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iTunes 不是 iPod 的原罪, 使用者的心態問題

小弟並沒有IPOD的任何物品,正準備入手nano,我沒有使用過itunes,但是基於學習的態度還有喜歡nano它的外表,總是要使用itunes來灌歌曲,管他好不好,不要壞掉為標準,不懂電腦的人能輕易上手就是一個好東西,我也是在想,NANO很漂亮但是要用到itunes我就覺得很煩,"重點"是我女朋友那一個電腦豬頭會不會,(我總是跟我女朋友說,頭腦是拿來用的不是裝在脖子上的~)

假如你喜歡一個東西,你要試著學習使用它,不喜歡它買回來在那裡生悶氣
也是於事無補,小弟認為這只是一個小問題,問題是使用著的心態
管他是M$還是MAC反正需要時都會用到的~就像我說Linex我永遠用不到~直到前幾個月很不幸"考電腦硬體丙級居然裡面有題目
"但是我還是想說~人本來就是要來學習東西的,不用深入,只要有收穫,也是有值得的
希望小弟這一篇不要引起筆戰~我只是說說小弟的看法

ChaioPi wrote:
我直接拖資料夾的方式不用30秒
itunes要五分鐘實在太久了
總之,iPOD的硬體設計很佳
但軟體很差
聽個歌還要用itunes傳
饒了我吧


可是每次聽之前都要花30秒拖資料夾不是嗎
這樣比起來itunes只有第一次需要花時間改ID3 tag...往後要聽歌五秒鐘就找到要聽的
不是比資料夾式快很多嗎..:)

kolala wrote:

可是每次聽之前都要花30秒拖資料夾不是嗎
這樣比起來itunes只有第一次需要花時間改ID3 tag...往後要聽歌五秒鐘就找到要聽的
不是比資料夾式快很多嗎..:)


That's the point !完全同意!
技術 ? 一般 ??
那有技術的就應該用foobar這類才高竿 ?
說實在的..一堆decoder, output 都download過..
但是最後還是懶得搞那麼複雜...
聽個歌...方便就好...
不是用了神奇轉檔神奇解碼...就會比原本CD好....

iPod一定要搭 iTunes ? 也可去下載 iPod plugin for foobar or winamp...
一樣可以用...只是很難用罷了...

台灣應該是習慣檔案夾方式了...畢竟P2P 風行跟台灣沒iTMS ...必然的
只是.... iPod 設計成難直接拷貝..這樣是必然的...
不然你認為幾大唱片商有可能讓iTMS活這麼久 ?
不過真要轉出...沒工具嗎 ? 爬一下文作點工課吧

p.s. :
mac & PC之爭..就說過了..."無交集"
這邊那位是真正是PC熟..MAC熟...
然後來作"MAC OS系統很濫"發言的 ?
這種就跟之前吵過...iPod 濫音質,用P牌晶片的機子好的像神的怪論調一樣...
沒一個公正的標準...沒一個兩邊都仔細且客觀的比較...
問深入一點...也答不出所以然
然後來論斷一個東西的好壞 ??

