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的 wrote:
...我剛出社會就是在高雄找了第一份工作薪水只有35K...(恕刪)
是誰說南部薪水低的? 一般人北部要找第1份工作薪水35K, 不要說現在, 10年前可能也很難!
EVAAIR2012 wrote:
高雄創稅能力一直以來...(恕刪)
Skywalker7 wrote:
我不是台北市人,但我仍會支持台北市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區域中心城市!(畢竟它是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浮上國際檯面的都市)。當然我也希望高雄市不要愧對它是全台第一大港都城市的封號,發揮它既有的港埠及重工業競爭力,但城市的競爭力絕對不是靠著蓋貴死人不償命且無營運績效的捷運系統,不是靠著馬路大,行道樹多,大樓多,華麗不實的煙火,以及所謂全亞洲最大的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等硬體建設,而是那些讓國際友人一到這城市就顯而易見的城市差異性,是那些在其他類似港都城市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人。既然高雄市是工業,港埠,造船大城,市府單位就應該繼續發揮它的城市特色,對國際招商引資那些對其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以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台北金融貿易中心的作法,奢求國外企業在高雄設立所謂金融總部或企業總部,個人認為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小小的一個台灣島,電子化的環境,豈有需要出現多個金融中心?
Skywalker7 wrote:
我想說的是,其實高雄...(恕刪)
Skywalker7 wrote:
我文章中並沒有提及高雄捷運的運量沒有提升,而是說經過5年多來沒有"有效大幅提升"運量"。
然而,一條高耗資的捷運蓋下去,運量逐年有提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沒值得好驕傲的。問題是,規劃興建捷運之前的運量評估是否如預期準確,地方既有道路建設是否不足,以致於民眾對於大眾運輸工具的依存度是否夠高,市府捷運公司的營運成本效益分析,甚至對於中央分配其它地方政府的財政是否產生排擠,也應該一併考量!否則只是間接排擠到其他更需要建設的縣市財政分配...這就像是父母硬是借大錢給資質不高的小孩補習,但這學生卻可能仍無法出國比賽為國爭光一樣的道理;與其如此,不如針對小孩的強項,全力發展其志趣,或許更來的有機會...這或許不中聽,但真的需要大家平心靜氣的宏觀考量與思考一下!
另外要說明的是~~~
1.論各縣市創稅能力,桃園確實是全國第2。(僅次台北市)
2.論各縣市負債,桃園排名全台第7。(第1高雄市,第2台北市,第3台南市...)
3.論各縣市人民平均負債,桃園縣排名全台第16。(第1高雄市,第2苗栗縣,第3台北市...)
4.論工業污染桃園縣名列前矛。(縣內工業區全台最多)
5.論人口,桃園縣是全台目前直轄市中,除了台北市/台北縣之外,人口未經縣市合併,單一縣市突破200萬。
----從以上得知,說起來桃園才是最悲情的縣市!而高雄市及苗栗縣恐怕是花錢花過頭了!
用白話舉例來說,桃園縣是...
吼你糟蹋(工業污染在桃園),嘛賺錢吼你開(上繳稅收),厝破你不管(縣內道路規劃差,市容NG),還在厝內做停車場收錢吼人用(桃園機場),夠一直吼你做小三(非直(省)轄市編制),小孩一堆你也不養(縣內人口多),還要一堆窮小孩賺錢來養你的大房(北/高)及二房(其他直轄市),把它們家裡蓋得漂漂亮亮,三不五時還聽大房二房靠凹說:錢還不夠用!你如果是小三(桃園人),你豈不可悲?
現在老公才回來家裡說要擴大自家停車場(航空城),說要收租賺大錢給大家用,小三(桃園人)都還半信半疑沒講話,大房二房卻搶著說:麥嚎小,小三是賤命做不到,不可能,如果要蓋停車場(機場)我家也要蓋,結果又各自搞了一堆沒賺錢的停車場(機場),到最後還是要小三的機場賺的錢來補貼他們...
說起來,起碼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過去這幾10年來還沒被中央當成小三..最悲慘的應該算是新北市及桃園縣吧!很多民眾常隨政治人物起舞,誤會中央有所謂重北部輕南部,包括過去的我在內,等到了北部工作生活多年才發現,頂多就是獨厚台北市(個人認為首都無可厚非)。至少在省府時代,中央規劃其實是滿公允的,北中南都設有地區中心城市(直/省轄市)的規劃,只是隨著大環境的變遷,政府有必要重新調整。如果中南部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還是不能改變人口北上遷移的態勢,甚至調整心態,順應時勢去支持中央加強建設最有可能成功的戰略項目,非要強取豪奪有限的政府財政資源,我想台灣恐怕很難再有契機發展,頂多就是靠大陸客的觀光效益了?
我不是台北市人,但我仍會支持台北市持續發展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區域中心城市!(畢竟它是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浮上國際檯面的都市)。當然我也希望高雄市不要愧對它是全台第一大港都城市的封號,發揮它既有的港埠及重工業競爭力,但城市的競爭力絕對不是靠著蓋貴死人不償命且無營運績效的捷運系統,不是靠著馬路大,行道樹多,大樓多,華麗不實的煙火,以及所謂全亞洲最大的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等硬體建設,而是那些讓國際友人一到這城市就顯而易見的城市差異性,是那些在其他類似港都城市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人。既然高雄市是工業,港埠,造船大城,市府單位就應該繼續發揮它的城市特色,對國際招商引資那些對其重工業及港埠,造船基礎等支援及發展的產業,以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台北金融貿易中心的作法,奢求國外企業在高雄設立所謂金融總部或企業總部,個人認為是緣木求魚,毫無效率可言。小小的一個台灣島,電子化的環境,豈有需要出現多個金融中心?況且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從事金融業,真正對人民就業有幫助的其實是那些圍繞在中心產業的衛星中小企業。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某些城市花了太多錢做了太多不必要的建設(如超大公園/蚊子捷運/透天厝重劃區/有LED路燈還加掛發光路牌...),過於包裝城市,華而不實的營造城市進步的假象,而那些建設卻不能提升人民的實際就業。
高雄市經過幾10年的發展,目前城市的基礎建設及其市容已顯完善,目前要靠的不是市府的舉債建設開發而是市府要思考如何引進外資協助其開發既有優勢產業並走出一條與台北差異化的城市格局,一味的搖著重北輕南的口號,要求中央要讓高雄好還要更好,或違背大環境變遷,意圖複製或反轉台灣的政經中心,甚或自私的忽視其他更有潛力能帶領台灣走向國際的縣市(其實它們更需要政府的資源挹注),最後倒楣的還是全台民眾。還是一句老話-------三個和尚挑水沒水喝!!!分工合作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