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老公從小是在文化中心附近長大的 對那邊的環境比較熟悉,所以當我們開始看房之後 馬上想到的也是那邊附近,畢竟離婆家、娘家都近。
陸陸續續的看了附近的幾個案子:永信的天睦、敘上景、君峰、寬境、圓芯;友友的百達名人集;上和發的水精湛、聯上的聯上居謙....,只能說現在新屋的公設比和開價真的都很令人驚嚇。(我們家有兩個孩子,先生又希望可以有一間書房,所以目前都是看55-62坪左右、室內差不多30坪上下的格局)
其中,我自己最喜歡的是園芯。雖然位置算是武廟商圈,已經不算是文化中心附近,學區也沒有那麼好,但是我覺得它裡面的格局方正、採光很好(我們看的是A2),實價登錄查起來也是我們最有能力可以負擔得起的;
可是,老公和我的想法就不一樣。老公最喜歡的是百達名人集(我們看的是A1),他覺得那邊學區好、離文化中心近遛小孩很方便、附近有捷運 生活機能佳,但預售屋沒有實價登錄,我們曾經有試著出價,但可能因為出價差太遠被打槍....(不知道版上有沒有是已經投資百達名人集的版友可以私訊差不多的成交價價位呢?)
總之,因為上面總總因素,我們看到現在還是沒有看到喜歡又買得起的房子

又心裏面有一個很大的疑惑是:大家都是怎麼下定決心買房的呢?
以我自己來說,我們家有兩個孩子和兩隻貓咪,孩子們也慢慢大了,對於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的確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會便利很多;但是,現在高雄的房價真的好驚人,我自己是不希望把買房的預算一直追高然後犧牲了其他基本的生活品質。老公卻比較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的支持者,他覺得那個位置比較好,再多追加一點預算也是划算的....

很想請教版上的前輩們,買房的時候除了實價登錄(但是預售屋也沒有實價登錄可以查),大家在心目中都怎麼衡量和判斷房價呢?是被當盤子還是買到剛剛好的價位呢?
另外,我們也有考慮文化中心附近的中古屋,如果是中古大樓,大家會考慮幾年以內的大樓呢?像文化中心第一排25-30年左右、國泰建設的大樓大家會考慮嗎?
問題很多謝謝大家看到這裡,再麻煩前輩們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和心路歷程,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