我也同意使用ID3 TAG來分類,而且我漸漸能體會為什麼不直接用「資料夾分類」的方法。如果使用ID3,並運用iTunes,我們可以進行軟性屬

性上(指每首歌上的ID3)的分類,而不去更動到原始的資料夾結構。

這樣的作法只有前幾次很辛苦,接下來就是享受使用ID3的方便。

例如我的音樂分類方式很簡單,我原本將每一個在硬碟中的歌手的音樂,按照「人名\專輯名」的方式來分類。這兩天買了iPod Shuffle,用了

iTunes(我是Win使用者),開始進行之前一直很害怕的ID3分類。後來發現,iTunes設計得很人性化,可以範圍性的更改檔案屬性,而且可以

設定某些欄位要不要一起更動,十分方便,讓我不用再去toget抓其它的小工具來更改。

於是我將所有的音樂匯入之後(約750~800首),我先將所有歌中喜歡聽的歌挑起來,這些歌通常都是專輯中的一首、兩首,再將這些歌全部給

上五個星。接下來將這些五個星的搬到一個新的「我愛聽的音樂分類中」。再將其它不是我最喜歡的歌慢慢用ID3給予其它參數欄位的排序,例

如「類型」我認為很重要,因為可以自設一些欄位,像我就會將原本的「CLASSICAL」、「POP」等改成我喜歡的分類。

用過iTunes的朋友應該知道「資料庫」中是依照「類型」→「演出者」→「專輯」來分類歌區,所以我設定我自己的「類型」,那未來不管是

找歌曲或找歌手都會很快。

這樣進行一些循環的篩選後,我還可以知道哪些歌我不喜歡,順手刪去,反正CD還有。過了一段時間後,總是會有一些歌曲「漏溝」。這樣情

況表示:這些歌可能平常很愛聽,不過檔名或ID3很怪,以致於自己忽略了。也有可能這些歌很冷,自己就算放著也不喜歡,於是就看自己的需

求是否要移除或加以分類。

我分類這些首歌區之後,最後還留下697首我很喜歡,而且會有意願去聽的歌曲;其中有358首是我最愛聽的音樂。

當我在KEY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享受我剛剛辛苦三小時的成果(其實也不辛苦,還可以自己當當電台廣播,放每首歌的前面段來聽,也非常

有趣),我只要到我分類「類型:FAVOR」之中去聽我最常聽的愛歌就行了。

非常好用,而硬碟中檔案的結構呢?還是不變呀!還是一樣依照「人名\專輯名」來分。這樣如果心血來潮,想聽「資料夾」分類的專輯,也可

以直接播放資料就ok了。不過我想用了ID3我應該不會再用這樣的方法了:>因為這樣還要花費拉動滑鼠的時間,相反地,我只要開iTunes用專輯

名排序就演出者或專輯名就ok了。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其實我以前聽音樂也都是用拉資料夾的方法,可是這樣如果不小心遺失清單(重灌@@a)或是不小心忘了存播放音樂清單

檔,那有些心愛的歌就得再重拉一次orz。用了ID3我就不用擔心資料夾的結構。

而且完整地作ID3與喜好分類,對於我用iPod Shuffle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自動填入音樂功能中,有一項是可以選擇喜好分類的自動填入。

這樣我只要按一下這個鈕,然後刷牙洗臉穿衣服,完畢後就會塞入我最愛也最常聽的音樂。真是太棒了!

這是之前用WMP或是WINAMP很難達成的功能。而且這樣就可以撇除「硬體限制」的功能,達到「聽歌歸聽歌、存檔位置歸存檔」的功能。以後如

果有新增歌曲,只要按照上面作的ID3分類習慣就可以達成自己的分類。

這是我們老師告訴我的一句話:「當我們看見一個(你認為)突兀的事情前,先試著想想他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他會有存在的價值?」

至少我在iPod與iTunes上看見這個價值,而且我樂於接受它們帶來給我的快樂。

有人會說「啊nano都要出了,買蝦佛衝啥?」因為蝦佛有符合我對「隨身碟」需求的價值(我不想買大大、厚厚一隻的mp3 隨身碟),而且也

符合我不需要依序聽歌的價值(聽恆春兮、最愛的單曲應該不用依序播放吧?),再加上這個對我而言非常耐用、完美的外觀,而且還有一個

很會包裝的概念「lift is random」,我當然要將這些有價值但無價的東西一次擁有!所以我選了蝦佛而非功能強大又價格特異的nano!

等一下睡覺時,就開著電腦轉換aac格式:>才剛買到蝦佛,我已經超興奮了!現在在用它聽歌,更是享受。

在此我也強調,目前我的經濟讓我只能用winxp,但是我也覺得xp非常好用,至少軟體眾多,而且工作穩定。除非自己惡搞,不然當機率其實要

看使用的軟體,有些軟體更非m$開發,而是由第三方所設計的。我也認為winxp對我有極大的價值。

相信再一段時間後,我可以擁有一台MAC電腦,因為我也想體會它的好處與價值。

Lift is random :>
是是是.....

