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向來是綠色大地,突然被藍天給覆蓋,
更何況是陳青天出戰,看來選民還是有在看
政見的,雖然我也不知道他的政見是什麼?
這樣說好像是鬼扯,不過總而言之顏色已經
不同了。
您提到了產業問題,小弟我也有一番拙見,如下
A.缺乏周邊產業:
工商業的發展在宜蘭實在不容易,周邊的相關產業沒有跟著進來是做不大的,為什麼呢因為這都是成本問題,而且是長期的成本問題,
並非土地的成本或者設備的成本,比如塑膠射出廠,塑膠射出需要什麼產業的協助?
1.射出機,這簡單買進來就可以做了。
2.塑膠原料,這也OK運費貴了點而已,一次進多一點的量就好了。
3.模具,模具廠宜蘭沒幾間,只好往台北跑!模具需要哪些加工產業,有線切割、放電、車銑、熱處理、五金材料.....。
光一個模具,要拉至少五六種進來宜蘭,這不太容易,畢竟有些傳統加工業都已在台北根深蒂固,叫他來宜蘭可能
不太願意,畢竟大單還是在台北,宜蘭小單有空再接。
以上若是公司大一點的(什麼設備都有),其實只有塑膠原料的問題而已,若在大一點的呢?連塑膠原料都自己生產
那就什麼都沒問題,只剩下運輸的費用而已,但我想這應該只有台塑跟奇美之類的大廠才有辦法吧!
B.人才的取得不易
大家都知道宜蘭的薪水比台北低,小弟我曾在宜蘭某家公司上班,面試時那位主管說宜蘭的薪資一定比台北低
,我心裡在想我做的事會的事也沒比台北公司少或者不懂,為何要比較低,但當時真的只想回家鄉工作,所以
忍受了低一些的薪資,但是呢宜蘭真的某些公司文化真的有點給他封閉,裡面的主管一個比一個怕事,怕你能
力好搶了他的飯碗,心機還不怎麼小,所以之後還是選擇去台北上班,我現在的薪資跟當時在宜蘭的薪資差距
有20K,說真的有點能力又沒有太多家庭包袱、逼自己不會想家的宜蘭人基本上都會北上工作,沒有人喜歡委
屈在這樣的公司上班,相對的人才都往北部跑了,而已經在北部的宜蘭人基本上早已在北部落地生根了,要回
來除非真的是運氣好,或者自己回家鄉開公司,而或者是當高階主管。這是我這十年來看到宜蘭公司與人才的
流動。畢竟現在有雪隧,要去南港、內湖、大台北地區只要60分鐘以內就到了!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宜蘭觀
光產業大於製造產業,其實不看好工商業的發展,也許大家喜歡高科技高污染的產業,那小弟我就真的沒辦法
,到時候偷排汙水冬山河變烏山河就不好了!
boysst wrote:
還好當年華哥擊敗南哥
四年後華哥腦筋不清楚了
被賢哥擊敗了
冬瓜姐搞不清楚狀況 反商政策
所以被賢哥完敗
都一再說明
宜蘭廣大的選民要的是繁榮的工商業
真的不管是誰當家應該把台灣牛的宜蘭厝的想法
好好研究下吧
boysst wrote:
還好當年華哥擊敗南...(恕刪)
耀華電子表示,公司給予員工的薪水一律比照台北,作業員工只要符合:高中畢業、願意學習、視力良好都可以應徵,每個月正常新資加績效獎金約在2萬8千元左右,如果願意配合夜間與假日加班,還可到四萬多元;此外,工程師管吃管住,還補貼交通費,待遇福利更好,但還是找不到員工。
廠商抱怨,響應宜蘭招商前來設廠,投資鉅額資本之後,卻募不到員工,衝擊營運,請政府協助。
宜蘭縣籍立委林建榮表示,會請勞委會積極與宜蘭縣政府強化就業媒合、提供職業訓練,提高縣民就業機會,藉此解決廠商面臨的人力荒問題。
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長周慶安允諾,縣府重視廠商需求,將強化職業訓練與就業媒合工作。
在桃園的欣興電子差不多是這個價 高中職而已 大學會多一點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