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交易與臨櫃交易同樣有可能出錯,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爭議。
一般而言,交易是否成立,若為設備、或代理人執行,而非臨櫃買賣,例如先前DELL與此次蘋果購物車出現的錯誤,賣方(即案例原廠)有權進行審核每一筆交易是否完全符合交易程序、成本、售價與限定資格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之權利。
這個案例凸顯國人對交易法律認知薄弱,其實消費者的確能單方面認定,但是賣方亦得以主張公平交易之權力。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國人與其他國家網民一樣,憎惡網路詐騙,但是如果立場反過來,變成疑似網民合力設計賣方也有失厚道之嫌。
=================================================
26F reply
哈哈,別把台灣說成網路購物恐怖份子一樣啦,別忘了老美是不跟恐怖份子妥協的喔~
OS: 完蛋了,不小心又創造了一個新字眼:網路購物恐怖份子

SHOPPING SPAM
SHOPPING TERRORIST FORCES
DDo$hopper
Viral Shopper
Shopping Spammer
=================================================
38F reply
嗯,相信你們的觀點都有立論基礎,不過還是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比較OK啦,
我沒把話說死,是因為這些觀點是提供一個理性討論的方向,
而這個方向能直接或間接對電子商務交易機制製造合理的探討空間。
網路購物,到現在我還是無法信任,因為不是網路購物安全,而是駭客只看到大餅,
我們這些小蝦米,就算額度有一百萬,人家也不見得動心,駭客不會動一般百姓的腦筋不是他不能,
而是同樣一件事,選大咖下手的挑戰性雖然高了一點,但是ROI曲線卻是天地之別,
但這並不代表網路購物就可以不遭毒手,簡單的說,
真正的駭客不會,但是Script Kiddy會,所以,我從來不網路購物的。
在這個點上,我跟很多人不同,即便是有Paypal之類的3rd party機制,
我一樣不會在網路下單!
更重要的是,不是很多人這場以各種立場與理由下單的朋友都忽略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網路安全並不值得信賴,從容易出錯的交易機制,沒有嚴謹的審核機制,
沒有公信的第三方,沒有明確的爭議處理機制,各自為政,這種下單如搏杯的方式,
你還想要存著僥倖的心態我也沒話說了。
至於有些朋友提到國內ODM/OEM, Board Maker/Card Maker被投機份子宰割的情形,
小弟引申出個直接或間接的看法跟大家交流:
一、這些惟利是圖的爛咖,本來就是供應鏈裡的蟑螂,恨之入骨,又礙於產能過剩,製造商的無奈你怎麼說?
二、如果我們還在降格取大單,眼尖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我們的總體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隨便我們瞧不起的二三線國家也可以跟你一樣,為了搶單,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三、在這個點上,日本走得比我們快,但是還是失敗了,我的觀察是國內自有品牌意識已經逐漸高漲,但是整體的觀念仍不足以在國際舞台站穩腳步。
四、國內廠商仍舊停留在將本求利的階段,不敢貿然投資,不是沒有研發的能量,也不是沒有很強的包裝能力,在這個點上,國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成功的例子有,但是還是太少,這是應該激勵國人的地方。
五、建立一流品牌,不僅僅只是設計、製造、銷售、行銷這些基本條件,出發點不對,整個方向最終將導向無法操作的曲線之外。觀念、態度、方法、策略、手段。。。太多太多不及一一。。。我只能說,真的,別只是模仿,走捷徑,抄短線,這樣你永遠是資訊產業的殖民地!
六、不回覆一些質疑,不是我不回,是尊重你的看法,但也請您尊重我開帖的用意。戰場是我開的,打不打,我可以選擇,但是別輕估敵手,或者把對手拉到對你有利的位置,我想這個基本思路,大家都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