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區受地震影響程度?

今天無意中看到一個公告內陳訴美術館某大樓受0206地震導致牆面龜裂。。


一、本件係調假扣押卷拍賣,於民國104年9月21日履勘時,房屋內部狀況整潔,據現場債務人
稱屋內不會漏水,無增建或外推;另債權人於104年12月4日具狀陳報稱執行標
的物係由債務人自住;另據本案鑑估報告內容所載外觀無火災受損、地震受重創等情形,無法查證有
無非自然死亡等特殊情事。嗣於民國105年2月19日現場勘查時,牆壁有因2月6日地震龜裂;
惟實際使用情形,投標人應自行查明。




之前也有聽到友人在美術館約十年屋的房子是浴室磁磚有整條斜裂紋長度約影響六塊磁磚。。


另新建案悅龍灣住戶也表示地震把地下室某管路震裂。。



就高雄的震度來講,美術館區的房子應該算相對安全了吧? 請問各位還有聽說美術館區還有哪些類似災情嗎? 想了解看看有受損的普遍是否可以歸類在建商還是運氣問題。。
2016-05-12 14:23 發佈

Timintw wrote:
今天無意中看到一個...(恕刪)


同事住在美術館邊邊的一個建案

上次地震,窗框有斜向裂痕

我是覺得版大的問題是假命題,
這種問法版友不是很難回答,
就是資訊無法使用。

就像T大提供的三個例子當中,
就有兩個無法辨識是哪個案子,
又其中一個也無法知道屋齡,
這樣是要如何瞭解看看「有受損的普遍是否可以歸類在建商還是運氣問題」。

地震過後,
除非真的找結構技師來檢驗房子的受損,
要不然出現裂痕、哪裡怎麼了,
都只是自己嚇自己,或嚇別人,
又或者,受損處是內部問題,
非外表可辨識,那「美術館區受地震影響程度」要怎麼算呢?

又美術館區的房子為什麼遇到地震的時候相對安全?
是因為地質狀況比較好?
還是因為不會發生什麼場址效應?
還是因為房子比較貴就相對安全?

我想很多人會想知道地震對房子的影響,
尤其今天宜蘭外海又發生規模不小的地震,
但要用這樣的問題來導出是建商或是運氣的緣故,
顯然小看了地震的複雜、建築技術的改進以及屋齡造成的影響。

而且話說回來,
我們姑且認為這個問題本身沒有預設哪個建商比較好或不好,
偷用一下無罪推定的概念,
以地震發生,純粹是機率問題讓房子受損,
那在美術館區蓋越多的建商,
它的建物受損機率顯然會較高,
如果又真的是這樣,
我們就可以說是這個建商不行嗎?
我反而會覺得是這個建商的運氣不好。

所以要對哪個建商的建築物容易受到地震影響而受損,
應該要普遍收集各建商在相同震度地點,
相同屋齡,相同工法,相同建材等等進行比較,
而非在一個主觀劃定的區域中,
點名式地進行資料蒐集,
這樣很容易淪為對特定建商的指控,
我想,大家也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會覺得這個討論是假命題,
以上淺見供大家參考。

Timintw wrote:
今天無意中看到一個...(恕刪)


等颱風天就知道了,漏水不是沒原因的

地震,偷工減料 => 颱風漏水 => 洞越來越大 => 再震一次?

這區域10年以上屋齡的很多都是921前申請的建照

自己推算看看就知道惹,10年屋,要幾年送審?要花幾年蓋?

又剛好運氣差房價低迷很久,只好那邊捏一下這邊砍一下

便宜的售價有便宜的蓋法,又按921前的法規設計施工

只看屋齡的確是921後完工,科科!那是騙不知道的

去古狗一下:921後的房子真的安全? 2003年才是關鍵時間

耐震係數跟建築規範差天跟地遠,有興趣的去看看921地震紀念館

就會知道怕
BP187 wrote:
我是覺得版大的問題...(恕刪)



的確。。講話要有憑有據。。不然就會像您的老婆事件。。戳破了還要再多扯很多。。再專業都被打折了。。



拍賣的是京城近十年的房子。。拍賣公告大家都可以查。。你查不到我也

友人的也是京城的房子。。。也差不多那個年份。。至於哪個社區就不要得罪人了。。

另外一個新社區。。住戶們自己說的。。講了有人又要傷心了。。不想再傷害玻璃心了。。



發問是因為地震前剛好看到公告。。然後又地震了想說瞭解一下。。沒有要攻擊哪個建商喔。。不要再那邊護航攻擊五四三了。。


的確,想問美術館區是因為該區屋齡、大樓群、建築工法等已經是算很類似的了。。也許有些建商建案多所以案例多。。所以也許不能因此評判建商。。

的確,很多表面看到的裂痕或受損是不影響結構、安全。。只是美觀問題。。但如果可以歸類為某些原因,你選裂的還是沒裂的?

您有您的專業。。就不要取笑我們這些傻傻的只想尋求個意見的外行人了。。



argyris0814 wrote:
等颱風天就知道了,...(恕刪)



嗯。。的確。。如果剛好是921前申請建照的的確比較另人多一份擔心。。

美術館那邊的大樓剛好有些用新法規有些用舊法規。。。當然還牽涉到工法、監工等。。所以也想看看是否新規範=較安心。。
這2拍底價已經到1840萬!....買透天的吧!

Timintw wrote:
的確。。講話要有憑...(恕刪)


嗯,網路上討論問題,專業與否並非重點,
關鍵還是提供具有意義的資訊互相參考,
畢竟都已經是網路時代了,
專業權威這種東西就只是等著被推翻而已。

在您對幾個討論進行一系列的確的認同之後,
問題其實又更具深度了,
包括921跟新規範的影響,
同時您對於一些變因的界定也是比較明確了,
也就是美術館「該區的屋齡、大樓群、建築工法等已經算是很類似的了」,
(雖然我不知道新規範前後的工法是不是也算是類似)
這樣對變因的釐清確實讓版友們有更多回答的空間。

但如果誠如您所說,只想尋求個意見,
我判斷您想問的是美術館哪些案子有「可以歸類為某些原因」的裂,
同時在您為了不得罪人,僅透露友人居住建案的建商的前提下進行邏輯推導後,
建議您可以把版標問題改成「美術館地區哪些建商的產品因為地震有裂」
我們也都知道您不是要評判建商,只是想瞭解,
或許版友們在回答時,可以比較明確簡單,
但就是要想辦法超過15個字的發文限制。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