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雄捷運紫線幹嘛蓋到山裡去

高雄捷運紫線從青埔過後就一直往山裡蓋,那邊就只有一堆公墓,是要給祖先搭的嗎

反觀市區大順路真正需要立體化的捷運,卻只蓋成可憐要等紅燈又與汽機車爭道又速度慢吞吞又班次不密的可憐輕軌

而且紫線的市區路段,大順民族路口到文藻中間隔那麼遠都沒設站,反而郊區就設一堆站,每座車站都是一個大成本,要有完整的機電/廁所等等,又不像輕軌只是個站牌而已,到時可能就是空站空車開關門,沒有任何人上下車,只有鬼在上下車

這兩筆錢為何不交換一下,把市區大順路升級成真正的捷運,而不是一味的護航輕軌多好,如果輕軌真的那麼好那為何山區不蓋輕軌,山區蓋捷運還可能破壞生態,市區才是真正需要捷運的地方,這樣花大錢把捷運蓋在山裡感覺像在亂花錢
2024-03-08 12:20 發佈
高雄捷運路線規劃很特別,喜歡做一些事倍功半規劃。
比方說紅線跟著中山、博愛路跑。
橘線跟著中正路跑 都是跟既有交通路線重疊。
(紅線有串機場、火車站、高鐵 還算是有盡到大眾運輸本分)
紅線往北、橘線往東 又有一部份跟臺鐵既有軌道路線重疊。
辛苦快20年把鐵路埋下去然後放上來一圈更佔位子的輕軌。
而且輕軌跟捷運兼的轉乘也是很鳥,站體相距過遠,台灣又行人地獄。
目前唯一有服務到人口稠密區的大概只有「黃線」。
紫線看起來有串連一些學校~但老實說跑到佛光山去 就很政治了
捷運應該是要在市區建構網狀路網,鎖定城市中的短距離客群,只坐1站就上下車的,像台北捷運忠孝新生、忠孝復興、忠孝敦化,就完美的示範捷運該如何運作

但是高雄捷運反其道而行,一味的只往郊區延伸、甚至想延伸到台南,以為可以吸引長距離客群,但這種長距離客群本來就有台鐵了,所以捷運就沒人坐,就虧錢,然後惡性循環,沒錢蓋路網,所以繼續沒人坐,就賠更多

然後硬蓋個輕軌就開始自我安慰,無視輕軌的問題,只會酸什麼私家汽機車的素質待提升,自我吹捧說輕軌是多偉大的公共運輸建設,只在同溫層取暖,像國王的新衣一樣自我蒙蔽

之後好不容易有錢蓋捷運了,卻不蓋市區的路網,反而蓋到郊區山裡公墓區,有種給了錢還亂花,扶不起的阿斗的感覺
kevintop120

那桃園棕線呢?蓋在荒山僻野的山區,只有起站和終點站迴龍有人,中間都是樹林

2024-03-08 15:37
馬褲林 wrote:
目前唯一有服務到人口稠密區的大概只有「黃線」。

原來R3~R16是人口稀少區
撇除政治考量
高雄跟其他城市定位本質就不一樣
產業分布、學區分布、觀光分布
進而思考會搭乘的客群
捷運跟輕軌的工程預算、工程時間、及完成後的城市景觀影響
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可以使用到的時間?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16年時間是否能把人才留在高雄
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帶動當地經濟
郵輪、航空、高鐵帶來的觀光人口能否消化
高雄能否以現況做招商、引資都是關鍵
如何在現階段的高雄把現在跟未來拿捏好都是很大的考驗
人家台北捷運有三縱三橫,高雄也有中華民族博愛三條縱貫線,其實紅線在博愛中山路段運量不低,會被說不方便就是因為路網不足,如果中華民族也蓋捷運,總運量應該可以達紅線x3,只是不知為何中華路、民族路至今都沒有捷運,如果照當初最早規劃的藍棕四線應該會很不錯,可惜淪落成輕軌

紫線會被看好的大概也就只有民族路到左營高鐵這段(應該可以做到直通黃線無須換車),但這段卻站距超遠(大順到文藻中間都沒站),經過高鐵後應該就空蕩蕩了,卻設一堆站,到時候可能蚊子都比人多,所以這筆預算幹嘛不拿來蓋中華路,反而跑到郊區深山裡去

我會覺得頂多蓋到義大醫院就好,真要去佛光山的話開公車從高鐵站走國10直達都更快,何必繞一圈經右昌、橋頭才過去
6月份 可行性報告會出來

但我覺得某些地段設站真的要更改= =

以政治性來說 應該會通過

但真的要更改設站方面

高雄紫線
市區走民族路,兩側很難設站吧。文藻跟大順那邊的中間的河堤大樂站被取消,人口最多的地方反而沒辦法停靠……..
大社、仁武好可憐喔,這兩個地方人口多就業機會也多的地方反而沒規劃,結果規劃到人少的燕巢山區裡去...
怎麼不乾脆蓋到義大醫院就好或是往大社仁武方向延伸最後繞回榮總形成一個外環線。
我也覺得過燕巢後,可以迴轉往南,經大社、仁武,再接回高鐵,或接回鳥松黃線端,形成環狀線

看高捷的長期路網,似乎確實有規劃「燕巢-高鐵線」還有走183縣道的「仁武-五甲線」,只是不知道何時能出現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