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高雄準備好了嗎?


拍拍的 wrote:
...我剛出社會就是在高雄找了第一份工作薪水只有35K...(恕刪)

是誰說南部薪水低的? 一般人北部要找第1份工作薪水35K, 不要說現在, 10年前可能也很難!

EVAAIR2012 wrote:
高雄創稅能力一直以來...(恕刪)



我文章中並沒有提及高雄捷運的運量沒有提升,而是說經過5年多來沒有"有效大幅提升"運量"。
然而,一條高耗資的捷運蓋下去,運量逐年有提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沒值得好驕傲的。問題是,規劃興建捷運之前的運量評估是否如預期準確,地方既有道路建設是否不足,以致於民眾對於大眾運輸工具的依存度是否夠高,市府捷運公司的營運成本效益分析,甚至對於中央分配其它地方政府的財政是否產生排擠,也應該一併考量!否則只是間接排擠到其他更需要建設的縣市財政分配...這就像是父母硬是借大錢給資質不高的小孩補習,但這學生卻可能仍無法出國比賽為國爭光一樣的道理;與其如此,不如針對小孩的強項,全力發展其志趣,或許更來的有機會...這或許不中聽,但真的需要大家平心靜氣的宏觀考量與思考一下!

另外要說明的是~~~
1.論各縣市創稅能力,桃園確實是全國第2。(僅次台北市)
2.論各縣市負債,桃園排名全台第7。(第1高雄市,第2台北市,第3台南市...)
3.論各縣市人民平均負債,桃園縣排名全台第16。(第1高雄市,第2苗栗縣,第3台北市...)
4.論工業污染桃園縣名列前矛。(縣內工業區全台最多)
5.論人口,桃園縣是全台目前直轄市中,除了台北市/台北縣之外,人口未經縣市合併,單一縣市突破200萬。
----從以上得知,說起來桃園才是最悲情的縣市!而高雄市及苗栗縣恐怕是花錢花過頭了!
用白話舉例來說,桃園縣是...
吼你糟蹋(工業污染在桃園),嘛賺錢吼你開(上繳稅收),厝破你不管(縣內道路規劃差,市容NG),還在厝內做停車場收錢吼人用(桃園機場),夠一直吼你做小三(非直(省)轄市編制),小孩一堆你也不養(縣內人口多),還要一堆窮小孩賺錢來養你的大房(北/高)及二房(其他直轄市),把它們家裡蓋得漂漂亮亮,三不五時還聽大房二房靠凹說:錢還不夠用!你如果是小三(桃園人),你豈不可悲?
現在老公才回來家裡說要擴大自家停車場(航空城),說要收租賺大錢給大家用,小三(桃園人)都還半信半疑沒講話,大房二房卻搶著說:麥嚎小,小三是賤命做不到,不可能,如果要蓋停車場(機場)我家也要蓋,結果又各自搞了一堆沒賺錢的停車場(機場),到最後還是要小三的機場賺的錢來補貼他們...

說起來,起碼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過去這幾10年來還沒被中央當成小三..最悲慘的應該算是新北市及桃園縣吧!很多民眾常隨政治人物起舞,誤會中央有所謂重北部輕南部,包括過去的我在內,等到了北部工作生活多年才發現,頂多就是獨厚台北市(個人認為首都無可厚非)。至少在省府時代,中央規劃其實是滿公允的,北中南都設有地區中心城市(直/省轄市)的規劃,只是隨著大環境的變遷,政府有必要重新調整。如果中南部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還是不能改變人口北上遷移的態勢,甚至調整心態,順應時勢去支持中央加強建設最有可能成功的戰略項目,非要強取豪奪有限的政府財政資源,我想台灣恐怕很難再有契機發展,頂多就是靠大陸客的觀光效益了?

