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高雄捷運是失敗之作吧

好不容易交稅金蓋個捷運給人搭,台灣還是有人要機車來當主要交通工具(噪音,空氣污,車禍受傷)沒有駕照的一堆。可憐的人啊…也請你去看看日本德國啊(全國鐵道化)沒有城鄉大小眼。寧願給政府亂花預算也不要蓋捷運,怪怪的某一半台灣人。坐一次高雄的公車你會發現人生如此美好。
Skywalker7 wrote:
請問:高捷的附加價值龐大在哪裡?
1.捷運站內一位難求的商舖,來到高捷,卻僅能租給家庭理髮?

你最好親自跑一趟高捷看看!
現在站內商店僅能租給家庭理髮...
話不要說的太武斷
2.市府一句話說高捷不能倒,所以就咬牙與高捷修約要全民買單?

倒了又是會怎樣~高捷1800億政府出了1500億
頂多剩下的部分高雄市政府再出錢買回
然後高捷成為北捷的營業模式
只是高雄市政府不想這樣做罷了
能讓民間大股東繼續經營幹嘛自己扛
跟高鐵相比高捷根本小菜一碟
3.增列預算補貼營運成本高的捷運,結果最基本的公車路網卻不發達?

不會爬就想要飛了
公車路網跟高捷剛開始營運時已經有在進步
捷運搭乘人數每年也穩定增長
只要日均人數達19萬現金流就可打平
4.人家的捷運沿線是寸土寸金,來到高雄,卻是商家關的關,逃的逃?

那最近才開幕的金鑽夜市那些人是?
5.台中蓋捷運,就說會成取代高雄成為民眾的箭靶,這心態就不酸?如果不會呢?或者說,如果屆時台中一條運量逼近,甚至大過高雄兩條捷運運量(+一條輕軌運量)的總合呢?

我是依酸民的心態來模擬到時候的情況...
我正常的發言可沒酸過中捷甚至還幫中捷說話
以高捷的成長比例5年後應能達到日均20萬以上
平心而論5年後中捷只有一條中運量綠線能超過?
以上這就是所謂的附(負)加價值?

高捷的附加價值那有這麼狹隘
觀光的效益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就說了外國人來台灣首選的都會區就是台北跟高雄
觀光局統計資料中"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也有數據
旅客主要遊覽景點所在縣市台中市排到11名還輸給桃園縣
觀光客為什麼不去第三大都會台中...就公共交通不方便阿!

理性批評高捷,是要告訴我們的民眾,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的道理!跟什麼重北輕南沒關係!不要什麼東西都要泛政治化來聯想討論!大家就事論事!如果不希望它營運難看,就拜託市民多支持捷運,盡量搭乘捷運讓高捷能永續發展下去!台灣沒這麼多錢可以這樣不分輕重緩急隨地方政治人物這樣亂搞!

高捷絕對不是錯誤的政策
台灣虧錢的建設高捷還排不上檔次
有些人就希望高捷快倒是其心可議
依這個邏輯台中市也不應該蓋捷運阿
這就是台灣進步不了的原因只看眼前小利
卻不想長遠發展之大利
王國人才 wrote:
你最好親自跑一趟高捷看看!
現在站內商店僅能租給家庭理髮...
話不要說的太武斷


是真是假,建議你去看看...


王國人才 wrote:
倒了又是會怎樣~高捷1800億政府出了1500億
頂多剩下的部分高雄市政府再出錢買回
然後高捷成為北捷的營業模式
只是高雄市政府不想這樣做罷了
能讓民間大股東繼續經營幹嘛自己扛
跟高鐵相比高捷根本小菜一碟


問題是政府根本沒本事讓民間股東自己扛,市府是被小股東逼的,不懂嗎?市府對民眾說法是"捷運不能倒"來為修約找台階下,事實上市府是啞巴吃黃蓮,慷人民之慨... 天底下哪有給人訂約招標又事後修約的道理?
比方說:你租房子給房客經營店家,他虧錢付不出房租給你,你會跟他重打契約,甚至你掏錢再投資它,讓它繼續賠錢經營?如果是BOT就必須按BOT模式來經營管理;如果是全國營,就國營方式來管理,兩者是不一樣的道理!不然高捷也可以學高鐵漲票價,來達到損益平衡,問題高捷敢嗎?市民願意嗎?市府別當納稅人是傻子,借錢還錢是早晚的問題!弭平不了就是要後代來為前人種下的惡果來代償.

