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2011-11-19 10:27 發佈
看這統計
人口由南高雄向北高雄移動蠻明顯的
每次下班
中山路往北高雄之博愛路上車輛很多
早上上班則相反
年收入120萬=月收入10萬=月繳貸款3.3萬=貸款600萬=總價大約800萬。
市區內800萬的透天不好找吧。

人口負成長,飽和的市中心會因人口壓力舒緩而更適合居住。
人少的郊區會因為人更少而導致商業無法生存,生活機能、公共建設與就業機會更糟。
所有人口負成長的國家,都造成人口更加集中在都會區。
郊區的透天是蓋給有錢人渡假的,口袋不深的人千萬別為了住透天跑到郊區去。

狂人夢 wrote:
看這統計人口由南高雄...(恕刪)


不對吧
數據是顯示東高雄人口增加最多喔
買透天前幾年我也曾考慮,
真的要預算充足,
因為地點夠好又便宜的幾乎都是屋齡不小的連棟騎樓式加強磚造(主結構)建築,
外觀不佳及結構不強也就算了,
銀行以加強磚造耐用年限僅有35年來計算,
非獨棟的土地價值也不高,所以貸款額度有限,
整個打掉重建不行,
整修加蓋也不划算,
若是純住家感覺比較像是貴很多的立體版舊式公寓,
在高雄等到都更獎勵的機率實在太低,
所以當時也只考慮一樓能當店面(非車庫違法改建)且地點不差的透天店住,
但說真的房價低的時候緊氣就不好,
店面租金行情也不好,
所以並不容易抓到下手的時間點

巨象車很大 wrote:
2011年10月底高...(恕刪)
很多人都搬到鳳山去

是因為鳳山的房價比較便宜嗎?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鳳山地區人口增加也很快速
房價便宜的理由是其中之一
但最大的原因我覺得是整體空間發展性高
畢竟高雄過去的重心一直是在南高雄
比較飽和 相對的舊屋也多 市容就很難改變
北高和鳳山(文山特區)新屋多 公園綠地的密度高
市容好相對也會比較吸引居民遷入
就數據的解讀
用更長的時間軸來看比較準

基本上傳統南北高雄的區分早已失據
就都會區而言
應該已演化成北、中、南及東高雄
各有其副都會的地位

而傳統的南高及特定區位的北高(現在應該叫中高)
新房地價格帶已是少數人的市場
所以往北及東發展
已是必然

對更偏郊的"高雄市"而言
在交通發達之後
其實是把就業年齡人口往都會中心帶
一般會認為鄉村造大馬路會給地方帶來無法想像的發展
這樣的思維要調整
交通會帶來商業產業的轉變
農村的策略通常是降低土地交易的門檻
而不是解決農村產銷的不公平
看地方居民自己因應的能力
但把年輕人往都會送幾乎是定律了
還會吸引一些都會的人進去圓"鄉村夢"
通常是把當地房地價格墊高(供給需求開始轉變)
到一個程度後
原本的當地人
會發現買不起新的房地
台灣許多城鄉發展都有這樣的案例

HaHaSue wrote:
很多人都搬到鳳山去是...(恕刪)

是沒錯!
但是赤山一帶的房價
已經不比漢神巨蛋R15附近低多少
房價有相對性
進場要想想

有時候以為便宜並不是那麼便宜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