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買屋前先看]大高雄地圖(有各大眾運輸路線)

[買屋前先看]大高雄地圖(有各大眾運輸路線)


買屋如果不常上北部去---那首選就是鳳山區(橘線),日後是新行政中心

如果很重視購物血拼---那買在漢神巨蛋(R14、R15)附近的大樓較保值,透天你找的到便宜的也行

想要大空間、透天新屋---仁武的日大建設新屋可以買,3年後仁武會改變很多


好市多(Costco)已經有兩家,不過也不是非得每天去逛。

離高榮、高醫開車不要超過15分鐘,
就醫也是方便的多。

高雄的大賣場(家樂福、大潤發、愛買)東西都比台南的貴,
所以附近有就好是哪一家都差不多...

現在全聯社都開進社區中,
只要有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社,
基本上生活機能都不差...

台糖楠梓店內已經有宜得利家居,
大樂明誠店內也有,
附近生活機能都還不錯...


真的要賭在美術館區,
先想想自己適不適合再說...


高雄市除了靠近鳥松火葬場那邊氣場比較差、哈瑪星容易淹水之外,
其它地方都還蠻適合住人的...

2011-12-09 16:33 發佈

巨象車很大 wrote:
3年後仁武會改變很多


有困難唷~

基本上除了多那不好上下的交流道外,仁武住宅基型就是那樣,最多就是多了幾間全聯跟小7
巨象大說得不錯,
不過新行政中心的位置現在還言之過早,
八字遠遠都還沒有一撇

如果僅從投資房產或買地的角度,
不是很在意通勤時間,
夠便宜且有潛力的地點當然可以優先考量

不過絕大部分人買房,
任何階層都不會希望離市中心、工作地點、習慣生活圈及社交圈太遠,
這就大幅影響了房市的供需關係,
前金、新興、苓雅、鼓山(瑞豐地區)、三民(河堤)、新左營、新前鎮..等
這些地理位置較適中且開發度較高的原高雄市區或熱門重劃區(廣義市中心)自然平均房價就會比較高,
但相對於差到很多倍的建地價格,房價平均只高一些難道就不合理嗎?
台北市目前前三名(信義、大安、中正)的行政區整體房屋均價可是整個新北市的房屋均價的3倍有餘,
土地價格則超過10倍,
很多人抱怨台北市市中心房價太高,
但是距離不算遠的新北市還不是有很多有捷運經過的行政區平均房價很低,
重劃區而言,商業發展普遍都不輸鳳山文山特區,平均屋齡普遍也比台北市低不少,
然而當初因為不算太大的價差而沒有選擇買在台北市熱門區段而移居新北市的人幾乎都後悔了,
因為10~20多年前根本也沒有多少人想到房價與地價因供需關係的影響,
最後會有如此極端的差異

至於捷運宅的定義其實嚴格來說應是車站出口400公尺(步行5~6分鐘)內,
超過此距離就會想用其他交通工具轉乘或直達,
生活機能則是首重步行生活機能(200公尺內必須有小型商圈),
次重非步行生活機能(1~2公里內有中或大型百貨商圈及夜市)

以買大樓為例,
只強調那個區塊好,那個區塊不好其實太過攏統,
例如不少人對於鼓山瑞豐地區中的農16/美術館的區內生活機能還停留在N年前的印象,
所以看到最近的區域房價自然會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農美區這個高雄原市區唯一的都審區(高級住宅及商業複合區)範圍不算小,
除了周邊部分的傳統或新興商圈,地理位置上也是屬於大巨蛋生活圈(瑞豐商圈)的一部分,
至於區內主要商圈發展較快的路段集中於:
明誠路(三、四路)、中華路及美術東二路(南、北)兩側,並往附近延伸,
鐵路地下化後,兩個新台鐵捷運站旁的馬卡道路也相當有潛力,
同區而言如果偏偏選在離上述路段較遠的地點自然會覺得步行生活機能還有待改善,
有空時去那附近多繞繞就可以看出

話說回來買房除了物件本身條件外,
交通、學區、環境、休閒(景觀)、生活機能、市場供需關係...等通通都很重要,
如何取得平衡才是重點,
特別是前四項的客觀條件是很難隨著時間再改變的,
所以市區內像美術館區這種四項全部都不錯的熱門區段會在市場上成交量最大,
價格屢創新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例如版上有位網友上個月才簽約買一間高樓層四房,
部分更便宜或好議價的其他建案我也曾建議他去看過,
但他比較最後還是喜歡美術館北區城揚(北京)的美x岸(距離R14巨蛋站約1.5km,3.5年屋),
室內31.x坪(不含陽台)+平面車位,
也是談了很久才以近950萬的總價成交,
誰說三京較新且規格較好的建案就會比太普或福懋的建案便宜?
影響價格的因素實在太多,
可見不管哪個區塊,
只要物件本身條件夠好,
自然就會比較搶手,
會有比較大的機會保值甚至增值

alumee wrote:
...任何階層都不會希望離工作地點或習慣生活圈太遠,
這就大幅影響了房市的供需關係,
前金、新興、苓雅、鼓山(瑞豐地區)、三民(河堤)、新左營、新前鎮..等
這些地理位置還算適中且開發度較高的原高雄市區或熱門重劃區自然平均房價就會比較高

至於捷運宅的定義其實嚴格來說應是車站出口400公尺(步行5~6分鐘)內,
超過此距離就會想用其他交通工具轉乘,
生活機能則是首重步行生活機能(200公尺內必須有小型商圈),
次重非步行生活機能(1~2公里內有中或大型百貨商圈及夜市)

以買大樓為例,
只強調那個區塊好,那個區塊不好其實太過攏統,
例如不少人對於鼓山瑞豐地區中的農16/美術館的區內生活機能還停留在N年前的印象,
所以看到最近的區域房價自然會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這兩區範圍很大,主要商圈還是集中在部分路段,
農美區那帶現階段商圈發展最快的路段是:
明誠路(三、四路)、中華路及美術東二路(南、北)兩側,並往附近延伸,
鐵路地下化後會多個馬卡道路,
有空時去那附近多繞繞就可以看出

話說回來買房除了物件本身條件外,
交通、學區、環境、景觀、生活機能、市場供需關係...等通通都很重要,
如何取得平衡才是重點
(恕刪)


+1.......
講的很中肯.......
要達到圖中的目標不容易吧!
小弟個人的想法,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應該是以學區為重!
這樣也比較保值!

alumee wrote:
巨象大說得不錯,
不...(恕刪)


馬卡道路 地下化後 應該還 隔個生態路廊
路又大條 會不會不好做生意
看了一下各大眾運輸路線,
只有一條BRT佛光山線有經過仁武
實在看不出來會有多少改變?!

Bailysu wrote:
巨象車很大 wrote:
3年後仁武會改變很多


有困難唷~

基本上除了多那不好上下的交流道外,仁武住宅基型就是那樣,最多就是多了幾間全聯跟小7
YO
巨象車很大 wrote:
買屋如果不常上北部去...(恕刪)

這張地圖真的會實現嗎?

White bear wrote:
這張地圖真的會實現嗎...(恕刪)


餅先畫大一點再說....
能不能實現...是一回事
會不會虧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樣才能混水摸魚.....
活得長長久久..........
其實我還滿期待的!!

151515151515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