都是消費者要去瞭解iTune 要去調整使用iTune的心態

Apple都不需要去瞭解消費者的需求 都不需要去調整設計iTune的心態


就是有人抱持這種想法
Apple才會有恃無恐不肯考慮進一步改善iTune的設計吧... 可悲

花錢還要被人限制東限制西 那就算了
還要跳出來說:哇!這種限制真棒!我們大家要去適應他喔!

無言....

dosiris wrote:
是是是.....

都是消費者要去瞭解iTune 要去調整使用iTune的心態

Apple都不需要去瞭解消費者的需求 都不需要去調整設計iTune的心態


就是有人抱持這種想法
Apple才會有恃無恐不肯考慮進一步改善iTune的設計吧... 可悲


話未必是這樣說,新產品不管是服務、軟體、硬體產品也好
他的定位應該是"創造生活形態"的創新者呢
還是,"因應生活形態而生"的跟隨者呢?
我想iTunes比較類似前者
我跟同學聊天的時候常喜歡提一個前者的例子
例如7-11在台灣,他們不斷著型塑著台灣人下一步的生活
這些在7-11裡面作的人也是很偉大的事啊...:)
iTunes是我用過最好用的播放軟體

加上iPod真是合作無間!

很清楚的可以找到你想聽的歌

還可以透過網路分享

放專輯封面

聽網路廣播

說不iTunes不好用的人,就像說Mac OS X不好用的人一樣

只是不願意學習新的軟體或是作業系統!

用不習慣就說他不好用!一點都不客觀!

iTunes就像一個簡易的Mac OS X

沒有不好用,只有不會用!不習慣!不想學!
沒有不敬的意思
先看看原文...
Kimisawa wrote:
我不懂一堆人批評 iPod 要用 iTunes 傳歌是缺點, 我真的不是很懂.
1) 介面方便簡潔易用
2) 有 music store (美國而言)
3) playlist 超方便
4) 轉歌也方便(有mp3, acc, lossless等格式可選)
問題出在哪?
我想, 跟台灣人的使用習慣有關吧
1) 盜版, 資料夾式存歌
2) 不方便把歌給人
3) 因為mp3來源問題, 所以ID3 tag 亂七八糟
4) wma多 (? 這東西的失真率也很高)
iTunes 絕對不是缺點, 讓音樂更方便使用與整理為什麼不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盜版的關係吧


再看看第二次發的...
Kimisawa wrote:
一個晚上就來沒看就離題這麼多啦......(汗)
1) 我並沒有強調 mac 比 pc 優秀, 我自己也用 pc
2) 我想表達的是 iTunes 容易使用, 同樣功能下, WMP硬是要多幾個步驟. 比方說最近的 Windows Vista 來說, 試用了 beta1, 還是操作繁瑣...
3) 很多人買了 iPod 才說 iTunes 爛, 是本末倒置, 因為 iPod 是 iTunes 的延伸.
4) iTunes 跟 Windows 的穩定度之類的, 我根本沒提, 因為我身邊有十幾台 PC, 配備從低到高, 從來沒有 iTunes 不穩. 唯一一台是我弟弟自己中了一堆木馬(1000隻...)才裝不起來.
5) 我開版中提出 wma, 大概是我沒表達好, 因為很多人有一堆 wma, iPod 不能撥, 就說 iTunes 跟 iPod 不好, 這樣的說法很怪啊. 畢竟 wma 是 ms 的規格, apple 沒必要支援啊. 再者google 上隨便搜尋都一堆 mp3 vs wma 的比較, 我只是隨便找一個
http://www.mp3-tech.org/tests/wma9/
我個人是絕對不選 wma, 畢竟他的優勢只有容量小而已, 低取樣的情況聲音好一些, 關我什麼事? 硬碟都是幾十幾百G在起跳的, shuffle 外的 iPod 容量也夠大 (我們是討論 iPod 跟 iTunes 喔) 我為什麼要遷就格式封閉, 品質較差的 wma? 不談 acc or lossless, 現在 mp3 的 decoder 都比 wma 好很多.
6) 當然我承認, 說盜版太沈重, 畢竟 iPod / iTunes 是這 3 年才在 Windows 上可以方便的使用, 之前大家的整理法大概也是資料夾. 可是不能否認的, 重轉 CD 在 iTunes 上並不是什麼難事, 少數舊 cd 資料庫沒有, 但是自己打用批次也很快, 我也沒碰過 iTunes 轉比較慢的問題, 因為硬體問題而歸咎到軟體不好, 也是奇怪的論調.

