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jia wrote:
不知道是否已有解答,...(恕刪)
cgbvcchao wrote:
類似的問題像是電梯,
請問住3樓的和住30樓的,電梯維修費是否要出一樣?
說一樣的有一樣的道理,
要說不一樣的,我相信更有道理,
但是,哪個社區電梯費用會因為樓高不同產生收費差異?
...(恕刪)
您說的,好像我以前一個同事鬧的笑話,新買房,單身,還買大坪數,就不爽要負擔較高的電梯維護費。
他在社區大會吵,還自我感覺良好,還到公司說給我們聽,我們把他當笑話,後來有同事故意糗他,建議他,您們大樓電梯應該設體重計與影像識別,並裝電腦,計算每個人用電梯次,每月並依體重與跑多少樓層計算費用。
結果他小子還會回說,電梯啟動電流會較大,會....所以....。
大家都聽不下去了,碰到這種唸理工唸到腦袋秀逗。
目前這種方法是最符合一般整體公平性且兼顧單純的算法。
你要搞得複雜也可以,那低樓層的是否也可提出減免公電費,訪客算人頭計費,還是使用公設來算大家進入大廳開始刷卡計時,倒垃圾次數也來算,到甚麼垃圾也要統計算一下,每戶住多少人要公開出來統計,使用到秘書收包裹的次數也統計收費........沒完沒了
omniyeh wrote:
大哥,您說的雖是沒...(恕刪)
我想這個討論串,我們一開始應就先距焦在「公不公平」,而不是「有沒有其它聲音或抗議」
今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由其台灣民粹成長的這麼高漲,沒有一個政策或方法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
所以我才說,如果就「結果」面來看⋯⋯其實這是一個積非成是的舊習慣。
就有如其它層說的,如果今天要用「坪數多少」來看費用⋯⋯那「投票權」是否也要依坪均的大小而有所加權?
那如果今天是套用到政府的選舉呢?有錢人可以多投幾票總統?
所以看一個問題,要先回歸到本質去,拿掉那些民眾的聲音,拿掉那些利害關係,而這個「數字」本身是代表什麼?
這才是重點。
所以,不要再說「公設30%,一百坪有30坪公設,五十坪只有15坪公設」。這是被舊建商和舊觀念綁住,其實大家能使用的最高大小都一樣⋯⋯而支出的三項最大的需求中,也和人數的多少無關⋯⋯
PS:當然,如果以「土地持分」來看,也是一個解決,反正大家都依比例調降了。但⋯⋯持有土地較大的,要說話比較大聲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