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陸未完全揭露..淪為炒房工具

去年八月,台灣房市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原因就是實價登錄新制正式上路;畢竟以往台灣房價資訊相對不透明,這不但讓自用購屋者,特別是首購族無所適從,更造成炒作的空間。而如今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將近一年半,從這段期間衍生的各種現象來看,勉強算是及格、利多於弊。

首先,實價登錄採每月更新資料,因此外界幾乎跟著定期「起舞」;每個月都可看到,房仲業『提取』最新登錄上線資料後進行解讀。譬如本週二,永慶房屋就據此發布內湖及中山區都出現成交新天價的消息,信義房屋更指出,至今北市已有八區最高單坪成交價逾百萬。

不過有趣的是,此制度是去頭掐尾,也就是最高、最低5%的價格資料不揭露;如果此原則存在,就代表房仲所謂的最高單坪價,其實另有其『案』?

此外,雖然理論上去頭掐尾,但大致價格資訊仍是全都露,因此新建案炒作頻繁轉手、墊高區域行情的真相也無所遁形;雖偶傳登錄錯誤,造成『烏龍事件』,總體仍是瑕不掩瑜。但住展企研室認為,還是到了該檢討的時候了。

至於檢討修正的建議方向如下:一,取消最高及最低5%價格不揭露的規定。之所以去頭掐尾,官方說法是擔心有心人士藉機炒作;但很顯然地,從制度上路近一年半的實況來看,是多慮了。因此,就改為全數揭露無妨。

二,基於去識別化之理由,現在的揭露方式是每50號為一單位;但從實務操作來看,這部分也是多餘。因為房仲業都很厲害,幾乎都能推知是哪個案子、哪棟樓成交,所以根本不必如此『搞工』,乾脆取消,或把揭露的單位縮小至每20或10號為一單位,再循序漸進逐步取消。

最重要還是第三,建商自售及預售屋成交價格登錄的部份。實價登錄現制是要求地政士及仲介經紀業登錄價格,結果建商自售案變成漏網之魚,預售案也僅要求代銷銷售告一段落後登錄即可。然而少了這部份資訊,實價登錄資料還是有疏漏,畢竟近期市場實況也說明,預售屋確是導致區域行情墊高的重要推手。


1.最高與最低5%...並未公布...也變成房仲抄作的空間....
2.台灣內政部未稽查機制...任由房仲業者自行登錄......

2013-12-28 9: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炒房工具




2013年統計至11月 高雄市住宅成交區於10-14萬間...(中古屋15年以內)....
給大家參考...實價登陸資料 但未包含 最低價格成交價的後5%....(沒仲介想公布)

光是有沒有扣車位價,對於區域單價就差很多了!
實價登錄本就只能參考

高雄市102年1到10月 高雄市500以內透天移轉數量很多

問題是買得到嗎?

高雄市左營區至真路路上透天店面登錄不到300萬 太神奇了??

3等親買賣? 仔細檢查這些成交案件 只能說太神奇了

這些數百間的透天 很多都便宜到不可思議 國稅局該去查一查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