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樓看到一篇非常熱的討論,《韓國瑜籲開放陸資高雄買房》,貌似超過98%的人都在批評。
我在想,大家是不是可以不這麼著急反對,稍微再多想想,也許韓國瑜也有他的道理。
我GOOGLE了一下“高雄房屋空屋率”,看到高雄房屋空屋的確不算低。這意味著很多高雄人的錢,被沉澱在房產中,沒有發揮很好的價值。
如果韓市長,能把這些資金盤活,讓這些資金用於更好的投資,創造就業和經濟發展,也會很好。
比如,我是說比如,韓市長可以制定規則:
1. 陸資進來買房,不能貸款,必須100%現金;
2. 陸資、外資買的房,房產稅/土地稅加徵50%,50%不夠就加徵100%
3. 陸資買房,每年給予總數限制。比如一年不超過500套...
4. 這些人來買房,也會促進旅遊觀光、醫美等行業
5. 陸資買的房,如果要出租,限定出租價格.
6. 其他....
總之,我真正想説的,是制定一些對高雄有利的條件,用陸資、外資,協助盤活高雄經濟,增加就業,提高薪水。如果人家要來,就歡迎啊.
大家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醉卧沙场君莫笑 wrote:
隔壁樓看到一篇非常...(恕刪)
看到你講的規則
你是陸資,你買嗎?
台灣限制陸資的門檻不單只有經濟因素
還有國安因素
陸客可以來台灣玩
但是不能來台灣住太久
事實上,以台灣現在的門檻
陸資投資的意願已經不高
開放的額度,400套/年根本用不完
韓所謂開放
意思就是要求降低門檻
--------------------
自2002年開放陸資來台買房至2017年5月25日,政府許可的陸資房地產投資案件為407件,平均每年不到30件,就算對比去年已然萎縮的24.5萬戶房屋移轉棟數,這數量基本上可直接忽略。況且陸資來臺投資,每年就只有400戶的總量管制,就算400戶都被買光了,也到不了全臺每年移轉棟數的1%,況且陸資來臺買房貸款上限僅能5成,每年僅能居住4個月,以及3年內不能轉手買賣等異常嚴苛的規定,今年7月又加上了一人只能買一戶,還要求要求大陸買方要檢附大陸常住人口登記卡,以便檢查買方有無黨政軍背景
--------------------
這是我在另一棟貼的現在的台灣門檻
比起來你的規則反而是在提高門檻
陸資不會是笨蛋,讓台灣人把其當成盤子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