相信 iTunes 對某些人來說很方便...
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他的使用習慣不是如此的時候...
iTunes 就相對的不方便...
有些人轉歌喜歡先抓音軌再轉成其他格式的檔案...
然後再透過 winamp 或是 foobar 來播放...
對他來說是方便的...
這樣就好...何必一定要iTunes不可..
反正目的一樣...過程複雜...會有什麼問題嗎...??
再來...
所謂臺灣人的使用習慣...
臺灣人的使用習慣又怎麼了...??
臺灣人使用習慣不好嗎...??
所以臺灣人每個人都是資料夾分類...
所以臺灣人都喜歡聽 Wma 格式的音樂檔案...??
這是什麼奇怪邏輯呢...??
資料夾分類有什麼不好的...??(本人的軟體..影片...文字資料也用資料夾分類的方式啊...)
麻煩...??還是容易搞混...??還是容易誤刪...??

還有...Kimisawa....為什麼 iPod 會是 iTunes 的延伸物...??
哪裡來的邏輯...??真的不懂...想請教指點一下...感謝....
順便請教一下...
你所認為好的分類方式又是什麼...??
如果有相關的說明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順便學習新的方法...

說盜版太沉重...本來就很沉重...
這不但是種沉重...還是一種指控...
那是因為你一開始的邏輯跳的就是...
因為盜版--->資料夾分類--->臺灣人使用習慣不好(或許本人邏輯跳的更快...)
所以你應該說明的事情是...資料夾分類跟盜版有什麼關係...
iPod/iTunes 的出現...又跟資料夾分類的習慣又有什麼關係...
而不是用一句 "說盜版太沉重" 帶過你所謂那些 "使用習慣" 的推論邏輯...

*采昕* wrote:
對...還是使用者...的心態...
像我之前介紹我一個朋友買iPod
他問我能不能不要用iTunes...
我說不能,一定要用
這時候他就說...好麻煩...這麼爛,傳歌還要軟體...

我一直跟他說多好用又多好用...無奈...XX人心態...
他就說他不看歌名聽歌的...看數字...
可見有多少台灣人靠記數字來選歌...悲哀...

....下文恕刪...

那是使用習慣造成的心態問題...
而不是他的心態原本就有問題...
因為使用習慣的不同...
才會造成不同的使用方式以及心態...

臺灣人靠數字選歌...哪裡悲哀了...
這個邏輯比 "資料夾分類邏輯" 更奇怪...
"資料夾分類邏輯" 都比 "數字選歌邏輯" 有邏輯...

appleseed wrote:
呵呵~我覺得您的回應比較好笑
如果一件東西能增進使用者的方便,讓使用者更輕鬆愉快叫做【加工、不自然】,那我們為什麼出門要坐車?不但如此,機車不夠好還要換成房車、公車要改捷運。
要自然?那乾脆大家都別穿衣服,晚上天黑不點燈早點睡覺去~~
您有自己聽音樂的使用習慣,但不表示別人就都和您一樣,沒有管理音樂的需求,當一群有同樣需求的人在分享心得的時候,您不這樣做的人卻插入說【音樂 跟你整理檔案有什麼關係?!】這不是很突兀嗎?尊重別人的想法是很重要的禮儀!
至於iTunes+iPod的組合絕對是十足的蘋果風格,蘋果的產品本來就是軟體硬體整合在一起的(ex:OS X與MAC),除了有美麗的外表,更有智慧的靈魂,反觀其他MP3 PLAYER製造商,賣了10G的容量給你,但是那麼多的音樂他有替你設計要怎麼有效管理嗎?沒~,機器賣了、錢收了、就OK!
蘋果不但關心到這麼大的容量(60G),代表上萬首的歌,沒有適當的管理對使用者一定是個困擾,還順便雞婆到使用者要是想要新買音樂的問題(當然要再賺錢囉~),不敢說蘋果的商業眼光長遠,但是這樣的商業模式卻是非常獨到與成功的,而包含在這之中的價值就是【對使用者經驗的關注】,這樣以使用者為核心的產品才是所謂的:設計
原本我也不是很喜歡這種【蘋果式的雞婆】,但是如果你能發現其中的好處,這顆蘋果就有毒拉~