我不是台北市人,但我仍會支持台北市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區域中心城市!(畢竟它是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浮上國際檯面的都市)。當然我也希望高雄市不要愧對它是全台第一大港都城市的封號,發揮它既有的港埠及重工業競爭力,但城市的競爭力絕對不是靠著蓋貴死人不償命且無營運績效的捷運系統,不是靠著馬路大,行道樹多,大樓多,華麗不實的煙火,以及所謂全亞洲最大的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等硬體建設,而是那些讓國際友人一到這城市就顯而易見的城市差異性,是那些在其他類似港都城市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人。既然高雄市是工業,港埠,造船大城,市府單位就應該繼續發揮它的城市特色,對國際招商引資那些對其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以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台北金融貿易中心的作法,奢求國外企業在高雄設立所謂金融總部或企業總部,個人認為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小小的一個台灣島,電子化的環境,豈有需要出現多個金融中心?況且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從事金融業,真正對人民就業有幫助的其實是那些圍繞在中心產業的衛星中小企業。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某些城市花了太多錢做了太多不必要的建設(如超大公園/蚊子捷運/透天厝重劃區/有LED路燈還加掛發光路牌...),過於包裝城市,華而不實的營造城市進步的假象,而那些建設卻不能提升人民的實際就業。
高雄市經過幾10年的發展,目前城市的基礎建設及其市容已顯完善,目前要靠的不是市府的舉債建設開發而是市府要思考如何引進外資協助其開發既有優勢產業並走出一條與台北差異化的城市格局,一味的搖著重北輕南的口號,要求中央要讓高雄好還要更好,或違背大環境變遷,意圖複製或反轉台灣的政經中心,甚或自私的忽視其他更有潛力能帶領台灣走向國際的縣市(其實它們更需要政府的資源挹注),最後倒楣的還是全台民眾。還是一句老話-------三個和尚挑水沒水喝!!!分工合作才有機會!!!
十幾年前高雄被人笑文化沙漠
現在文化活動開始多了
就改說浪費錢
高雄港是台灣唯一的大型國際港
但高雄港在過去的時間裡停滯了多久
中央政府有做任何的投資嗎
第六貨櫃中心拖了多久才蓋好
結果六櫃營運的第一年就有賺錢
反觀比六櫃更晚計畫的台北港
你看看她多久之前就已經完工
然後完工到現在一直在虧錢
搞得當初投資的三家航商到現在還在哇哇叫
這就是該死的台北都要有心態
硬要在八里外海搞出一座沒人要用的蚊子港
同樣的錢花在高雄
高雄港的排名應該還能維持在世界前十名之內
結果現在搞成這樣
這件事情不是重北輕南
要不然是啥



Skywalker7 wrote:
我不是台北市人,但我仍會支持台北市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區域中心城市!(畢竟它是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浮上國際檯面的都市)。當然我也希望高雄市不要愧對它是全台第一大港都城市的封號,發揮它既有的港埠及重工業競爭力,但城市的競爭力絕對不是靠著蓋貴死人不償命且無營運績效的捷運系統,不是靠著馬路大,行道樹多,大樓多,華麗不實的煙火,以及所謂全亞洲最大的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等硬體建設,而是那些讓國際友人一到這城市就顯而易見的城市差異性,是那些在其他類似港都城市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人。既然高雄市是工業,港埠,造船大城,市府單位就應該繼續發揮它的城市特色,對國際招商引資那些對其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以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台北金融貿易中心的作法,奢求國外企業在高雄設立所謂金融總部或企業總部,個人認為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小小的一個台灣島,電子化的環境,豈有需要出現多個金融中心?


你的觀念有很多誤解
高雄的捷運運量,和台北兩條線時期的運量差不多,造價也比台北便宜,
會虧損只是因為是BOT,要自行負擔土地和建造成本,和北捷由市政府買單並不同
台北是盆地地形,夏季悶熱、冬季濕冷且發展腹地有限,加上高房價高物價
把資源投注在台北才是浪費,在南部投資不但氣候好,腹地可以從屏東到雲嘉南
高雄更有機場和港口,陸續有外商來高雄投資,才是正確的做法
這就是為什麼當初日本要把高雄規劃為整個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心
高雄的命脈是 港口

但稅卻是中央拿 空氣/水污染跟被貨櫃車壓壞的馬路 中央有負責維修/整治嗎

如果把高雄港的收入 算進高雄市
高雄市不旦不會負債 還可以是全台灣最會創造稅收的縣市

不管政黨 高雄的民意代表都曾提出過 市港合一 的概念
但還不是一直被打槍

高雄早就準備好了吧
是中央還沒準備好放手
平心而論

台灣就台中 高雄 地理位置最好

台中居中 地勢較高 南北方便 往南復地大 適合當首都

高雄有天然港 往北往東腹地大 適合當商業大城

世界各個大城市幾乎都有港口 台灣卻逆勢而為

台北有啥??基本就是用錢打造出來的

桃園定義 是支持台北

重北輕南 定義應該是 重台北市輕其他地方

Skywalker7 wrote:
我想說的是,其實高雄...(恕刪)



你講的觀點很多都似是而非, 有故意誤導別人的嫌疑.

很好奇的一點, 為什麼人一到台北工作就變得如此的刻薄寡恩, 把生你養你的故鄉講的如此不堪, 把高雄總總的努力與進步通通視而不見??????????


說到高雄捷運, 我倒認為高雄市政府做的很好. 不管在外觀設計,還是時間規劃上. 我想你應該不知道現在在一些重要時間路段, 塞車非常嚴重且險象環生, 真不敢想像如果捷運還沒有開通, 那交通將會阻塞危險到什麼情況, 難道要象當初的台北, 等到交通情況很嚴重才在想辦法....??!!!

