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維修經驗分享】Mac mini M1 使用兩個月直接死機

使用狀況:
  • 使用兩個月多,主要在公司用Xcode開發iOS,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8小時,螢幕再外接螢幕(共兩個螢幕)、iPhone或iPad連線
  • 突然直接死機,無法再開機
當天送Genius Bar,Apple維修說:
  • 裡面有線路斷了,疫情關係所以零件都沒有,要訂購兩週、維修一週
  • 資料確定沒救,因為m1 mini是整合型、一體成型
感想:
  • 正常使用兩個月就突然壞了,維修要等三個星期,資料完全沒救,感覺很傻眼(如果我們使用方法有誤,還請鄉民指點)
  • 雖然沒有維修費(在保固期間),但沒有立即換一台新的給我們開發(可能是我期待太高),還好公司還有舊電腦不然工作就沒法進行了
維修單:【維修經驗分享】Mac mini M1 使用兩個月直接死機




-------------------- 我是分隔線 --------------------





已順利維修:
  • 3/31送修,4/7修好,約一個星期
後續感想:
  • 感謝鄉民的意見,提供一些備份的實際方案
  • 我們工作上每天會用Git同步,所以專案進度不會受到影響
  • 不過突然死機,近幾天臨時處理的檔案消失,還是會有點麻煩(就算有備份也不見得每天都會做)
  • 當時聽到要修三週確實有點久(如果您的手機要修三週,手邊又沒有備用機的話,應該能感受得到困擾吧)
  • 實際只修了一週,目前順利使用中,希望之前掛掉只是個案,對Apple品質還是有信心的(信仰值自動恢復😂)
維修單:
【維修經驗分享】Mac mini M1 使用兩個月直接死機
2021-04-01 11:09 發佈
果粉只會說:「誰叫您沒備份」
arcane0704 wrote:
使用狀況:使用兩個月(恕刪)


卡位坐等常見ID的M1果粉回應
不過答案八成怪你不備份
不然就是個案之類~
isaac978 wrote:
卡位坐等常見ID的M1(恕刪)


說真的我沒想到這層(遇到維修資料全毀這件事)

我自己原本的習慣上是SSD儲存的部分只用來裝應用程式跟系統
其餘資料都是在資料碟內(桌機就是放在第二顆HDD或者是外接硬碟裡)
案子結束才會移動到Server上

之前買M1的時候, 真的沒想過這一個因素(完全無法維修, 資料會全部救不回來)
因為一般的PC再怎麼樣都能吧SSD拆下來試試看.

看來買M1的人還是需要一個外接式的儲存設備來確保安全, 如果是這樣,
那可能買M1 16GB/256GB + 外接TB3 硬碟可能會比較安心些.

至於筆電? 或許是多加一個PSSD? , 不然就勤備份吧
3/31....正好是世界備份日 你今天備份了嗎?

只是開個玩笑 要使用者每天備份真的有難度 除非花錢買雲端或NAS



我有點好奇 保固內維修要等3個星期, 這樣保固會延長3個星期嗎?
看維修單的感覺是要更換電源模組,應該沒有要更換主機板的意思,或許硬碟的資料還會在~
我吃蘋果 我修蘋果 我用蘋果
nicko_wen wrote:
說真的我沒想到這層(遇到維修資料全毀這件事)
備份跟資料全毀沒關係
資料全毀 備份還會有
除非連備份都毀 這很不幸

nicko_wen wrote:
我自己原本的習慣上是SSD儲存的部分只用來裝應用程式跟系統
其餘資料都是在資料碟內(桌機就是放在第二顆HDD或者是外接硬碟裡)
案子結束才會移動到Server上
這是有備份狀態 兩份資料 兩個儲存裝置
M1比照使用 內部毀 還有備份在

nicko_wen wrote:
之前買M1的時候, 真的沒想過這一個因素(完全無法維修, 資料會全部救不回來)
因為一般的PC再怎麼樣都能吧SSD拆下來試試看.
不是備份狀態
這只有內置儲存裝置一個 資料一份 沒備份
內置GG資料GG

今天壞的是SSD 拆下來也還是壞的
有備份 拆下來的壞的 備份裡面還有

nicko_wen wrote:
看來買M1的人還是需要一個外接式的儲存設備來確保安全, 如果是這樣,
那可能買M1 16GB/256GB + 外接TB3 硬碟可能會比較安心些.

至於筆電? 或許是多加一個PSSD? , 不然就勤備份吧
前面說的比照辦理就是這種狀態

這就同引言第二段的備份狀態

--------

備份是資料有兩份 分別放在不同儲存裝置內
其中一個壞了 還有另一個可以取出完整資料
                              彈幕濃!
如前所說 備份是兩份資料放在兩個(或更多)儲存裝置中
其中一個儲存裝置壞了 還有其他儲存裝置可以取回完整資料

------------

常見的兩個誤以為是備份動作 其實都不是備份

1.主機中資料處理後 移到大容量外接硬碟 然後刪除主機中資料
這不算備份
轉完當下算備份 刪除主機內資料就不叫備份了


2.一顆硬碟放資料 過兩三年轉移到新硬碟上
這也不叫備份 只是把資料損毀風險從高風險的舊硬碟轉移到風險較低的新硬碟
(這裏的風險說的是壽命)
但這看人品的 有時運氣差 新硬碟買來沒多久掛掉 舊硬碟資料又刪光
不是備份狀態 資料GG


這兩種都叫資料轉移 不叫做備份
資料剩下一份放在一個儲存裝置中
儲存裝置GG資料GG
                              彈幕濃!
nicalbaby wrote:
3/31....正好是世界備份日 你今天備份了嗎?

只是開個玩笑 要使用者每天備份真的有難度 除非花錢買雲端或NAS
備份最低狀態是要有兩個儲存裝置

以家用來說 大致上要備份 就是兩顆硬碟 主機1外接1
兩顆硬碟就是花兩倍的錢


看資料重要性 有沒有這需求花兩倍的錢 做出備份狀態
通常痛過的人才會知道備份的重要性
像是小孩出生到五六歲的照片 硬碟GG照片GG
去救資料才知道救援花的錢比買兩顆硬碟的錢還要貴上好幾倍
這之後 花在備份上的錢就不敢少惹


現在常見通用大多是陣列1 外加 購買的網路硬碟 進行多重備份
                              彈幕濃!
arcane0704 wrote:
兩個月就

不知有沒有加買延長保固,會有差異嗎?
記取這次經驗,檔案一律存外接SSD不然主機壞了無法救回
工作也無法繼續,另外就是硬碟請用SSD比較穩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