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606 wrote:看了今天聯合報的社論...(恕刪) 第一:聯合報的立場本來就是專找高雄的麻煩(正如自由時報專找台北的麻煩)第二:售租的狀況不佳,恐怕除了台北,全台都一樣~第三:房價漲也罵,跌也罵?第四:中央公園捷運站旁舊建築物已有投資客高價收購房地,未來行情有很大想像空間~
t1606 wrote:看了今天聯合報的社論...(恕刪) 當很多人買不起高雄一坪五十萬起跳的房子時,連感概都不要感了,永遠用租的,一輩子買不起。小弟也住台北二十年左右,覺的台北房子泡沫化已非常嚴重,更好笑的是很多人覺的這樣一坪五十萬太少了,最好一兩百萬起跳最好,五十坪房子要五千萬到一億,試問,有多少人買的起????? 台北已泡沫化到這樣,居然有些人覺的這是進步才會這樣,那舉一個例子好了,老美也漲了好幾年到了泡沫化後,結果現在跌到低點仍很少人買,走入日本後塵,世界各國目前都在輪流泡沫,台灣一定會輪到只是這兩年內不知道幾時。不可否認的,這裡的房仲實在太多,都一面倒向最好可以永無止境的泡沫化(反正對他們沒差頂多再換工作),但對台灣就差很多了,為了台灣前途著找想,還是升息吧,不升息的話,漲的愈高,絕對死的更嚴重。套一句西洋人說的話:" 事情"本身是很少變動的,唯一會變的只有人心。這裡把事情改成"房價"或許會較貼切。
在高雄幸福生活的人是無法理解貪婪的台北人的想法六七百萬買個幸福窩生兒育女並不是它們的第一順位它們的所有邏輯都帶著投資的觀念所有光是六七百萬在15年後剩下三百萬他們就無法忍受了你看台北連學區都深具投資價值你可能會想那不是建商的賣點頂多是加分而已 那裡有價值那你就錯了台北有些人把房子的戶籍拿來出租讓想要進入該學區的小孩能如願進入夢想的學校就讀這都能賺錢 好的學校附近每月租金可以高達NT10000你說這房子的商業價值夠高吧高雄在人沒這麼精 所以房價不會有這種價值 這不是地多地少的問題有空來台北走走你就懂了在高雄你看覺得菜市場是賣菜的台北的菜市場還有攤販是賣房子的有趣吧
台北房價不合理..是個問題, 政府要負責但重點是高雄進步不起來,沒工作機會才是主題,並不是高雄房價會不會保值,住的開心很重要但是這麼多高雄要到北部工作,合理嗎...一個直轄市弄作這樣,還沒問題嗎.雇主打壓勞工,工作很久薪水不調,某些公司褔利很好,但大多數的...是怎樣的情況褔利好的人不會懂的...重點...高雄沒被重視...很久了...不合理在這裡..大家有工作,薪水高一點,房價高一點,大家還是很高興的.至少你的資產是跟著通膨一起.台北跟其它縣市是不一樣的地方...有錢人太多...房價太高,泡沬...是另一世界的事,我們管不著只要高雄好..就好了..不能安於現狀..
> 但重點是沒工作機會才是主題,其實那又是一體的兩面高雄房價不高..對買屋人來說..負擔比台北輕鬆多了但缺點是工作機會少...如果今天高雄發展起來了..工作機會變多了..同樣的..天龍國的投資客也會開始蠢蠢欲動..也不可能放過高雄炒地皮的機會那..到底是要讓高雄發展起來好呢? 還是維持現狀好呢?唉..真是好難選擇..
就如某位名人所言"房子已演變成商品,所以才會如此"我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是:1. 任何土地都是國家的,沒有私人土地,也就是土地不能買賣,每位土地使用者向國家租用,每年交租金,沒有土地稅了2. 只能買賣地上建築,而且地上建築價值按照年齡逐年遞減,這必須是政府來制定統一折舊率,不分建商不分地段3. 地上建物的價值以建照發給日附近一年之建材成本計算,由政府將歷年建案之成本價值統一公告4. 買賣成交價必須報給政府管理單位核准才能過戶,而成交價格就是公告價值的折舊價值例如地坪20坪,建坪80坪的透天,土地不能交易,買賣80坪,若95年建照,建材成本每坪6萬,其價值為480萬,經過4年了,折舊以汽車來算,就只剩下480*0.7*0.7*0.7*0.7=116萬,所以買賣成交價就是116,多1元也不行,若屋主被檢舉私下超收,則罰鍰為"超收價"*10000倍以上若能實施則實為老百姓之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