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資所得佔了每年歲入的百分之七十五,換言之,大多數的稅收都來自苦哈哈的受薪階級,一些靠資本利得或不動產交易所得收入的富人,反而憑藉各種避稅手段躲避課稅。
政府的稅收少,無法投入基礎建設,無法扶植產業發展,更重要是毫無籌碼進行所得重分配,後果是受薪者的薪資水準年年倒退,窮忙族比例節節攀升,另一方面,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房價如脫韁野馬般膨脹,因此社會瀰漫著一股望屋興嘆的氛圍,總是認為薪資成長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綜觀此,推動賦稅公平才是解決此一困境之良方,透過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將可從資本利得中攫取可觀之稅收,如此政府可透過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刺激景氣活絡,尤其是縮短貧富差距,自然而然,薪資水準得以逐年調升,房價亦將回歸穩定。
但遺憾的是,行政部門卻往往以拚經濟為口號,恐嚇民眾一旦上述措施施行將會嚇阻外來投資,影響市場經濟,從此壓制要求賦稅公平之民願,質言之,拚經濟充其量只是掩飾政府無力推動賦稅公平的口號,騙惑民眾為了經濟好而捨棄對公平之追求,最終的惡果只是使吾人陷入不斷重蹈失敗的遺憾與失落。
朋友們!請把已經崛起的公民力量置於此項議題上,一起督促執政者從此正本清源,我們接受短可能期帶來的衝擊,回顧過去錯誤的政策已經太多,但堅持這次至少是正確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