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你的iPod ~~made in where?????


暴貓連合 wrote:

消費者有選擇權,任何人無權斷然逕自貶低甚至妖魔化,就是這麼簡單


這句話也請送給自己...
hysaint.blogspot.com
有興趣探討"品牌與產地"之關係的朋友,建議你們可以去書局或圖書館翻翻
娜歐蜜克萊恩 寫的這本書:
No_Logo

徐詩思翻譯,時報出版.
lihb wrote:
就是因為在意, 我只選大廠牌的laptop,
不過我不會買頂級的幾十萬的laptop, 雖然我很想.

蘋果最新的 PowerBook G4-1.67 17"
只要十萬不到喔~
要不要考慮一下啊
哈哈哈

就是因為在意我買音樂cd會先聽過, 上網查過,
不過我不會因為喜歡音樂而周末飛到歐洲
聽場名指揮家的音樂會, 然後飛回來, 雖然我很想.

就是因為我在意, 買房子時看好幾家, 選了好久,
不過我不會買幾億的豪宅, 雖然我很想.

因為我只是一般消費者, 我很感謝那些廠商
盡了最大的努力用盡可能低的成本去生產出盡可能好的
東西.

聽音樂那檔事
我做過........
卡拉揚的最後一場現場指揮.........

至於奢侈品, 那不是我的消費方式. 我更不會在意我使用的東西
能夠吸引多少旁人的目光, 因為有限的錢使我只能夠把
"爽度"建立在c/p值和使用感覺上, 還沒辦法延申到你那個等級.

奢侈品嗎?
我真的覺得還好耶~
降說好了
假如一般六七十歲的退休公務員
看到現在年輕人一天到晚換手機(我想........你我都可能是吧?)
他一定覺得我們很奢侈
甚至,
他連“有手機“就覺得奢侈
因為他認為有家用電話就好啦......
“不然二十年前的人怎麼活的...........“之類的

所以,
這真的是見仁見智的

我認為的“奢侈“
是買一個自己認為“堪用“而已的東西
然後用了不久就換.............

或者,
買一個
雖然自己目前負擔的起
但心裡會用了不愉快的東西...........
讓身心不健康~
哈哈哈

簡單的說,
讓自己用的痛苦(或不高興)<要開心的前提是 那必須是你負擔的起的喔>
基本上,
就是一種對心靈健康 內心容忍極限的奢侈~

還有,
吸引別人目光有何用?
不懂........
做自己就好啦
不是想和別人不一樣
只是想和自己一樣!

不是每個人都是用你的想法做事的

一直堅信,
藝術與生活是不應脫勾的.....
apple之所以為人稱道,
除行銷手法高明外,
更確切拓展了其附加價值;

一千年前,
瓷器
在宋朝是科技;
一千年後,
她是藝術;
如果科技只是科技,
那永遠只能日新月異,
無法長存.....
唯有發揮其藝術價值,
才可能 EVER LAST~

相信,
必定是意志凌駕於物;
或反之
為其奴役........
也因為如此,
以自己的方式
詮釋我看見的Mac
闡述我所知道的Mac

不認為世間有什麼
能夠獨立存在
樹立個別意義;

唐三采沒有了歷史
只是古時泥土空殼雕像
九歌賦沒有了意志
只是一堆死人寫的鬼畫符
以我的方式詮釋MAC

把宋瓷和蘋果結合
用人文 讓
物質
有生命
有意志
我的意志
我的生命
因為我
也因為它
彼此相得益彰

如此而已
Apple..... 求求妳不要一直出新的.... 花錢買機器不是問題 問題是沒錢買房子放新機器ㄚ~
lihb wrote:
因為我只是一般消費者, 我很感謝那些廠商
盡了最大的努力用盡可能低的成本去生產出盡可能好的
東西.


如果消費者把自身立場變得這麼謙卑的話
那...廠商不就失去了改善與進步的動力了嗎?
就像家中媽媽煮菜,如果她精心烹調你也說不錯
她亂煮一通你還是一樣的反應說不錯
那這樣子,她肯定會感到很洩氣
認為反正花時間煮跟隨便亂煮對你也沒差
當然這例子其實不太好,媽媽是無論如何要心存感激的
無論東西煮得好吃或是難吃
不過消費者才是廠商的衣食父母
是廠商應該要對消費者心存感激而不是反過來吧?
何況在這個生產過剩供給過剩市場飽和到爆炸的年代
消費者的選擇太多樣化,根本不愁買不到東西
就別這麼小媳婦心態了,要不然只會讓廠商流於怠惰自滿迷信行銷形象就是一切
終究讓其能力逐漸萎縮,最後完全無力生產出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廠商買家雙輸
這樣好嗎?
內地是南投 東北是宜蘭
我的一個小經驗....

我買了一雙NIKE的AIR MAX籃球鞋,穿了大約1年,鞋底開口笑了.....
心裡很幹....一個星期才打一次2個小時的全場.....

球友在旁邊譏笑說,哈你那雙一定是大陸做的,我想也是,自己摸摸鼻子把鞋舌拉開,看到

made in taiwan

大家一陣安靜.......


多少 這真的要靠運氣.......我們如果不相信MIC,至少也要相信生產他的台商......
its Made in China but "Taiwanese inside".
coolsmokn wrote:
多少 這真的要靠運氣.......我們如果不相信MIC,至少也要相信生產他的台商......
its Made in China but "Taiwanese inside".


