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家都說IPOD音質不好, 是機器還是耳機的原因

jack0000086 wrote:
雖然是小眾市場
但是大大要不要考慮考慮
聽純播放的MD啊
就音質來說!
MD是不會另大大失望太多的很樂
而且連續播放的時間又長高興
我的ST-770連續播放可以達到32小時喔高興
只是要換片比較麻煩無奈
但是為了音質我也"潦"下去了嘆氣


呵呵 或許音質好都是騙人的.. 因為不都是用CD轉出來的嗎?
頂多是表現上接近CD 總不能可能超越吧
SONY的產品很好但缺點就是一直想 搞自己的規格還好都沒成功過
No.3

去年shuffle剛出來時還記得造成大家一片搶購

因為那時候只有在7-11的通路可以比較早買到

其實那時候我已經有了iaudio G3和iriver ifp-999了

不過對於apple的東西沒用過也想買一隻來玩玩

後來入手了一隻shuffle 1G

可是聽了沒多久就感覺挺失望的

同樣的CD轉出來的音樂檔在shuffle上聽就是會比iaudio和iriver糊

在都沒有開EQ的前提下

感覺shuffle除了外型真的挺不賴外 在聲音表現上真的很令我失望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因為ipod一向就不是主打他的音質

一般人會買ipod有部份是衝著apple獨特的外型吧

我就是其中之一

不能否認apple的行銷手法真的很高明

不過說到聲音我真的不覺得它有特別出色

不能說ipod不好

只是感覺大家因為它是apple 所以要替它護航

畢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常常使用的東西不好吧

至於我那隻shuffle 不到兩個星期我就賣掉了

或許也有可能shuffle聲音真的算在ipod裡面比較低階的

因為除了shuffle我沒用過ipod其他型號

不過對於iaudio和iriver 雖然它是韓貨挺令人感冒

但是我真的覺得在mp3 player方面

這兩家真的有它的獨到之處

品質方面我完全沒遇過任何問題

看網路上的使用結果感覺品管應該不錯的

我的第一隻mp3 player是二代的七彩小精靈

那家公司的品管就不敢茍同了 送修了許多次
先說一下我聽的音樂類型:
男、女高音 ex.張信哲、蔡依林、中島美嘉、藤田惠美、鬼束千尋、Hayley Westenra、Sarah Brightman...
古典、鋼琴:The Daydream、Kevin Kern、久石讓、Mozart各式版本....
輕爵士:小野麗莎、Norah Jones...
剩下的流行、搖滾也是有...不過非常少

再來談換機的歷史...(每一台皆使用超過一年)
第一台是IPOD 1st gen 5GB
當時就非常喜歡它聲音清脆、空靈的走向
雖然從那時就有低音開大聲容易爆的問題
不過一直以來常聽的音樂都很少觸及低頻..所以用得還算開心
UI就不用說了....1st gen IPOD用的是實體滾輪.到現在都令我難以忘懷的設計
當時耳朵沒那麼挑....覺得原廠附的耳機就不錯了
當時的三條耳機:sony ex70sl、ipod原廠耳機(好像還是鈦金屬振膜的..忘了)、sony e888

直到iriver ihp-120的出現
由於當時標榜可撥放多格式...(MP3, WMA, ASF, OGG, WAV...等)
重點是開放的...不像ipod...歌傳進去就死在裡面...=.="
當時也是閱遍各大review...聲音有一定的水準....還比ipod 1st gen 空間大四倍(20GB)
好像找不到不買的理由....
(當然UI比不過ipod...尤其是一堆歌時那個撥鈕要按好久....
不過一直一來我都是以音質為第一優先...UI差一點堪用即可)
於是把ipod 1st gen汰換下來給我妹(後來那台的下場是被她浸可樂而長眠不起..)
我對iriver聲音的印象:
中頻極為溫暖...聲音走向動感富活力....
低頻強勁有力...高頻有點小糊
在此台的同時....進了我的第一隻高階耳機.....Etymotic ER-4P
過沒多久P->S轉接線也進了...
一開始也是極不習慣它的佩戴方式....
白軟管與黑海棉一直交替換著用
大概是經過了半年的磨合期...最後是選擇白軟管
白軟管聲音較為凝聚....黑海棉聲音較為散一點
此時的耳朵彷彿是為那白軟管而設....完全不會有不適感
相信大家都知道ER-4系列的特色....極為凝聚的高頻
聲音冷靜富解析力
不知是先入為主的原因還是另有其他
之後進的耳機總是戴不久就清了....(Westone UM2、Shure E5c)
總覺得沒有ER-4高音時那種"Sparkling"(翻成"清脆感"比較合適)
此時的耳朵有點"定調"了的感覺....非常注意聲音整體中高頻的呈現

其實換機的原因多少和自己的音樂資料庫成長有關
當覺得ihp-120 20GB不夠時....心裡又開始犯滴咕
偶然機會聽到iAudio M3的聲音
聲音不似ihp-120那樣活潑....可是高頻非常的清脆激昂
試了幾首常聽的古典....尤其是絃樂....聽起來非常"扣人心絃"
有種拉到心坎裡的感覺....
相比之下ihp-120的聲音就糊多了...
iAudio可能低音震憾力沒iRiver強...但高頻的表現極為出色....
噪訊比:ihp-120是90db、M3是95db...
實際上聽的感覺也是如此....前者的底噪稍大聲了點
(對了....還記得那時候會聽到硬碟轉.....=.=)
加上M3有40GB的版本....沒過多久就跳過來了...