你的例子非常的奇怪...還是說你有自成一套的邏輯在內呢...??
那是一種使用習慣...追求生活品質提升...讓生活便捷的本能...
要不就是本人誤解的原文的意思...
這種的自然跟不穿衣...天黑早點睡一點關係都沒有...
自然是小學的一門課程....(是小學吧...)

【音樂 跟你整理檔案有什麼關係?!】....當然沒有直接的關係...
正因為沒有直接的關係...
也沒有正相關...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
在尊重別人想法的同時...是不是也要尊重別人發問以及對任何事物抱持疑惑態度的尊重呢...??
而且整串討論...
實在看不出來...哪裡在討論使用心得分享了...
如果是討論使用心得分享的話...
簡言之...就是離題了...
既然離題...就該鎖文了不是嗎...??

引了這麼多的言...
無非是想要避免一些語意不清或是難以佐證的問題...
而目的也只是提出我對相關想法的疑問以及看法...
iTune 本來就不是缺點...iPod 也是...
重要的事情是...有沒有去尊重其他使用者的習慣...
而不是用奇怪的邏輯推論...
去推論你自己的使用習慣是好的...
是快速簡潔的...
其他人的使用習慣都是錯的...
尊重別人想法...
尊重別人發問以及對任何事物抱持疑惑態度的尊重...
同時也尊重其他使用者的習慣...
都是件重要的事情...
強硬的將自己的邏輯習慣加諸在別人身上...
只是顯得自己的蠻橫無理...
入境隨俗...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

最後...
真的請注意文章內的措辭...
什麼叫做臺灣人的使用習慣...什麼叫做臺灣人的悲哀...
並非挑語病...
而是這樣的措詞實在不恰當...

引用ecouter的文章當作最後的結尾...
ecouter wrote:
我覺得這跟習慣, 甚至偏好比較相關, 倒不一定必須稱為'心態'問題, 或完全歸咎於盜版.
資料夾式分類方式不見得不好.
從大學到現在十幾年累積的上千張CD, 當初為了怕CD受潮或毀損, 許多珍藏都用資料夾式的管理方式保存在硬碟。這是我習慣的保存方式, 而當時 itune 還沒有出現.
ID3 tag 混亂倒也不見得完全是因為來源問題. 轉檔時要是懶得去處理, 或者設錯, 自然不會有什麼規律整齊可言. 如同有些同事的辦公桌不管怎麼整理, 看起來總是雜亂. 而另外有些同事的桌面始終是整整齊齊的. 不喜歡在這種小地方花時間的人應該也不少.
wma 格式我很少碰, 因為有其他更好的音樂保存格式可以選擇.
盜版或許是造成部分使用者不喜歡 itune 的遠因之一, 但是我覺得習慣跟偏好也有很大的影響.
我時再看不下去了:
我只想告訴樓主"不是APPLE出的,什麼都好",我覺得樓主反而沈浸在品牌迷思裡,iTunes的難用,是多數人的感覺,否則我相信你不會有感而發的開了這個標題。
1.今天我想請問你,妳在ITUNES編輯了老半天,有比我把資料夾直接拖到MP3 PLAYER來的快嗎?
2.今天如果人在外面,沒有了ITUNES就沒有辦法放音樂進來,難當你出門還要攜帶軟體出去嗎?
說實再話APPLE的硬體設計美學,的確讓人佩服,但是這個軟體上的確不夠人性化。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