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1681730 wrote:
討論很好啊,美術館國...(恕刪)
以前那些都討論到爛了,
現在重提只是又回到問題的原點了,
市府財政困難,美術館國小沒有興建的迫切需要,
學童受教權最重要,但教師的工作權也要保障,
何況鄰近的幾所國小面臨少子化的危機,
維持現狀就好,大家繼續越區就讀甚至遷戶口,
美術之星低樓層住戶繼續享有完整首排景觀,
無論什麼政策或計畫本就都有修正空間也並非都是完美的
有關遷併校原由的相關說明可參考102/12/06 市政總質詢及答覆
李議員喬如:
好,謝謝。接下來我會利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討論我們的百年建設,現在在旁
聽席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未來是要在美術館就讀的。有的是中山國小的,本來
應該是在美術館就讀,但是因為沒有學校,他必須跨鐵路、跨快速道路到中山
國小就讀。中山國小的場域其實是在左營區,但是很奇怪,鼓山區的學生跑到
中山國小位在左營的行政區去就讀。我覺得這可能是早期那時候人口比較多,
所以那個地方就這樣興建,1,000 公尺內就有三所國小。但是時代變遷,反而
在新的重劃區開發後人口會爆增在新的社區。我現在展現的圖片,是要讓市長
及局長更深刻的了解在這個地方,我們政府的政策要在這個地方落實。但是美
術館國小未建先轟動,這個轟動的情形我待會兒會說明清楚,讓市長知道這後
面角力的動機在哪裡?
這兩年來為了市政府的政策要在這裡推動,本席在這八、九年來一直大力認
為未來在美術館特區的人口絕對會成長很多。既然都市計畫有國小預定地,政
府就應該要興建,當時歷屆的市長認為人口還不到那邊,所以就一直沒有興
建。後來我們的美術館特區現在的人口已達 2 萬 2,080 人,這是龍水里一個里
的人口數,我們在高雄市一個里的人口數是排前幾名的,只輸福山里和新上
里,我們應該是排名第三的。這個都市計畫也有很多土地所有權人的奉獻,感
謝市長看見未來在這個地方人口的改變,陳菊市長也認為要給美術館特區的孩
子一個公道。我圈圈的地方旁邊現在是國小預定地,這裡是中華藝校,紅色的
一片天是我們市政府的土地,白色的是東一路。再看右邊,這一棟是美術之星
大樓,這裡是東三路,這裡是美術館的龍美國中七賢分校。所以我說過美術館
特區這麼多人口,有國中卻沒有國小,形成非常變態的社區。所以早期這裡的
人口沒有這麼多的時候,大概只有近萬人口而已,居住的人數卻超越官方數
字,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沒有國小,所以住在這裡的家長就向本席陳情,他們
的孩子沒有國小可就讀,所以他們必須將戶籍遷到別的地方,我們目前國小是
社區落籍制,所以這八年來,這些孩子在哪裡就讀?空降戶籍到龍華國小,把
學區併到中山國小及九如國小,併到中山及九如國小各一半,結果大家不要去
九如國小就讀,只有 11%的孩子願意到九如,就是原來龍水里老部落靠近鐵
路那邊,他們認為比較近。但是 45%到中山國小就讀,其他的一半就四處去
就讀,我們覺得非常的不公平。特別在這裡感謝市長,願意為美術館特區的公
民主持公道。因為他們在買房子的時候,他們就分擔了公共建設土地的成本,
所以這個國小預定地不是突然來的,美術館特區 44 公頃,怎麼可以沒有美術
館國小。周邊興建的大樓包圍著學校區,這樣的政策有什麼錯誤?沒有錯誤。
所以在這裡每一棟大樓在興建的時候,買房子的時候就知道前面是國小預定
地,是要興建國小的。
現在問題來了,問題是現在美術館特區的學生人口數膨脹,本來說要 45 班,
請市長和局長看看這個數字。這是 101 年的統計,合計有 1,722 人是有權利在
美術館特區就學的;102 年 8 月,重新統計龍水里就學年齡的兒童計有 1,941
人。依照政府的規定,每一個班級頂多 29 人,計算下來需要 65 班至 66 班,
這個數字是來自戶政事務所提供的。以現在 101 年的數字就要 60 班了,以現
在 102 年的數字也要 67 班。所以未來龍水里的學齡人口會持續的成長,因為
它是南台灣最好的綠地,當然謝謝市長對這個地方的輔助和建設。
我們再看看中山國小的比例,我剛剛有提到的,我們不是信口開河,當時教
育局有做一個民意出口調查,也要求學校做調查,決定哪個學校需要遷校,因
為在 500 公尺範圍內 3 所國小,這樣的部分是可以容納美術館國小的,可是美
術館國小的公民認為他們的權益要受到保障,他們要回到我的地方來就讀。但
是中山國小有 50%都是美術館國小的學生,有一部分是左營的學生,有一部
分是內惟兩、三里的學生,所以一旦他們回來之後中山國小會瓦解。
接下來是九如國小的問題,美術館國小到那邊去就讀的才 11%而已,所以
九如國小認為,當然他們也想,後來評比的時候,教育局在做意見調查的時候
中山國小勝出遷校,九如沒有。所以同時併,我們覺得不恰當,為什麼?因為
市長很努力在鼓山區推動一個政策,歷時十幾、二十年來都沒有通過,在市長
的任內同意了台泥開發案。台泥開發案的土地,未來興建之後,多數的人口會
再爆增,爆增的時候怎麼辦?所以我們認為九如國小在這樣的現況下是不恰當
的。所以那時候是中山國小勝出遷校,大概讓市長知道在這個行政區還沒有處
理好,遷校當然也經過調查。
再回來原來的部分,我最沒有辦法接受的是政府開了四次說明會,我也要讓
市長知道民意代表沒有那麼好當,市長也沒有很好當,民意代表為什麼不好
當?因為我不是劈腿族的民意代表,我堅持理想,我堅持對的,我堅持站在公
益、多數民意的這一邊,但是多數的正義不見得在台面上佔優勢,因為有很多
市民很老實。今天未來要就讀美術館國小的孩子和中山國小同意遷校後的孩子
有就學的權利,他們的家長都站出來要告訴市長,支持市長和教育局同意遷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