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靈活的胖子 wrote:40多坪應該夠了,地抓300,建物抓300,600蓋的房我看外面要賣到千吧!...(恕刪) 一般建商抓毛利是40%,不過要看地段來決定最後售價...橋頭喔...現在要買好的地皮不容易了
巨象車很大 wrote:一般建商抓毛利是40...(恕刪) 我比較好奇一般建商毛利抓40%是怎麼抓?[ 土地市價+建物成本+管銷成本]X140%?真的這麼好賺嗎?台北我不敢說,因為土地取得成本和土地市價不是一般小型建商有辦法操控。也只有京城能在農十六和美術館先置產再炒起來(雖然不一定是他們炒起來,當時還有傳聞他們快倒了;但大量的平價住宅應對該區的人口成長有顯著的幫忙)。所以40%是如何來計算?
AJS wrote:真的這麼好賺嗎?...(恕刪) 小籠包的毛利抓到50-60%,怎不說那更好賺?那大家都去賣包子就好啦~營建業是有高風險的行業,京城當年在"農十六"一役嚇到了,所以只好轉手自己開銀行(南企爭奪戰)保護自己的延命及後代千秋,現在建商對於現金的需求還是很缺的...
沒那麼高啦~土地成本+建築成本+銷售及廣告成本+利息支出+利潤=售價.自己蓋房子並不一定最省,大多自己蓋是可以求品質及"合理"的價格,自己蓋一棟跟蓋一批的成本一定不同啊,只是看到那些開芭樂價的心裡就不太爽買而已,不管怎麼算實在都算不到那種開價.
巨象車很大 wrote:一般建商抓毛利是40...(恕刪) 巨大...建商那麼好賺,那你怎不自己蓋來賣,你可以先親朋好友找找,集資個一千萬,一年後就變一千四百萬啦,二年後就變一千九百六十萬了再加油幾年,你就可以變鄭欽天第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