自此又過了一年....iAudio X5出現....
雖然比M3少了10GB....可是多了夢寐已久機體上的螢幕
(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找不到M3的線控時只能用"瘋了"來形容)
X5的聲音稍稍比M3全面一點....後者的聲音感覺稍稍"癟"了一點
M3的高頻比較激昂....X5稍稍有把高頻削得滑一些....但聲音更為全面....

這個期間....進了Grado SR325i
沒兩個月....馬上攻頂換RS-1
RS-1的中頻比325i更甜....高音延展更好....
325i的低頻可能咚得更大力一點....不過後來發現這不是我要的....

換了這幾台的期間....
老妹從泡可樂的ipod 5GB、接連換了mini、samsung yp-t7、nano
她老嫌我的機器怎麼都那麼大台....
偶爾我也把她的機器抓來聽一聽...
從第一代以來的開EQ低音破掉的問題一直沒改善
因此也一直沒去留心ipod的硬碟式隨身聽進化到什麼程度

換了這麼多台....包括最後一台的X5
我都發現有一種"廦性"
好比說iriver中頻暖、M3的偏高音等
中間也短暫擁有sony的VGF-AP1.....這台是突顯高與低頻...相較之下中頻就比較少
還有稍歸納出來一個特性...就是同一廠牌的聲音會"繼承"
反正美國實體商店如compusa、bb、fry's...等
都會把機器擺出來....
偶爾吃飽飯就帶著ER-4去店裡閒晃....以它來當自己的benchmark
同廠牌的不同機子聲音可能稍微不同....但是"廦性"走向卻非常相似

偶然的機會在head-fi看到有關mp3gain的文章
整篇看完令我對ipod有很大的改觀...
把手邊的音樂gain了幾首丟到老妹ipod然後接耳擴來聽
"呃...好像真的不一樣了耶"
mp3gain的功能...說穿了...就是"讓ipod的EQ變有用論"

這點讓我對ipod重新產生了興趣....
在head-fi上爬了一下文...發現不少老外都拿ipod當訊源
理由無他...ipod聲音夠乾淨...近乎無"廦性"
聲音要往哪裡發展...再靠外接設備來決定(換擴大器、耳機、甚至線材)
"無廦性"對我而言算是蠻重要的一種特性
ipod算是少數能讓人聲不失真(distort)的機器
聽過的機器...不管是iriver, iaudio, sony還是creative
因為獨有的"廦性"...而讓人聲變了調
這些ipod killer音樂性一個比一個強....
wow, srs, bbe, bass boost, treble boost...一個比一個更炫的音效
乍聽之下音樂性非常豐富....
久了之後就會覺得不怎麼耐聽....
"清新自然平衡有空氣感"...這是我對ipod聲音的形容...
這是我在其他台找不到的....(Kenwood沒聽過...也很想聽聽看)

X5換ipod video其實讓我很猶豫
X5是個音樂性很強的機子....各式音樂都能表現得很出色
可是一堆FLAC近乎塞爆機子的狀態...
又不想換成X5 60GB....<----據說電很短...
X5與ipod video AB test了許久
以人聲自然度而言....後者還是小勝....
不過ipod是用本機加上turbodock與耳擴與x5比
(x5的聲音幾乎不怎麼用推....耳擴加了差異非常小)
雖然有點勝之不武....但總算是定調....這是我要的聲音....

其實ipod缺點還是很多
最大問題還是在於沒有自訂EQ
我的品牌忠誠度不高....
我沒有蘋果情節...
ipod video是我手邊唯一一顆蘋果
如果還會出一台比ipod video更吸引我條件的機子...
我還是會換

音樂音質這種東西的確是主觀的
我的套路不一定就能套在別人的身上
不過前面寫得很清楚
基本上我是在為我的"兩隻耳機"配機子
音樂資料庫就是那些....耳機基本上我也不會換了
(ER-4壞了我應該會重新買一隻....)
說到頭來....能讓自己的耳朵爽最重要呀.....

