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先想取巧看一下,直接藏在後面… 看看可不可以使用磁吸

結果… 不行! 安份地開工吧!

Step 1. 撬開內裝盒
由於該盒與下蓋有三處用膠貼著,故要放膽地撬開!

兩端的膠黏的模樣

中間的膠黏處,這個有用處,請繼續看下去!

瑞士刀的鋸子上場了,奮力的鋸動中… 磁吸充電線的出口快快現形吧!!

需要的寬度是磁吸線的寬度,而高度就是 “過中線 + 磁吸線寬"

再來因工具及技巧的問題,需花費一些時間來開側邊洞

而寬及高度就是要讓磁吸線的USB 頭穿得過去!

惜物的我們當然不能放過可利用的每一份素材,看… 取下中間的膠黏材料,用來固定圓形磁吸充電頭。

就像這樣:磁吸線USB 頭由這端穿出,再用取下的膠黏材料黏貼固定住磁吸充電頭。

↑ 烏龜心態:周星星催眠大法『你看不到那個洞、你看不到那個洞…』

最棒的是可運用內裝盒底部的空間,來收納原廠長達2m 的充電線 (過長的充電線真的使用上的困擾)

↑ 後來使用上,還是覺得要開兩側磁吸充電線出口! (目前只開一處出口) 會讓大家在使用及收納上更具彈性 (可取決多走半圈,而非必定要多繞一圈)
底部磁吸充電線出口,出來的蠻巧妙的 (暗爽)


歷史性的一刻…. 準備結合!

結合~

接上adapter ~ 可以充電了,超有成就感、很開心!


而手上紮的洞、流的血變得一點都不在乎了!


(未完待續)

===============================================================================================================
【問題反思】
這樣接合卻無法讓原本盒子充分密合 (如下圖),而開洞要費很大的氣力,而用刀械器具就怕一時手滑,內裝盒的洞沒開成,卻在身上開了一個洞。再則側邊那讓USB 穿出的洞不慎美觀,有沒有甚麼比較輕鬆或方便的做法可以運用呢!?

而在站內 ikay 大大 於生活版中發表的『奮起吧!! 仟伍號!! 打造個人特色,專屬於你的迷你四驅賽車』 中示範了模型車的開洞技巧,
讓我立馬上網找尋『TOXIC 工具包』,下訂等到貨後將於下一個假日再改造!
順利於周五接收到貨通知,於下班後趕到小七將他贖回,期待隔天休假日的動手改造。

打開TOXIC 工具包,模型器具很豐富,然而我要用到的僅有:”1.8 mm 鑽頭” 與 “銼刀”,然而還有一個必要的工具卻忘了買! (暈)

算了… 做中學吧!(無奈),而事實上出現的意外插曲更不少!
首先,先將磁吸線需開洞的範圍描繪出來 建議用圓形板# 28 及麥克筆來描繪,比較清楚!

↑像我用鉛筆的真的是眼力大考驗 (還算年輕)
接著,使用TOXIC 1.8 mm的鑽頭上場了,原先看ikay 的文章中,對於鑽頭的運用不慎了解。
然而實際動手做不是很困難,就跟鑽木取火一樣,轉轉轉… 因為鑽頭的螺紋會讓你不知不覺中鑽好一個洞!

再來就是在描繪的圓形範圍內把洞一個一個的鑽出來!

而還有一個經驗想跟大家分享,就是完成鑽孔後在退出鑽頭的時候,建立多逆轉2~3 圈,會把塑膠碎屑帶出來。
瞧~ 不到半個小時就鑽好這個美麗的環狀線。

這時發現一個必要的工具沒有買! 就是能把一個個洞洞連起來的秘密武器忘了買。(攤手)
找遍家中可以運用的工具:剪刀、鋸子、銼刀… 成效有限、更怕蠻力之下,讓脆弱的塑膠產生裂痕!
就馬上抄起安全帽到住家附近的 10元商店找尋『斜口鉗』…
皇天不負苦心人 MIT (產地:彰化社頭) NT$ 100 成交~ 衝回家使用它!


↑因為內裝盒頗厚,需正反面各剪一次。

↑呼呼~ 總算剪好了!
咦… 怎麼把它弄下來呢! 登登登登~~ 暴力登場!

用力的敲下去… 第一下有些顧慮,中途收手減緩力道~ 就要斷不斷的!

第二下~ 拚了!

而這個開口鋸齒狀,距『堪用』還有一段距離、遑論『美觀』?!
這時候銼刀登場了… 磨磨磨!

再用圓型銼刀來做個”斯阿給”~

好啦!經過 一個多小時的折騰終於可以裝配了…

但但但! 結果竟不如預期… 沒計算到磁吸線材的高度,也影響到內裝盒與底盒蓋的組裝 (淚)

遇到問題就來解決它吧! 劃定預定走線的位子…

一樣需開洞再利用銼刀來處理!

邊做邊修… 終於開出合適的走線孔了 (深覺銼刀的好用)

新開的洞,一樣是使用原先的收納法 (等會再開另一邊的磁吸線出口)

第二版的 apple watch docking 的模樣

↑ 烏龜心態:周星星催眠大法『你看不到那個洞、你看不到那個洞…』

結合apple watch sport 的樣子

弄得一團亂客廳的桌子,要收一收來吃午餐了!

新舊版工法的比較:
新版 | 舊版 | |
工法 | 底下開洞 | 側邊開洞 |
工時 | 較費時 | 1hr |
工具 | 鑽頭、銼刀、斜口鉗 | 萬用刀 |
優點 | 更緊密 (爽度+100) | 充電使用無差別 |
缺點 | 上蓋無法完全密合 | 上蓋無法完全密合 |
針對缺點的部分,覺得在不使用充電時,可以蓋上防灰塵 (無恥的笑臉)


而加購磁吸線有1m 及 2m 線的長度供使用者選擇,當時就怕上班時候有充電需求時才加購的。
結果開箱後發現跟原配的線有些些差異!

↑左邊為原配的磁吸充電線,封裝材質為塑膠;右邊為加購原廠磁吸式充電線,而封裝材質為金屬。

↑可以明顯的看出金屬材質比較薄一些些,用它在新版改裝工法上會更緊密、更貼地!
但我累了~~ 謝謝收看!

【銘謝】
1.Mobile 01 小木1012 & ikay 達人對於我的啟迪
2.謝謝一些好友鼓勵我創造但又想凹我幫他們改的~ 勸改小惡魔們!
我玩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