王國人才 wrote:
不會爬就想要飛了
公共汽車路網跟高捷剛開始營運時已經有在進步
捷運搭乘人數每年也穩定增長
只要日均人數達19萬現金流就可打平


希望19萬真能打平...假設北/高捷運每公里造價是一樣的,彼此經營模式也是一樣的.
簡單算,不知道為何高捷號稱19萬人次/日就能損益兩平的依據為何?
北捷115.6KM 170萬人/日,平均每公里運量 14705人/KM
高捷42.7KM 17萬人/日,平均每公里運量 3981人/KM
如果每天19萬人次,高捷就能賺錢,那北捷不早就賺翻了!?問題不是說北捷也在小虧嗎?那高捷為何19萬人次就能賺錢,捷運公司是怎麼算出來的?我不相信19萬人就能賺錢的說法...

王國人才 wrote:
那最近才開幕的金鑽夜市那些人是?

有金鑽夜市而後有捷運?有人會因為要去夜市吃蚵仔煎所以支持在夜市旁要蓋捷運站?別鬧了!

蓋不蓋捷運主要還是要看需求量!
<blockote>Skywalker7 wrote:
是真是假,建議你去看...(恕刪)
奇怪了,高捷是好是壞也沒花到您口袋的錢,
不知天空行者大是在不爽什麼呢?

lvin0128 wrote:
奇怪了,高捷是好是壞也沒花到您口袋的錢,
不知天空行者大是在不爽什麼呢?


他可能是為了要省錢~~

這樣政府就能分錢給他~~

到時他就不用上班了吧~~

王國人才 wrote:
倒了又是會怎樣~高捷1800億政府出了1500億
頂多剩下的部分高雄市政府再出錢買回
然後高捷成為北捷的營業模式

當初會採BOT的模式
就是政府不想出錢
所以才採BOT
結果政府出了85%
然而才出15%的民間
竟然可以主導整個高捷
這不是很奇怪嗎?而且也很不合理
假如是你出了85%的話,你會願意讓只有出15%的人來主導整個案子嗎?

以土木工程的利潤約20%計算,
你知道原始股東光是承攬土木工程就賺了多少錢嗎
而且等到經營不下去了,
才要政府買回(也就是用全民的納稅錢買回),
有這樣不合理的事嗎

王國人才 wrote:
捷運搭乘人數每年也穩定增長
只要日均人數達19萬現金流就可打平

以每人通行費約30元計算
19萬*30*365=約20億(1年的收入)
90年才1,800億
要90年才可以達到興建成本,還不含人事,維修,營運等費用
所以你覺得日均人數達19萬,便可以打平,有可能嗎?
再者,以北捷每日約1百多萬的人次
都只能負擔人事,維修,營運等費用,
還不能提折舊,
所以高捷如何損益兩平

當初高捷會採高運量,
純脆是面子問題,
認為不能輸台北,
結果現在才嚐到苦果

王國人才 wrote:
高捷絕對不是錯誤的政策
台灣虧錢的建設高捷還排不上檔次
有些人就希望高捷快倒是其心可議
依這個邏輯台中市也不應該蓋捷運阿

我覺得高捷很方便,
但是捷運蓋在台中及高雄
絕對是政治問題,
否則,若以可行性來看
絕對只有雙北有條件蓋而已
(當然,所謂的鶯歌線,北環線,淡水輕軌也是政治掛帥的,蓋了也是虧錢)
因為,可以不計算興建成本,
但至少後續的收入要能與維修及營運打平,不是嗎?
否則要用全民的錢一直補貼,
這不合理吧

或許有人會問,
台鐵每年也是虧1百多億,
為何不停止營運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根據監察院100年8月9日糾正台鐵的案文)
1:台鐵光是退撫金,每年就占了6,70億(就是付給退休公務員的錢)
2.有關票價自84年9月16日至今逾18年未再調整
3.受限國有財產法及鐵路法之相關規定,無法提高資產開發收益
(也就是無法如高鐵一樣,可以隨意的賣土地)
4.老人及身心障礙優待,每年約虧7億元
5.服務性路線每年約虧8億元(也就是考慮偏遠地方民眾搭乘,如集集線,平溪線等)
5.台鐵每日搭乘的人太多了,不能隨意停止(每天約60萬人次,每人次平均搭乘里程數為46公里)
雖然,我一年坐不到10次,但當你需要時,就會覺得很方便!
是不是失敗,也許10後會有不同的評價,也說不定!
另外,捷運是對 自由行的觀光客 最實用的交通工具!
你要是去國外坐過公車,你就知道,研究公車路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再者,公共建設好像不應以 "賺不賺錢" 來評量成不成功!
全台灣只有台北能有捷運的邏輯很奇怪
歐洲日本不是一大堆小城市也有捷運嗎?
我住高雄10年 才在上個月做一次捷運..發現一家賣茶葉蛋的.<好像是市議會站>其他商店好像都關著
把北捷延伸到高捷, 不就解決了虧損的問題, 也不會被台北天龍人罵!!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