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841592 wrote:
感覺高雄很少這麼嚴...(恕刪)
印象中,80年之後,至少還有兩次
露娜西 wrote:人家都打那麼明白了,你看不懂中文字?高雄市區就一個地方時雨量超過100mm ==> 前鎮觀測站結果淹水的部分在前鎮周邊而已嗎??是不需要太多口水 但是也不需要太過於護航..(恕刪)
ailaug2 wrote:
鳳山人、高雄人大都知道高雄縣有座澄清湖。澄清湖風光明媚,盡人皆知;也有人知道澄清湖因產大貝而被稱作「大貝湖」。與「大貝湖」僅一條馬路(大埤路)之隔,有一洩洪渠道相通的「小貝湖」,具有蓄納「大貝湖」水位滿溢時的蓄洪功能,現在都不見了。
原先的「小貝湖」,先是被王永慶向高雄農田水利會買去十幾公頃,填土蓋了現在的高雄長庚醫院,還有一大半的水域,現在也完全填平,蓋了高雄縣政府於八十四年十二月落成啟用的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要想找回「小貝湖」的影子,可能的話,只好向記憶深處尋找,或從照片去回憶了。 在日治時代沒有興建「大貝湖」自來水廠以前,「小貝湖」就是赤山地區數百甲農田的主要蓄水埤池,除了聚集四周小高地在雨季流入的雨水之外,相傳「小貝湖」原為一處天然湧出泉水,地理師認為這是「龍穴」泉源,終年不涸,是早年赤山地區農田的灌溉用水來源。「小貝湖」的出水口則被稱為「龍喉口」。
在田野調查中,高雄縣縣議員鄭水池指出,「龍喉口」的位置就在長庚醫院西側,在他還是孩提時代,經常邀約鄰居玩伴,夏天到引導「龍穴」湧出泉水的大涵洞內玩水,像探險般出入導水孔道,泡水消暑。現在唯一可以找到導水渠道「龍喉口」的蛛絲馬跡,只是長庚醫院西側停車場,與文山國中前馬路旁交界的一條幾近乾涸的排水溝,雨季用以渲洩上方雨水,經大排水溝(以前還算得上是一條小溪),轉到文山國中正門前「文山橋」的下方,再繞過正修工專校園後面,經濱山街,再轉八德路二段、文清街而流往赤山舊部落附近的農田,在地勢上,赤山(含文山社區)比「小貝湖」的水面還低。
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濱山街以下地區,每逢豪雨,經常鬧水患,最主要也是因為「小貝湖」的水域面積縮小了(在長庚醫院填土之後),蓄洪量減少了。更嚴重的是,勞工育樂中心填平「小貝湖」,來自澄清湖水源區的雨水,不再有「小貝湖」蓄洪,民國八十三年的八月十三日一場數十年未見的豪雨,導致澄清湖水面上漲,溢出的洪水夾著黃土,將濱山街當作洩洪道,一連數天,附近數百戶一樓居民天天泡在水裡,擔心地下室洪水倒灌,汽車泡水報銷而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