置無論是外接thunderbolt docking還是10GbE的thunderbolt to Ethernet adapter用了兩年多都沒發生過任何問題, 在備份及儲存上改用自建file server採用網絡儲存方案亦已有一年, 期間亦未有在連接上出現任何問題, 相比起usb介面的方案可靠性高太多, 我可不想工作到一半時因為連接無預警斷開而造成任何損失thunderbolt跟網絡儲存這兩個方案雖然不便宜, 但相信我, 這絕對是值得的事實上我花在網絡儲存方案上的金錢遠比採用thunderbolt方案高出不少, 當然我不只是拿來當file server, 還有一堆virtual machine在跑各種服務, 不過12bay的裝置無論是買NAS還是thunderbolt陣列盒都不會便宜就是了有攝影的習慣的話個人是認為更需要高速的大容量儲存設備, 目前的相機拍出來的raw檔一張也70~80MB左右, 每次在lightroom批量處理幾十張相片時若果要等usb硬碟慢慢處理還真是挺痛苦的ChungJoy wrote:主要還是希望渲染圖...(恕刪)
很仔細測過了,PC一票。先撇開性能不談,就工作的流暢度來講,還是MAC強,所以我都是MAC工作,PC主要算圖!!!!!!我家MAC 及PC都有,也有黑蘋果兩台,我家的MAC配備跟你列出來的一樣,但我是64G Ram (64G才剛好合用,3D合成/剪片用)其實我的經驗是,同樣規格,如果是以CPU算圖的話,幾幾乎都是 PC 贏 MAC 一點,快約3~5%(Maya/C4D/Rhino : default Render and Arnold render),但是如果走GPU算圖,PC 和 MAC 在這部分就真的差不多了(都是R9),其實樓主有沒有評估過黑蘋果? 2種需求一次滿足,現在hackintosh技術越來越精進,要在PC上使用MAC系統,比以前簡單的多了穩定性也很好(很少遇到)...另外,若考慮未來擴充性,是拿來工作用,我良心建議其實就不要想MAC了,一來是MAC設備真的比較貴,省起來,在PC上可能可以擴充更多設備。這是我使用上的經驗,請參考。
B大大你的意思同樣規格是指 同樣價位的預算嗎?還是說同樣規格 下去跑黑蘋果 渲染速度windows勝出一點?因為小弟也覺得MAC作業流暢度還是優於windows那假使用12萬預算的PC規格去改黑蘋果 是否就遠超過mac pro原硬體的效能了?xmantosuperman wrote:很仔細測過了,PC...(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