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onyHI-MD發表~ 讓ipod及mp3隨身使用者~相形失色


MD音質是不錯啦...不過話不需說成這樣,
且我一直認為Sony在MD的壓縮上動過手腳...(可能加入一些音場配置吧?)
因為車上用MD跟CD一聽就知道了...扯的是,明明從CD轉過來,結果還是MD音場效果佳...

hiMD還有個東西,可當隨身型的讀卡機喔....配NH1剛好...我也有,但從沒用過.
why?平常真的連NH1都難得帶出門了...出門,有車開就有MD.出國,少帶最好.
當隨身媒體都可以有撥放音樂的功能時,MD的市場也被侵吞殆盡了...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hank66 wrote:
天氣好冷....
這邊人好多,來這邊取取暖好了...(恕刪)


我笑了

口合!口合!口合!

其實md機器本身並不貴
之前在美國幫朋友買了一台sony吃3號電池的hi-md
才一百美金左右 (全新未拆封 好像只能usb in不能line in)
比512mb flash mp3還便宜
算起來是蠻划算的

不過跟ipod or其他大容量硬碟式mp3比起來
hi-md空片不便宜
出門想多聽一些歌還要帶好幾片
佔空間又重
換片也麻煩
附送的軟體又非常難用

難怪市佔率那麼低
東西好不好用,看使用者個人。

你的發文,許多措辭不當。

回文還回的理直氣壯?

對於這種人,東西再好,都因你發文『讚賞』而令人有了壞印象。
我還有台 Discman, sony 321, 我想直接聽CD 總好過 有 loss 的 compression 吧...

說到MD, 我就想起 MO了
沒有設定特定範圍就去比較Hi-MD或MD和一般的隨身聽市場產品,當然很難有具體的結論,以許多人關注的音質來說,決定音質其實是壓縮編碼與還原的技術,而不是單純看著機器去說好壞,如果把Hi-MD高音質的ATRAC3 plus編碼技術也用到硬碟或Flash隨身聽上,那麼能產生和Hi-MD相同音質水準表現的普通隨身聽,這技術上絕對做得到,Sony 強調Hi-MD的音質優勢並不是因為它用了Hi-MD的碟片,就瞎說Hi-MD很厲害,而是新開發的ATRAC3 plus的編碼技術造成的優良音質表現,只要這個技術被使用到任何其他形式的隨身聽,這些隨身聽也都有機會產生Hi-MD水準的音質表現,即使有這樣好音質的技術,當然包括Sony自己的隨身聽也不可能通通都來採用,還是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至於與他人分享音樂的樂趣,是看當事人之間的是否能夠並樂意互相分享,這跟用不用MD完全沒有關係,不適合用這個來當做MD的優點,就像自己必須天天吃魚翅龍蝦鮑魚才會覺得粗飽,但是別人大多是吃個排骨飯就滿足了,自己的品味高尚愛怎樣吃都沒關係,但是不必故意去表現自己吃龍蝦鮑魚的模樣,因為大多數人一定是看不習慣而有批評的,這是因為自己比較特殊,不能因此認為別人都沒有眼光和品味.



其實樓主關於"次等"的字眼已經做出更正啦
人總是會寫錯說錯

小弟我去年還有參加在光華商場SONY專賣店的發表會
結果發現除了可以代檔案以外還有容量加大
幾乎與前代差不多

我認為MD的音質是高於市面上的MP3 player
不過除非你的音樂每條都是由CD轉換過來
不然其實都是MP3轉來轉去還是MP3....不會更好
(爛芭樂就是爛芭樂...換個包裝裡面還是爛芭樂)