搞不好這是lihb大一再跟我們宣示的"貼標品"
上次還有3C賣場的店員指著iCute機殼對我說那是MIT
見鬼了,iCute哪來的MIT機殼?騙死人不償命
基本上,我願意相信僑居派駐在china的我國商人
不過我比較不敢相信他們管的當地勞工
畢竟國家社會文化都不同,對標準品質的認知都有差距
這點我們比較不能去強人所難
內地是南投 東北是宜蘭
暴貓連合 wrote:


如果消費者把自身立場變得這麼謙卑的話
那...廠商不就失去了改善與進步的動力了嗎?
就像家中媽媽煮菜,如果她精心烹調你也說不錯
她亂煮一通你還是一樣的反應說不錯
那這樣子,她肯定會感到很洩氣
認為反正花時間煮跟隨便亂煮對你也沒差
當然這例子其實不太好,媽媽是無論如何要心存感激的
無論東西煮得好吃或是難吃
不過消費者才是廠商的衣食父母
是廠商應該要對消費者心存感激而不是反過來吧?
何況在這個生產過剩供給過剩市場飽和到爆炸的年代
消費者的選擇太多樣化,根本不愁買不到東西
就別這麼小媳婦心態了,要不然只會讓廠商流於怠惰自滿迷信行銷形象就是一切
終究讓其能力逐漸萎縮,最後完全無力生產出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廠商買家雙輸
這樣好嗎?


假如你要用煮菜來做比喻,
那你的哲學就是用料一定要好, 鍋子要名牌的,
廚師只要不要太差.
我的哲學是廚師一定要好, 用料只要不要太差.
他努力了, 也做得不差, 我當然要謝謝他啦.

回到電子產品, 就算是mic的canon aXX, 依然是我心目中
最棒的低階數位像機, why? 因為他是canon...
canon有過長久的煮菜經驗, 也從不會亂煮,
反而某些以前沒煮過菜的, 突然跑進來煮菜(賣相機),
就算是料好, 鍋子是名牌的(mij), 我也不會去考慮.

實際上, 沒要亂煮一通的"產地", 只有亂煮一通的"廠商",
市面上有一堆真的是mit的雜牌mp3-player, 我就不會去考慮,
可是口碑好的工司, 不過是mic還是mit, 我都會考慮


暴貓連合 wrote:
coolsmokn wrote:
多少 這真的要靠運氣.......我們如果不相信MIC,至少也要相信生產他的台商......
its Made in China but "Taiwanese inside".


搞不好這是lihb大一再跟我們宣示的"貼標品"
上次還有3C賣場的店員指著iCute機殼對我說那是MIT
見鬼了,iCute哪來的MIT機殼?騙死人不償命
基本上,我願意相信僑居派駐在china的我國商人
不過我比較不敢相信他們管的當地勞工
畢竟國家社會文化都不同,對標準品質的認知都有差距
這點我們比較不能去強人所難


出問題的是nike的管理...而不是最下層的員工.
不要怪錯了...

要是下層員工比管理更重要, 那就不是管理階層的薪資是
下層員工的很多很多倍了..


McKinsey' Sebastian wrote:


不是每個人都是用你的想法做事的

一直堅信,
藝術與生活是不應脫勾的.....
apple之所以為人稱道,
除行銷手法高明外,
更確切拓展了其附加價值;

一千年前,
瓷器
在宋朝是科技;
一千年後,
她是藝術;
如果科技只是科技,
那永遠只能日新月異,
無法長存.....
唯有發揮其藝術價值,
才可能 EVER LAST~

相信,
必定是意志凌駕於物;
或反之
為其奴役........
也因為如此,
以自己的方式
詮釋我看見的Mac
闡述我所知道的Mac

不認為世間有什麼
能夠獨立存在
樹立個別意義;

唐三采沒有了歷史
只是古時泥土空殼雕像
九歌賦沒有了意志
只是一堆死人寫的鬼畫符
以我的方式詮釋MAC

把宋瓷和蘋果結合
用人文 讓
物質
有生命
有意志
我的意志
我的生命
因為我
也因為它
彼此相得益彰

如此而已


假如你要把電子產品比喻為藝術品,
那誰是藝術家? 是apple還是中國組裝廠的組裝人員?
對品味的堅持拿來當anti-mic的正當理由, 恕我無法認同.
許多偉大的建築物, 人們只記得設計的人, 沒人知道
建築工人是誰. 石碑上的書法是因為書法家而留名
還是刻他的工匠而留名?

總覺得大家有點筆戰的意味了 正所謂自由市場 大家都有選擇的權利

沒必要硬加諸在別人身上自己的觀念

事情凡是要看定義的角度而言

如果我說MIJ=MIT=MIC想必又是被大家圍剿一番

可是 誰能保證 MIJ裡的東西 沒有MIT or MIC?

MIJ為什麼好 那是因為日本人做嚴謹 規格說一就是一

MIT總是規格寫的比較漂亮 可是實際規格可能要打個折扣

MIC這個折扣 我想是要打多一點....

組裝品質跟品管 我相信大家還是比較放心MIJ 但不代表MIJ的東西一定沒問題

這只是比例問題 但是換做是你 你買東西會選故障率較高的嗎???

MIC確實讓人沒信心 是它需要加油 而不是消費者有必要給他機會

球鞋會翹 不一定代表是MIT的問題 聽過一位之前代工過nick廠商的老版說過

做nick的鞋子很難 不是做到品質好很難 而是他的鞋膠要做到"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很難

這是不是玩笑話我不知道 可是我相信那是"有可能的" 廠商都是要以賺錢為目的

現在製造商品 基本上都依照有計畫性廢止制度去生產(也許也是環境的關係 不得不這樣搞)

不斷刺激消費 推出新產品吸引消費者

總之 東西買不買 選擇權在自己

不要被廣告跟品牌牽著鼻子走(我可沒有貶低品牌的意思歐...)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