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會有這麼單純的誤解~
就像農地上要蓋農舍也有非常多限制,
不是想蓋就能蓋,也不是你想蓋多少就能蓋多少,
首先你需買一塊2.5分以上的地(756坪以上),
農舍的建敝率10%,也就是100坪地只能蓋10坪地面物,其他90%要是農作物,
總樓地板面積為一四九坪以下,單層面積不得大於一百坪,高度不得超過十點五公尺(約二~三層樓),
看到這邊你還想蓋農舍嗎?
第一關756坪的農地需要多少錢?
這就刷掉多少人了~農舍是有錢人在蓋的OK?
而鄉乙建的建敝率最高只有60%,
也就是2000坪地最多只能蓋1200坪的地上物,
地目變更除了法規部份要行的通之外,還有許多東西要打點,
要興闢公共設施、繳交開發影響費、捐贈土地或繳交土地代金或回饋金,
沒那麼單純說變建地就能變的出來的......
所以你要說蓋什麼農舍,農地是不貴,
但請乘以756坪為入場費,整地及建物再另外算,
農地變建地的背後沒那麼單純,
此案有可能是"集村農舍"的方式去執行的,
第一關就需要大片素農地,不是建商規模不可能起的來,一般人沒那麼多資金......
”集村農舍”實質上就是利用農地去興建一個社區型態的豪華別墅群,同時每戶另外單獨
擁有一個面積600坪以上且產權獨立所有的起造農地,圓一個做生機農莊主人的夢。
集村農舍的法源依據來自於89年1月4日”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其第18條第一項規定:
「本條例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四日修正施行後,取得農業用地之農民,無自用農舍而興
建者,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於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鄉村發展,得申請以集
村方式或在自用農業用地興建農舍。」
按農業發展條例法令,農委會與內政部於90年4月26日訂定頒行”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
,凡12條條文,明確規定興建農舍(含個別及集村)之各項規範。其中20戶以上一起申請集
村,面前道路寬度、建蔽率、容積率,每戶最大基層(土地)面積330平方公尺(約100坪,
含每戶實際用地及道路、公共設施)…等。
誠實豆沙包吃到飽 wrote:
基本上你算法是錯誤的...(恕刪)
1.謝謝誠大的詳細說明,經你分析後個人覺得該建案可能為是乙種鄉村建地,但是否是農地變更,就請知情者提供
了
2.關於農地蓋農舍,小弟略有研究,想自建是指可能是去九如買乙種建地(約50坪,目前每坪約3-4.5萬)
蓋個30坪的地基,但還是得存夠土地與建築費用.
很多以往被投資客掃光,不會被一般人看見的低價中古物件都出籠了,
有需求的趕緊趁這波看看房~
有自建需求,資金比較足的可以先開始收30~50坪的平房了,
最近看到不少縣政府附近的平房在出售,
算起來土地1坪不到10萬,當作買地送屋的買法去貸款買來放著還可以喔,
不然純買地不只貸款成數低,還限定期間內要開工,資金不夠厚辦不到。
查實價登錄,縣政府對面的那個新建案的收地成本每坪大約15~20萬,
一坪買10萬不到已經比建商成本還低了~
(當然啦,這樣比較不夠公允,要在市區收滿一大片素地難度高,有釘子的話成本當然也會墊高)
接下來奢侈稅取消,房地合一接軌,
那投資客的玩法就是把低價中古物件掃光,
然後1.2個月內脫手賺個50~100萬就能跑掉不用放兩年,
所以短期投資客大復活.只有中期投資客還有換屋族中招.長期的完全沒差,
有需要的趁這波買,不然我看接下來市區內的零散土地價格會從現在20出頭開始往上墊高到3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