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橋頭新市鎮越來越有機會成為新市政中心

市長進期有在關心橋頭發展進度,議會也在急著討論新市政中心,建築工會也傾向橋頭新市鎮,我認為橋頭土地徵收費用容易,而且都是公有地馬上可開發,只對洽公民眾不便,衝擊較低,個人想法。
2012-04-04 23:39 發佈
一般百姓比較沒機會去市政中心處理事情
蓋越偏僻越好
橋頭市很好的地點
地價又便宜
很多縣市市政中心附近都蠻荒涼的...
某王大院長的地都在橋頭啊 肯定是有機會的 大家一起幫他抬轎吧!

Jktf wrote:
市長進期有在關心橋頭...(恕刪)


想得太簡單了

其實私有地也很多
不是說鼎宇建設的地最多???

號稱有2.3萬坪@@~

鼎宇 橋頭


話說回來

高雄市政府真的有閒錢可以建設新市政中心嗎??
我記得農16不是有塊保留地~
最後~也沒搬成..

至於橋頭~也不錯~去洽公有包子吃嗎??
市政府會和中央合作,橋頭新市鎮是中央掌控,一切都要中央幫忙補助,不像台中馬上就有經費到位,而且地點在七期,如果我是台中市民,我不會接受,現在七期開價70w1p,吐血。
七期感覺是靠燈光打出來的

配合胡大老的政策炒房

70萬一坪.........


只能說看的到吃不到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3/122012040500238.html

高雄新市政中心 相中5地段
2012-04-05 01:03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儘管高雄市長陳菊表明,現階段仍然維持四維和鳳山雙行政中心的政策,但因合併之後,單一行政中心是未來趨勢,更會牽動房地產和商業發展的軌跡,因此,究竟那些地點適合高雄新市政中心的落腳處?

 市府已經根據5大指標,挑出5個地點,作為未來選址參考。

 根據高雄市新行政中心設置區位初步評估報告,在評估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強化城市產業競爭優勢、帶動城市開發轉型、運用提供便捷節慶活動空間、以及城市形象與市民認同感的提升等5大指標之後,認為國泰新城重劃區、高雄市新市鎮第一期學校用地、高雄新市鎮橋頭火車站東側、苓雅區新光公園、以及205兵工廠行政生活區等,最適合作為未來的高雄市新行政中心。

 行政機關和民意機關集中,最明顯的效益就是台北的信義計劃區、和台中的七期重劃區,並且因此衍生成為當地的中央商務中心(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至於國外的例子更是多的不勝枚舉。

 新市政中心規畫的總樓地板面積約62,386坪,其中,容納市政府相關單位的面積約54,753坪,容納市議會的面積約7,634坪,辦公人員可以容納4,500位到5,000位之間。

 評估報告指出,如果進行新市政中心的興建,包括前置作業、國際競圖、現有市議會搬遷、以及直接工程費用等,總經費大約119億元。

 另,在用地取得上,國泰路和南京路口的5.1公頃土地,須向地主台糖徵收,費用約23.82億元,高雄市新市鎮第一期學校用地、和高雄新市鎮橋頭火車站東側土地,也需分別向內政部營建署、和市府平均地權基金,以9.11億元和2.23億元有償取得。

 位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內的苓雅區新光公園3.5公頃用地,則是中油土地在都市計劃變更之後,由高雄市政府無償取得的負擔回饋地。

 佔地最大、達5.5公頃的205兵工廠行政生活區,也是都市計劃變更,無償取得的負擔回饋地,但是,存在的另一項變數是,地主國防部的搬遷議題,不是高雄市政府能夠掌握的,而是中央政府的決策。
YO
吳敦義目前高居副總統大位,
如果他也支持在橋頭有大片土地的王、黃兩大勢力-將高雄市政府整個搬到橋頭去,
那可真是"大和解"了...

試想有可能嗎???


鳳山國泰重劃區附近都是立委、市議員插旗的大塊肉,
市政府不蓋在那......以後就有好戲看了


----------------------------------------------------

以下轉載:

吳敦義屬水瓶座,從政數十年,常把「一樣看花兩樣情、有人看刺、有人看玫瑰」這句諺語掛在嘴邊。

若2000年總統大選是吳敦義政治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關鍵選擇,2005年國民黨主席的「馬王之爭」,是吳敦義第二次重要的決定。當年立法院「挺王」是主流,吳敦義卻選擇「非主流」,他力挺馬英九,也為自己開闢通往權力核心的捷徑。

吳敦義在高雄主政八年,精明強勢的施政風格,加上「不沾鍋」特性,強調公事公辦態度,雖展現其清廉自持的人格特質,相對與港都商界顯得有點距離。

早期高雄地方政壇由陳、王、朱三大家族各據一方,三大家族旗下各有龐大的企業體系運作,所掌握地方樁腳網絡之綿密更可左右高雄政情。但強勢的吳敦義不願受制於人,寧願親自走向基層與里長泡茶聊天,自行開創出獨有的選票系統,並在第一次市長選舉時發揮功效順利當選。

為此三大家族出現反彈聲浪,冷眼看待吳敦義的發展,部分家族關鍵時刻不僅袖手旁觀,甚至進行反輔選,讓吳敦義嚐到從政以來最大的挫敗。

和許多政治人物比起來,他算「年少得志」,沒想到中年後,八十七年選高雄市長,以四千多票敗給在港都經營不到兩年的謝長廷;他視為平生重挫,多次和友人談到「這輩子連下棋都沒輸過」,可見初嘗敗仗的打擊之大。

選輸後,他對支持者說:「獅子就是獅子,我,很快就會站起來。」三年後他返鄉選立委,以第一高票風光進入立法院。立委任內,吳敦義的女兒和長子同天迎娶、出嫁,巧合的是,「死對頭」謝長廷的女兒同天也辦喜事,連媒人都是同一人。

民國87年12月,吳敦義以些微票數競選高雄市長失敗,嚐到從政以來最大挫敗;98年9月,吳敦義成為馬政府第二任閣揆,驗證了十年風水輪流轉。

雖然吳敦義有其堅持的一面,但地方企業並不放棄與其親近的機會,早期高雄十大建商與其互動密切,不少傳統產業也處處示好,但最終還是落得「公事公辦」的結果。

吳敦義79年被派任為高雄市長,在商界眼中,他是位相當有能力的政治人物,也十分潔身自愛、珍惜羽毛。在高雄主政八年,吳敦義施政相對保守,例如高雄捷運規劃多時卻未動工,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開發也只聞樓梯響,很多重要建設只要出現反對聲音,他就有高度警覺,也呈現某種程度的「不沾鍋」。不沾鍋的結果,更直接導致87年競選連任高雄市長失敗。

曾是媒體人的吳敦義,擔任過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並擁有南投縣長、高雄市長等行政經歷,深闇官場文化,也懂得贏得市井小民的愛戴。前司法院長林洋港是提拔吳敦義仕途的重要貴人之一,兩人一樣都是南投縣人,阿港伯待人處世的態度,吳敦義也間接受到影響,例如認人的好記憶及親切的態度,總能緊緊拉攏民心,培養忠實支持者。

吳敦義在高雄的施政,常常「想太多」,顯得綁手綁腳,有點施展不開。例如高雄中區與南區焚化爐的興建,雖然有效紓解高雄垃圾問題,但這是在西青埔垃圾掩埋場不斷遭受居民抗爭後,才因此催生這兩座焚化爐。

吳子安為吳敦義獨女,擁有澳洲碩士學歷,而女婿林泰成則畢業於台北醫院大學,曾任多家大型醫院醫師。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