不管你是台北人,....或是真的高雄人. 其實你只要去過世界其它地方, 就會發現台灣真的不大, 實在沒必要分的太細. 從你的字裡行間, 可以強烈覺得你現在應該無法去感受高雄這幾年種種的努力與好的變化, 但還是希望你能放開心胸, 試著去感受體會別人的努力與進步. 如果你是台北人, 也希望你能展現出首都市民的泱泱大度, 不要跟其他兄弟縣市太過斤斤計較. 畢竟首都是享有全台最多資源的地方,是寵兒, 不是嗎?

我也曾經在桃園工作過 我覺得我的桃園同事很棒, 工作後都會一起去吃飯聊天 他們也會來我高雄家作客游玩, 隨然都是陳年往事, 回想起還是蠻有意思的. 其實高雄, 台中..桃園....大部分的人都很熱情..感恩的..




Skywalker7 wrote:
我文章中並沒有提及高雄捷運的運量沒有提升,而是說經過5年多來沒有"有效大幅提升"運量"。
然而,一條高耗資的捷運蓋下去,運量逐年有提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沒值得好驕傲的。問題是,規劃興建捷運之前的運量評估是否如預期準確,地方既有道路建設是否不足,以致於民眾對於大眾運輸工具的依存度是否夠高,市府捷運公司的營運成本效益分析,甚至對於中央分配其它地方政府的財政是否產生排擠,也應該一併考量!否則只是間接排擠到其他更需要建設的縣市財政分配...這就像是父母硬是借大錢給資質不高的小孩補習,但這學生卻可能仍無法出國比賽為國爭光一樣的道理;與其如此,不如針對小孩的強項,全力發展其志趣,或許更來的有機會...這或許不中聽,但真的需要大家平心靜氣的宏觀考量與思考一下!

另外要說明的是~~~
1.論各縣市創稅能力,桃園確實是全國第2。(僅次台北市)
2.論各縣市負債,桃園排名全台第7。(第1高雄市,第2台北市,第3台南市...)
3.論各縣市人民平均負債,桃園縣排名全台第16。(第1高雄市,第2苗栗縣,第3台北市...)
4.論工業污染桃園縣名列前矛。(縣內工業區全台最多)
5.論人口,桃園縣是全台目前直轄市中,除了台北市/台北縣之外,人口未經縣市合併,單一縣市突破200萬。
----從以上得知,說起來桃園才是最悲情的縣市!而高雄市及苗栗縣恐怕是花錢花過頭了!
用白話舉例來說,桃園縣是...
吼你糟蹋(工業污染在桃園),嘛賺錢吼你開(上繳稅收),厝破你不管(縣內道路規劃差,市容NG),還在厝內做停車場收錢吼人用(桃園機場),夠一直吼你做小三(非直(省)轄市編制),小孩一堆你也不養(縣內人口多),還要一堆窮小孩賺錢來養你的大房(北/高)及二房(其他直轄市),把它們家裡蓋得漂漂亮亮,三不五時還聽大房二房靠凹說:錢還不夠用!你如果是小三(桃園人),你豈不可悲?
現在老公才回來家裡說要擴大自家停車場(航空城),說要收租賺大錢給大家用,小三(桃園人)都還半信半疑沒講話,大房二房卻搶著說:麥嚎小,小三是賤命做不到,不可能,如果要蓋停車場(機場)我家也要蓋,結果又各自搞了一堆沒賺錢的停車場(機場),到最後還是要小三的機場賺的錢來補貼他們...

說起來,起碼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過去這幾10年來還沒被中央當成小三..最悲慘的應該算是新北市及桃園縣吧!很多民眾常隨政治人物起舞,誤會中央有所謂重北部輕南部,包括過去的我在內,等到了北部工作生活多年才發現,頂多就是獨厚台北市(個人認為首都無可厚非)。至少在省府時代,中央規劃其實是滿公允的,北中南都設有地區中心城市(直/省轄市)的規劃,只是隨著大環境的變遷,政府有必要重新調整。如果中南部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還是不能改變人口北上遷移的態勢,甚至調整心態,順應時勢去支持中央加強建設最有可能成功的戰略項目,非要強取豪奪有限的政府財政資源,我想台灣恐怕很難再有契機發展,頂多就是靠大陸客的觀光效益了?

