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udio設備超過30萬,算不上發燒貨,但表現還可以,只是調校、擺位、換器材這類發燒友才會幹的傻事,老了就沒時間去弄,下班回家忙著照顧小朋友,連坐在特別購置的沙發上每天聽1小時的時間都沒,眼看著上千張的原版古典CD,不能聽才是真正心痛。
把CD轉到Mac系統上,出門時用iPod touch聽,是目前個人比較次等的聆聽音樂的方法。我對隨身數位音樂的標準可能比較寬鬆一點了(過去用SHARP的MD,覺得音質不甚滿意),現在只要有好一點的耳機、無損壓縮音源、iPod touch/nano對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希望Apple的標準不要比我更寬鬆。
但從IPC出現後,,
音質有很大的提升
Touch一代也不好,
要跟Sony比就別鬧了,
但是Touch二代音質更勝IPC,
可說是史上音質最好的iPod!
KSE1500~~~125hz@2db 250hz@6db 1khz@3db 5khz@-5db
ipod用原附耳機來聽,其實也沒有差到哪裡去,只是每個人口味不同。
要稍微要求一下音質,好一點的耳機(或加上耳擴)是跑不掉的,ipod系列的好處是line out乾淨,就算耳機孔輸出也不賴,接上其他器材,還能算頗能成材的,我不知道日韓系音染重的機子接上擴大機跟耳罩,聲音會變成怎樣。如果不想多花銀子,平平都當成隨身MP3(加平價或原附耳機),那各家剩下的就是口味不同,沒有什麼音質可以比較。
小弟淺見,影響音質最大的(訊源檔案相同下),首推將電子訊號轉換成聲波的耳機,因為這個轉換是最容易失真的。其次是類比擴大線路。至於將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的晶片部份,反而是比較沒有太大問題的,只是風味會有不同。
所以......還是耳機比較重要,機子部份,我覺得操作便利,檔案管理方便就好。
推薦配合ipod的耳機:Sennheiser HD25-1 II,這一支我用ipod classic line out接耳擴來聽,感覺才開始可以稍微來講「音質」二字(不過還是要改成HD600的耳機線啦!),隨身不想耳擴的話,舒爾SE530是不錯的考慮,不過我用平價的sennheiser CX300也是可聽的(自然不能是仿貨)。
PPCG wrote:請問您為什麼拿apple的ipod跟sony做比較是在鬧? 您用的source是一樣的嗎? ipod是我唯一知道有被stereophile(類似我們這裡的音響論壇之類的雜誌)推薦的mp3 player(從第一代就有被推薦了). 我比較認同之前樓上說過的...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說真的假如ipod音質有在下滑的話, 那麼就不會就他一家獨大了... sony, creative, microsoft zune就不會能見度那麼的低了. btw, 我指的是全球的市場.
以前iPod的音質真...(恕刪)
life is racing and everything else is waitin'!!!
Ryunosuke wrote:您沒有錯, 一家獨大並不表示它的音質是最好的...但是請別說ipod賣的好只是靠它的造型/外型. 要是音質真的很差的話, 它如何能成功的贏得那麼多消費者的市場... 難道這世上有那麼多的傻子嗎? 我也玩音響近20年了... 但是聽您這麼說我以後也別看這些專業的音響雜誌了. 雖然我也不完全採納所有雜誌的建議從單一機種或是整套音響的搭配. 但畢竟他們有他們的專業. ipod從第一代到最新的一代我也都有 ...說真的, 個人並沒有聽出所謂的"音質下滑." 當然, 假如要把ipod拿去跟發燒級的source做比較, 像是我現役的krell sacd standard 跟 sony scd-xa9000es 搭上 audio research ls5/music ref. rm9/ apogee stage or elac 310.2jet... 他的透明度, 人聲的細膩度, 音場...真的是沒能比. 不過當我很casual的在聽的時候, 在家或是在車上(十多年前我花了三十好幾請專人幫我裝了一套算是高檔的汽車音響在我的車子裡, 雖然車上也不是一個很好做評估的場所...), 它已經很ok了. 我聽的jazz都是直接從我的cd裡轉錄出來的. 不是直接從網路上抓下來的. 這樣做比較應該會比較公平吧?! btw, 我的工作室也有一台 luxman L507f 綜合擴大機 + 一台忘了型號的pioneer dvd-a/sacd player + ipod. so, i do "listen" and enjoy my music pal!
一家獨大的原因是否與...(恕刪)
life is racing and everything else is waiti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