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2月12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受惠進出口上揚、以及船舶大型化效應,高雄港11月貨櫃裝卸量達90.9萬TEU,創單月歷史新高,睽違8年的千萬TEU今年可望重現,估達1,050萬TEU,並可望成為常態;其中,東方海外(OOCL)貢獻最多,長榮海運的高明碼頭第六貨櫃中心則最具成長空間。
高雄港分公司副總經理鍾英鳳昨(11)日表示,高雄港自從民國96年創下1025.68萬TEU(20呎貨櫃)的貨櫃裝卸量新高後,8年來一直徘徊在800∼900萬TEU,但今年可望再次突破。
鍾英鳳指出,根據目前航商的資料來看,12月的貨櫃裝卸量可達85萬TEU左右,全年上看1,050萬TEU、年增5.66%,並超越96年成績再創新高,她並看好「這次不會是曇花一現了!」甚至千萬TEU將成為高雄港的常態,是最低量而不是最高量。
基於經濟發展、以及高雄港作為樞紐港的定位,鍾英鳳強調,「希望2040年,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可以達到2,000萬TUE」。
鍾英鳳表示,原因之一是我國景氣帶動進出口貿易成長,因為高雄港進出口櫃量成長7.22%。另一個重大因素則,船舶大型化發揮效應,他說,航商更換萬TEU級以上大船後,船舶作業量提升,103年1到11月到港的萬TEU以上大型貨櫃輪共達98艘次,較去年同期24艘次暴增308.33%,平均每艘次裝卸量3,588TEU,其中,1.3萬TEU以上超大型貨櫃輪計37艘次,「這是過去相當罕見的」。
鍾英鳳說,高雄港今年貨櫃裝卸量貢獻最多的首推OOCL,另長榮海在115到117號碼頭、及79到81號碼頭陸續更新大型起重機,也逐漸發揮效應。至於BOT經營第六貨櫃中心的陽明海運高明碼頭,雖然目前只貢獻100多萬TEU,但高明4座碼頭的年操作容量約300萬TEU,未來成長空間更大。
高雄港今年營運除了貨櫃裝卸量的好消息,在自由貿易港的營運,也傳出佳音,鍾英鳳表示,今年前11月貿易量553,711噸,比去年同期成長達13.27%,貿易值則為364.27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3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