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銷售策略的疑問。

小弟看房子也有看了大概兩三年了,最近一兩年開始有非常多的預售屋建案,目前整理下來,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1.因為建商不看好後期房市,所以紛紛把之前囤的地拿出來做預售的方式銷售,以獲取較高的利潤,2.之前看五甲路上某間預售屋的銷售經理說,主要是因為前一陣子房地產銷售較為低迷,所以建設公司的案子推量都比較少,只維持一個基本營運的量而已,然而因為看好現下房地產景氣,無奈手頭上又沒案子可賣,所以只好用預售屋的方式先搶單。

綜上聽起來兩個論點似乎都有些道理,不知道各位大大有沒有其他的高見。
2019-03-03 10:23 發佈
房市未來並未明朗,
政經發展尚在觀察階段,
建商一方面搶市場,
一方面試水溫,
Money早入袋為安。

預售可以慢慢賣,
早買客戶賭漲跌風險,
廣告公司依市況調價,
好地段的預售屋,
目前買氣應該會不錯!

e19891112 wrote:
小弟看房子也有看了...(恕刪)


以營運來說

公司要賺錢 自然建商不會 先建後售

自然用預售屋 且戰且走

賣得好 就先收起來 蓋房子

等房價好一點 或蓋到 一個程度 再繼續賣

大玩行銷策略

小建商不敢推太多案子 自然大建商也不敢~~


然你是買方 除了想的到建商的銷售手法

為什麼想不到 買預售屋後的一推問題

第一點 你覺得你真的買到便宜嗎?

換來的是不是 蓋好後與預先想的不一樣

加上同社區的區權人 都不是先認識的 如果建商沒過濾 設定差不多收入的買家

那更是勞心勞力~~

第二點 如果 50戶社區 賣不出一半 你會覺得你買到便宜嗎?

之後的問題 還一推呢!!

e19891112 wrote:
小弟看房子也有看了...(恕刪)


一案建商不列入討論,以經營穩定的建設公司為討論主體


預售通常是房市好轉的產物,主要是財務槓桿開大,在毛利率不變的前提下

增加獲利總金額

房市不好的時候,反而會保守做,會用先建後售的方式,財務比較不容易出

問題。高雄以前房市有大崩盤過一次,導致大部分存活的建商都比較保守一點

所以高雄這10~15年,大多都是以先建後售的模式在銷售

預售大概是這三五年才開始慢慢多起來
我個人聽到的狀況,預售屋正式開賣前會內部或知情人士消化一些.
開賣了,廣告戶出籠,戶數不多,條件差些的包裝潢,或低樓層,或電梯旁共牆的,或有風水不好的,價錢會優惠一些,首付條件也可談.
銷售期中段,價錢提上來一些,假如賣得好,銷售方就會硬起來.
完工了,應該趨至高點吧,我猜?
將近完銷時,肯定是出清價了...但條件優不優,就不知道了.
我有某朋友,一年多前買芳X建設的,新成屋剩13樓與11樓,算好的吧,價錢也沒貴到...可見,每家公司銷售策略也不盡相同.
回頭來看這篇,證明只要有買都是贏,預售屋真的便宜嗎?以現在來看,真的比成屋後便宜。
建商也是人,財力、盤算不盡相同,誰也無法正確預測未來,說穿了就是個賭字,3年前購買預售,結果論算是賭對了。但相對建商,3年前預售就完銷,顯然就賭錯了,少賺甚至賠錢也都有可能發生。做生意也不是每筆都一定獲利,建商有時為了讓員工維持生計,不得不維持一定推案量。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