我不是台北市人,但我仍會支持台北市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區域中心城市!(畢竟它是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浮上國際檯面的都市)。當然我也希望高雄市不要愧對它是全台第一大港都城市的封號,發揮它既有的港埠及重工業競爭力,但城市的競爭力絕對不是靠著蓋貴死人不償命且無營運績效的捷運系統,不是靠著馬路大,行道樹多,大樓多,華麗不實的煙火,以及所謂全亞洲最大的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等硬體建設,而是那些讓國際友人一到這城市就顯而易見的城市差異性,是那些在其他類似港都城市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人。既然高雄市是工業,港埠,造船大城,市府單位就應該繼續發揮它的城市特色,對國際招商引資那些對其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以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台北金融貿易中心的作法,奢求國外企業在高雄設立所謂金融總部或企業總部,個人認為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小小的一個台灣島,電子化的環境,豈有需要出現多個金融中心?況且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從事金融業,真正對人民就業有幫助的其實是那些圍繞在中心產業的衛星中小企業。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某些城市花了太多錢做了太多不必要的建設(如超大公園/蚊子捷運/透天厝重劃區/有LED路燈還加掛發光路牌...),過於包裝城市,華而不實的營造城市進步的假象,而那些建設卻不能提升人民的實際就業。
高雄市經過幾10年的發展,目前城市的基礎建設及其市容已顯完善,目前要靠的不是市府的舉債建設開發而是市府要思考如何引進外資協助其開發既有優勢產業並走出一條與台北差異化的城市格局,一味的搖著重北輕南的口號,要求中央要讓高雄好還要更好,或違背大環境變遷,意圖複製或反轉台灣的政經中心,甚或自私的忽視其他更有潛力能帶領台灣走向國際的縣市(其實它們更需要政府的資源挹注),最後倒楣的還是全台民眾。還是一句老話-------三個和尚挑水沒水喝!!!分工合作才有機會!!!


1.高捷運量沒有沒有"有效大幅提升"運量"?
2008年四月日平均運量93,850
2013年一月日平均運量154,601,運量是五年前的1.65倍
一天可以疏運15萬人次的捷運真的沒有營運績效嗎?還被你評為蚊子捷運,你是說那15萬人是蚊子嗎?

2.2011年創稅能力桃園次於台北市、新北市排第三

3.全國各縣市工業區面積最大者為臺南市(占全臺都市計畫工業區面積15.69%),其次為高雄市(占14.69%)、桃園縣(占14.10%),以工業區數量而言,台南九處,高雄、桃園各七處

4.南星計畫不算是"推動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至少第六貨櫃中心也算是做到了吧?

5.去年共有20艘豪華郵輪進入高雄港靠泊,進出港人數創新高,達30783人,較前年成長了26.6%,打破歷年進高雄港靠泊紀錄,算不算"推動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

6.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算不算創造就業機會?

7.地方政府如何自籌財源?大概只能靠炒地皮,這也是兩面刃

8.如果你認為一個沒有地鐵、現代化圖書館、藝文中心及大型公園的都市,也算是基礎建設及市容已顯完善,那我會同意你高雄不需要做這些建設了

對了,你所謂花而不實的總圖,企業界倒是滿支持的,隆興鋼鐵剛捐款一億

9.你可能比較喜歡以前的中山體育場,不喜歡現在的中央公園,所以怪高雄市政府蓋太多公園
也許你還比較喜歡老舊木業合板廠,不喜歡現在的中都濕地公園,所以怪高雄市政府蓋太多公園
也許你還比較喜歡醜醜的防洪蓄水池,不喜歡高雄市政府把防洪蓄水池蓋成像愛河之心、文山特區新蓋的公園,所以怪高雄市政府蓋太多公園
也許你比較喜歡醜醜荒廢的市容,所以怪高雄市政府蓋太多公園

yobi25 wrote:
高雄的命脈是 港口

但稅卻是中央拿 空氣/水污染跟被貨櫃車壓壞的馬路 中央有負責維修/整治嗎

如果把高雄港的收入 算進高雄市
高雄市不旦不會負債 還可以是全台灣最會創造稅收的縣市

不管政黨 高雄的民意代表都曾提出過 市港合一 的概念
但還不是一直被打槍

高雄早就準備好了吧
是中央還沒準備好放手


事實上高雄港的收入是有回饋給高雄市政府的
南部以往長期被中央忽視本來就是事實
連執政的馬先生都曾多次公開表示會致力於"南北平衡"....
這不就是承認以往是南北不平衡的嗎??
為何要說是南部人愛靠妖或政客挑撥呢??

這幾年高雄建設的腳步漸漸加快了
中央也覺悟必須要加重南部的建設挹注
江揆更將自由經貿區視為施政重點
現任及未來,不管是花媽或小巨人來當家,也都是執行能力一流的掌舵人才

高雄有自成一格的地理條件和環境
和只能依附於台北市的衛星城市是截然不同的
雖然有人眼裡看到的都是垃圾..都是砂..
但在我看來...
高雄現在就像是剛打底完成準備起飛的城市啊

給各位同在高雄打拚的前輩拜個晚年
大家一起加油...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