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4-01-03
News記者蘇彥菱/整理報導
近來房市多空消息交雜,專家學者不斷預測「房市即將泡沫化」,然而,就目前看來,房市沒有泡沫化,房價仍處高點。對此,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欣民表示,專家學者預測頻頻失準,其中最大原因在於,將過去經驗套用到現在的景氣,其常用的3項指標早已不符現狀,若不做修正,再多的眼鏡都不夠破。
專家學者常用的3項評估房市泡沫化指標,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欣民指出,用這些指標比對過去經驗來預估,早已不符現況。
1. 房價所得比
就此,據《聯合報》報導,張欣民從學者專家最喜用的3項指標切入。首先是「房價所得比」,即所謂「購屋痛苦指數」,台灣早已超過合理的5到6倍,而且還年年創新高,何以買房愈來愈痛苦,大家仍踴躍將資金投入房市?
張欣民指出,主因是從平均所得的觀念,其實並看不出市場上資金動能強弱,以及民眾購屋的心理面。
2. 房價租金比
其次是「房價租金比」,即用花幾年租金可買一間房子,值得注意的是,該項指標台灣在國際排名是敬末陪坐,卻仍抵擋不了民眾買房的意願?他認為,由於低利,加上近年來房價漲幅都頗大,放個幾年再賣都有不錯的獲益,自然受保守買家青睞。
3. 空屋率
再次為「空屋率」,弔詭的是,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國內空屋率早已破表,空屋量高達156萬戶,不過根據最近營建署發布的數據,只有86.3萬戶,張欣民說,這不只讓學者專家的擔心變多慮,更讓市場認為空屋並不如想像中的嚴重。
綜上所述,張欣民指出,以上述指標來看,比照歷史經驗,台灣房市早就泡沫破滅了,而且應該破好幾次了,不過就目前為止,反而是學者專家的眼鏡跌破一地。他還說,有鑑於此,現在大家都學聰明了,將時間押後到2015年,因為這一、兩年市場變壞的機率高於變好,反正沒有一個市場是「只漲不跌」,空方只要持續押寶,總會有講中的一天。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