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衝擊草鴞、周遭有斷層 高雄橋頭科學園區仍通過環評
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審查高雄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計畫,此案將徵收全台第一個中崎有機農業專區,且衝擊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棲地,周遭還有斷層經過,爭議不斷;南科管理局允諾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及加強地殼監測,全案最終通過大會,預估最快明年九月動工。
橋頭科學園區位於高雄新市鎮特定區第二期發展區,總面積262.39公頃,規畫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等高科技產業,年產值預估1000至1800億元,帶動7500至1.1萬就業人口。但除了草鴞及有機專區爭議以外,半導體製程需要耗費大量水電,可能帶來環境負擔,周遭更有車瓜林斷層、滾水坪泥火山,遭質疑不利於發展科學園區。
環評大會今天審查此案,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基金會籌備處、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聯名批評,南科局在高雄市府的高度政治壓力下草率送件,但仍有諸多疑慮未清,如草鴞保育規畫粗糙,應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邀請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參與,定期監測成效;新有機專區規畫、進駐條件、經費來源等,也要明文寫入環評才能確保落實。
環評委員質疑,目前規畫的綠地面積散落在產業用地,像是「東拼西湊」而非專屬綠地,是不好的示範;也有環評委員指出,開發基地旁的車瓜林斷層仍在移動,應該關注未來可能衍生的問題。
南科局表示,綠地面積已從1點多公頃增至26.6公頃,會完全只設綠地,不作為其他使用;現在也已經保留泥火山園區,產業專用區則透過綠帶退縮做為生態敏感保留地區,未來如果活動斷層生成,也會依照法令檢討禁限建措施。另外,進入施工期將每年檢討草鴞保育計畫並按時編列經費。
最終環評委員放行此案,但附帶要求未來應做地殼變動監測,且要涵蓋整個開發基地,另外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成員須由生態、環境等專家學者及保育主管機關組成。
大概的位置我從上面的照片推測如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