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建商炒地炒價格手法

實價登錄的地價,可能很多都是假的
地主和建商合建後預售的價格,實際地價是有含部分建築費
而房屋價格,本身又含了地的價格,所以灌水灌很大

舉例
一間房子賣 700 萬
你在簽定預售屋買賣契約的時候
地的總價可能會用50%x來簽約,350萬計價,但實際的地總價值可能只有 250萬,所以價格就上去了
(這樣建商也能避稅)

之後建商再跟你說 他可以幫你貸款到八成,所以原本 700 萬的房子,報上去就變成了 800 ~ 1050...
2013-06-20 7:1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地主 價格手法
其實不止預售,很多中古屋交易也是這樣,這應是仲介或建商與銀行之間的默契也是個公開的秘密..
政府打房緊縮房貸貸款成數,這是讓自備頭款減少的招數,但可惜的是很多買方還是樂意接受因為可以貸多一點..卻忽略一點,萬一有一天不幸被法拍那簽給銀行那張本票也是比市價多...
所以說,要限制房價,只要限制新建房屋的合理利潤,就可以限制新建房屋房價,
進而可以影響中古屋的交易價格。

建商把土地價值灌到房屋每坪價值,也無法說他不對,因為目前的大家熟悉的交易方式就是如此,沒有人買賣的時候把房屋坪數跟土地價格分開計算。

但是如果可以把新屋價格的獲利率比照鮮奶跟奶粉一樣,限制在一定百分比內,就可以防止建商以自由市場理由炒作房價。

現在都市更新法令都已經規定必須把建築成本逐一列出,所以建商不能再說那是她們的商業機密,無法提供建築成本。

只是現在的政府,看起來是不會這樣做,因為...建商每年都有合法的捐獻政治獻金。
我看過的是
建商老闆先以個人名義 低價購入土地(工業地或農地)
再去買通關係 變更成住用地
再以高價賣給自己的建設公司(價格也疊上去了)
建案熱銷 老闆個人賺兩次
如果房子賣得不好
老闆至少有賺到賣地的錢 其他損失則由公司股東共同承擔
總之 老闆個人是立於不敗之地啦

小雲龍 wrote:
實價登錄的地價,可能...(恕刪)

實價登錄的地價.都是假的.要防止炒地炒價格手法.就是提高銀行利率2/100.

看那些炒地炒價格.奸商沒有子彈.一般投資客也不敢造次.首次購屋一樣利率.

投資客就給他提高銀行利率2/100.給你炒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