現在MD只剩下SONY了
因為智慧財產權的關係SONY做出很多限制
實在不是很好用

應該這樣說吧MD在台灣地區的市場一直都沒有當過主流
不過其他地區卻不是如此

在其他地區 確實是有唱片專輯以MD形式出售歐
如果在台灣想買MD的專輯
我幾年前在"95樂府"有看到

所以我還是停留在NETMD拉沒換HIMD

對了如果網友真想買MD要注意一下
MD的讀寫頭是有壽命的
用久了會跳針所以要記得保養

雖然MD不會因為一般震動而跳針
不過不建議像IPOD廣告那樣帶在身上跳來跳去
文章照片或是文字內容若為轉貼

也請註明出處,以及是否侵權等問題



;)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嗯...應該請sony頒個死忠支持者大獎給你的...
MD的時代應該已經過去了...專業錄音室的東西就讓它留在錄音室吧..我在MD前前後後花費超過六位數....還特地從日本分兩次扛onkyo DTS MD整套音響回來...(合起來超過20Kg)..以前古老的MD到最新的sony RH-10我都有..旁邊躺了一地的MD片...sony的技術很好..atrac3plus這個規格也很漂亮..同樣大小的檔案音質硬是比mp3來的漂亮..(當然前提是從CD轉)..HI-MD 1G的片子也很便宜...1片才190.也相容以前的老片子..但是MD讓我用的很滿意嗎???不是...絕對不是....那個難用到靠北邊走的sonicstage...更新到3.4還是不成材...難用度一級棒...從PC轉檔到傳入HI-MD等到天荒地老...天哪...只是要聽個歌而已...
這時旁邊IPOD NANO在偷笑...itunes好用到不行...傳檔又快...真的有發揮USB2.0的實力...
好啦...咱們sony在專業錄音界好歹也佔有一席之地...(PS:那席越來越小)...
HI-MD拜sony的錄音技術所賜,的確有異於常人的表現...尤其搭配sony自家產的MIC...音質真是好到無可挑剔...這是跟irever mp3在一樣的MIC下,比較的結果...我一個禮拜至少要錄30個小時以上的錄音.所以音質一定要挑一下.才對的起我的耳朵.有時後錄音檔要分給別人..這時悲慘的事發生了...himd 的oma檔沒辦法任意分享,只能靠一般的HI-MD或燒成atrac CD...不許使用者..直接放到電腦存放...檔案直接使用DVD或硬碟搬過去只會看到"沒有授權資訊"...真是X#X@...我自己辛苦錄的音.沒辦法直接分享給別人.要提高市佔率.也不是這樣子搞..而且每天三炷香保佑我的電腦一定要頭好壯壯..我半年份的錄音檔都在裡面..(迷之音:備份啊.你是沒聽過備份為成功之母)sony的備份也不是普通的難用,在這套不是人用的機制下(換好兄弟來用應該會好點),不允許檔案一個一個備份,而是一整個資料庫.天吶...半年的錄音.一個database,備下來都好幾十G..而且還要轉換一些有的沒的...每三天備一次電腦都快掛了..而且只能等它備完,其他事都不能做...反觀MP3..錄回來順手丟一份到外接硬碟...就算有一天電腦掛了.mp3 copy到任何一台電腦都能用...而oma檔呢?只能抱著檔案痛哭....oma這副檔名取的真好(Oh My god Aaaaah....)
雖然sony後來有放出轉wav的機制,但是透過sonicstae轉100個小時wav的代價是近50G的檔案大小跟不短的時間...到頭來還是要另外花時間轉mp3或wma存放...既然如此一開始用MP3不就好了...
到現在我還是搞不懂,sony要保護市售CD的版權,限制一堆就算了,站在支持正版音樂的立場予以肯定(反正我還有NANO),但是連消費者的錄音檔都不放過.就真的是太...Xo#@...RH-10應該是我最後一台sony機了..那天sony想通了.能在保護版權和使用者方便性下,取得平衡點..相信以sony的技術實力..還是可以有贏過apple的機會.(迷之音:再等下個十年吧...)
apple市佔率高不是沒原因的,除了易用討喜的IPOD之外加上itunes真是如虎添翼...




小慎泉 wrote:
我也以為是新機種的發...(恕刪)


sony控...哈哈! 這個詞還是不要讓他流行..
不然01 到時 開始有 頻果控,sony控,亂七八糟控.都出來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