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比較多科技新貴, 年輕富二代都會選北高,但是南高雄還是很大批的中流砥柱,也就是臺灣消費主力-50到70歲,平日塞滿中高價的咖啡店, 早午餐店較有品質的日用品店採購 ,像是我父母, 就是很固定一天在家膠囊咖啡,另外一天就是出去買杯150到200左右,中午要固定在附近餐廳消費500-600,雖然不是什麼大額消費, 可是這是一種長期穩定的生意,而且可以說利潤上絕對是蠻不錯,年紀大中產階級雖然會出國, 但是次數不會到非常多,像美術館, 農16那些高級住宅社區,很多雙重國籍在國外都有房子, 很常一跑就兩三個月你不可能生意只做半年~一般的年輕上班族坦白講, 消費大部分都是不如父母輩,而且年輕人也比較不喜歡同樣的東西一直買一直去,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形態,所以說你想穩定做生意的,有做功課都會選南高雄手上資金很多想要拼爆紅,肯定就是要去有話題的地方像是美術館~臺灣一般消費來講,跟鄰近國家像是韓國, 日本, 香港因為臺灣平均薪水還是偏低,想要做有利潤空間的生意,主力還是在中產階級退休階層,主管級以及家中是做生意客群,其實臺灣的餐飲業流動率會這麼快,主要是不做功課是多數,人潮本來就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臺灣社會怕影響感官, 沒有人敢提出來,但是你覺得100個有錢太太逛百貨,跟100個坐在美食街吹冷氣的''人''是一樣?XD這種東西你看星巴克麥當勞怎麼開最準 ,他們這種都是大投資,星巴克沒有要撤出南高雄基本上你都不用太擔心你看文化中心周邊有幾間星巴克?看現在外資速食店就知道以前喜歡搞大用餐區讓生意看起來好人潮多實際上一堆在那裡打牌, 吹冷氣, 聽音樂,後期還用你的電來充電當圖書館,又不是每個人貢獻1000塊實際上大部分都是100, 甚至點40塊的飲料,以前的電費低租金更低, 就當作做廣告現在成本提升不就第一個把內用區砍掉你沒有一個便宜可以歇腳的地方,大家不如在家叫外送, 人潮當然是不如以往而且年紀越大, 人只會越來越懶.....XD這種問題就像臺北市一直在流失人口,小孩也是越來越少,但能夠留在那都不簡單,北高雄只是高雄傳統市區外擴的結果基本上過10年來看,能夠住在前鎮高中-左營之間,東邊最遠到鳳山站都是很不錯的地點,根本也不用特別分來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