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前記得查「災害潛勢地圖」自己有買2手屋經驗,之前下手前習慣會先查災害潛勢地圖查該區域會不會淹水、是否為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別花了一輩子積蓄,買到颱風天地下室停車場會淹水,地震來時,還要擔心房子是否會受損,甚至倒塌..災害潛勢地圖網址:https://dmap.ncdr.nat.gov.tw/
「水往低處流」相當低窪處就容易淹水,全球現在正處極端氣候,動不動就強降雨。政府蓋蓄洪池+抽水站,只能延緩淹水速度,甚致下大雨時還遇到漲潮,怎麼抽都沒有,因為大海水位比你家高。還有之前81氣爆的地下管線如何配置,都不懂中、北部的人投資客,不了解高雄還敢亂買⋯😅⋯
詹k wrote:查一下台北101好像也是土壤液化高風險區,蓋那麼高XD 一般會發生液化的土層只會在地下10~20M的範圍現在的大樓都會開挖地下室早將可能發生液化層的土壤挖除所以基礎是坐在20M以下,根本不用考慮液化問題如果有連續壁、基樁或地質改良更不用操心買透天反而應該操心會不會液化才對土壤液化在土壤顆粒粗細及黏性有一定的條件同時符合時才會發生不是大範圍的地圖隨便幾條線就能斷言哪裡會液化即使鑽探後被判定有液化之虞,隨土壤性質不同,液化程度也有輕度、中度、重度之分輕度、中度也不用太過擔心,除非地震很大,一般是不會有事的別隨著電視上的名嘴起舞,也別相信網路流言...
kevin10005 wrote:還有之前81氣爆的地下管線如何配置,都不懂中、北部的人投資客,不了解高雄還敢亂買⋯ 給你說對了,我95年從台北去高雄買農16房子,確實不知道地下管線如何配置,也不知道會不會淹水,甚至到現在也不知道,只知道有捷運凹子底站,可以通高鐵新左營站回台北,哈哈
災害潛勢地圖可以參考數據很多,也不是只看土壤液化⋯幾年前台南發生0206大地震,政府有針對老舊建築物普查,但台灣仍有許多老房子沒有施作耐震補強工程,買房子還是多做一些功課⋯ 近年來,台灣建築已經相當成熟,但還是要慎選有良心的建商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