個人經驗分享....
請多指教








十分感激puttingdog兄能仔細的分析來分享,
對於我這個光會"聽"而對機器無知的使用者,
算是大大的開了眼界。
1394 wrote:
呵呵 或許音質好都是...(恕刪)

所以呢?大大有買過任何一台MD嗎?
大大又知道MD片的燒錄原理嗎?
如果還沒試過..請先自D文再去耀X買一台MD來聽看看
如果沒有請不要亂發這種沒營養的文
I-POD要跟MD比音質?
還真像日本人用蘋果比哈密瓜...
簡單講以電腦格式出來的音質大部分都很爛..
不需要要求多高..
就算你把壓縮比縮到最低也是一樣...
簡單講...
木耳就聽電腦格式就好
要求音質除了CD還有MD沒有別的選擇了....
先聲明,不是要吵架........

不能光iPOD跟md比,還要看格式
MD有標準,四倍壓縮等
iPOD有apple loseness(被壓縮約20~50%)


最後的勝負,都來自訊源跟訊源處理
拿大量壓縮過的aac,mp3,甚至四倍md來比音質,實質意義都不大

iPOD appleless的好,要在家用音響上或適當的耳機來表現比較明顯(一倍MD亦同)
音質媲美CD,有人透過airport 或MD的aux光纖輸出轉高階DA玩嗎?零失真喔(我玩不起)

我有iPOD(只聽apple losess),air port MD(桌上型的),不怎麼樣的DVD撥放器(山水)
之前還有一萬多的sony xr7200機頭(車用主機)
車用amp是Y拍的harman kardan/spk是infinity

音質,iPOD跟MD我聽不出來,不過都輸萬把元的家用CD,比xr 7200好
,但iPOD還真的漫方便的


附註:百分之百輸LP及sacd
我覺得是人的問題,一個人說音質不好不代表音質不好,即使一萬人說音質不好也不代表真的不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請搜尋 theirmind。
xu06jo62u6 wrote:
所以呢?大大有買過任何一台MD嗎?
大大又知道MD片的燒錄原理嗎?
如果還沒試過..請先自D文再去耀X買一台MD來聽看看
如果沒有請不要亂發這種沒營養的文
I-POD要跟MD比音質?
還真像日本人用蘋果比哈密瓜...
簡單講以電腦格式出來的音質大部分都很爛..
不需要要求多高..
就算你把壓縮比縮到最低也是一樣...
簡單講...
木耳就聽電腦格式就好
要求音質除了CD還有MD沒有別的選擇了....

除了樓上前輩所題及檔案格式的問題
一台音樂撥放器出來的聲音與它的DAC與amp大有關係
近年來各廠商為了把機器愈做愈小....電池愈做愈省電
犧牲的是什麼....就是digital amp的品質
CD的音質就最好嗎?
如果是的話就不會有這篇文章
from head-fi.org:
Personal CD Players through the ages ~ A Review
洋洋灑灑一大篇...寫的就是比較所有Sony出過的CD隨身聽
近年出的Sony D-EJ1000
攜帶性是得五顆星的滿分,line-out與耳機孔的品質卻都只得一分

再給你看一篇文章(出處也是head-fi.org):
Hi-MD vs iPod: MZ-NH1 vs iPod Mini reviewed
Sony的MD我也短暫玩過兩台
其實得到的結論跟文內寫的感覺差不多
耳機孔出來的聲音還不錯...但就和現今硬碟式隨身聽差不多
一般一般的推力....加上Sony自加的音染
(跟我之前講的"癖性"差不多...)
其實離audiophile的等級還差很遠

如果不想看一大段文字....關於音質的部分....作者下了以下的結論:
So in a nutshell, the NH1 is agreeable enough to listen to and offers excellent control of EQ to the benefit of low-cost headphones, but lacks an overall precision of sound in comparison to the iPod Mini. The Sony is unsuitable for amping and higher-end headphones, especially for the premium portable amps/canalphones that are increasingly used by Head-Fi members.


我沒說ipod mini的digital amp有做得好到哪裡去
(基本上我覺得一定有問題....不然不會開EQ爆低音的問題一直沒解決=.=)
但精準無音染的聲底是它的優勢....走line-out接amp,再接自己喜歡的耳機(不管是好推還是難推的)
以單機角度而言....Sony MD或許勝過ipod mini
但以外接擴充而言...ipod絕對是潛力無窮

以上資料,給您參考一下...
寫得真不錯,日後有人要鞭iPod時,
就把這篇連結貼出來請他們少說幾句吧…

前兩天已經從iPod第四代換用iPod第五代了,
非常滿意中,
我從不開EQ,iPod怎麼聽怎麼滿意,
去年開始用iPod,今後還是用iPod,
價錢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每周平均聆聽50個小時,一個月四周,一年假設只聽了200天,
算一算非常值得,
好看好用好聽,找不到不買它的理由。
puttingdog wrote:
除了樓上前輩所題及檔...(恕刪)

puttingdog大大說的我能認同!!!不巧小弟剛好有Sony D-EJ1000.
同樣接上耳機ATH CM7 Ti。
iPod U2(沒開EQ)硬是比Sony D-EJ1000(沒開BASS)還要清晰且嘹亮!!
或許一般人聽慣了重低音,聽不慣乾淨的歌喉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