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都廳苑

之前女友提到這個建案
想說去看看… 結果在附近繞阿繞的
怎麼沒看到什麼豪華建案阿… 不是廣告很好的樣子嗎
最後才赫然發現 原來這個一直以為是國宅的 原來就是這個建案
然後只有一個結論 就是…
如果在高雄市政府上班的人應該很適合 走路上班就好了…
剩下的 就… 在說吧… 我們不是會每天去市政府的人…
fada wrote:
旅外陸商 悄悄下訂都...(恕刪)


這篇中國時報的報導,只可以說明,建商還是有灑錢給記者,
記者當然就寫寫曝光文,

不過此棟小弟還是覺得可以看看。
fada wrote:
高雄市民的國際化程度是很弱的 老喜歡關起門來自己想 都廳苑已經不是純粹本地的顧客群所以需要一點國際觀
我想我這樣講又準備被公幹了
上次也是 我寫說不要老是怕別人來吵炒高雄房地產 也是被公幹
房地產是衡量一個都市是否繁榮或衰退的指標之一, 房地產也是產業的火車頭
我又說高雄市逐漸在邊緣化也是被公幹的很厲害 依繁榮的程度不知不覺高雄市已經退居全台第四大都市
本人推測未來二十年還會再退一名 變成第五大都市
土地漲 建商會[聯合]控制供給 一手房會越來越貴 但是房地產是產業的火車頭 整體的房地產不起來 景氣不會好
(恕刪)


原來高到嚇死人的房價就叫國際化程度?還是要滿街外國人滿街英文招牌才叫國際化?

高雄就算變成"世界第一"的大城市那又怎樣?

嚴重加大年輕人買房子的壓力換得什麼城市排名,就像台北市一間幾十年沒電梯的舊鳥巢就要800-1000萬的,

然後大家繼續領著3-5萬/月,買不起就滾到外圍城市,飽受上下班塞車煎熬,這樣人民生活會快樂嗎?

如同北縣的周縣長,還在鏡頭前誇耀說自從他上任後北縣的房價都上漲了,

拿著房地產漲價當政績,難怪民調越來越低,為何不是拿該縣縣民就業率或是縣民收入提升為政績??

為了政客和商人編造出所謂的國際化程度,然後把高雄搞到房價跟台北一樣,試問受益的到底是誰??

拿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開刀,一家大小當屋奴一輩子,雙薪父母整天工作,小孩要保母帶,失去家庭互動時間,

就為了某些政客和商人為了炒房價而生出的"國際化程度"?!

其實,高雄現在真正的優勢就是房價便宜,比起"國際化"的台北市工作雖然少一點,薪水也少一點,

但大部分剛出社會有工作的年輕人都可以買到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舊屋更是便宜.







這次回高雄 發現高峰會與御花園都還有看板廣告(而且還蠻新的)

感覺上不是都已經推出很久了嗎?

有時候在想 像這樣沒幾戶的"豪宅" 要賣這麼久(而且還是在很多廣告下 御花園在最近的商周好像都還看到廣告)
高雄的豪宅真有保值性嗎?

(前面網友提了 高峰會預售價和現在價位差不多 (還是面文化中心的) 真能保值嗎?)
打擾了 內文不適自己把他刪掉了..........
打擾了 內文不適自己把他刪掉了..........
fada wrote:
原來高到嚇死人的房價...(恕刪)



「房地產是衡量一個都市是否繁榮或衰退的指標之一, 房地產也是產業的火車頭」
是其中一個指標,但不全然是如此

「高雄丟那麼多錢進來只能搞成這樣」
高雄市的統籌分配款確實高出台中、台南
但和台北比,很抱歉!差很多

「這些錢恐怕都只是花在改善景觀吧」
看來你也只是看表面功夫而已啊
對高雄的軟硬體建設完全不懂

打擾了 內文不適自己把他刪掉了..........
打擾了 內文不適自己把他刪掉了..........化

fada wrote:
本人對高雄做兩項預測...(恕刪)


「高雄港口優勢不再,這也是致命傷」
釜山港也是有中國近年港口吞吐量急速上升的壓力
不過依然能保有前五名的好成績
但台灣最能和其他國際港相比的高雄港卻從前十名跌到13名

這是為什麼?值得思考~
光政府的重視程度就差很多
高雄市是高雄市
高雄港是高雄港
高雄港又不歸高雄市府管轄
他的營收還是主要歸中央
高雄能得到的稅收有限
但市民倒要負擔它許多負面成本

港區是緊扼著高雄咽喉
讓高雄市的發展受限
因為高雄市的需求
不等於高雄港務局的需求

豪宅一坪賣一百萬
謀哥、銘哥、戰哥都搬來住
也無助於高雄市的城市位階

一樣的平均收入水平
無法度量一個城市是否"適宜人居"
重點在標準差的大小
大家收入越平均越顯都會/國家發展的良性
光靠幾個大戶撐起平均值
反而是一種落後指標
房產一樣

幾幢天價住宅
不代表這個都會有多教人欽羡、多麼文明先進
最大量的人感到幸福
通常不是絕對大的經濟數值
高雄港的貨櫃數量當然會越來越少,

大陸很多港口的貨櫃吞吐量超越高雄港那也是事實,

但為何沒有人去計算出口貨物的價值呢?

高雄港以前是世界前三名時,還不都是做一堆廉價品外銷而得到的名次,

現在大陸一堆便宜的衣物,玩具,電風扇,家具.....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一個貨櫃的總價值我看不過2-3萬元美金,

反觀高雄港臨近多個加工出口區,裝運的貨物很多是高科技產品,

一個貨櫃的平均價值絕對是大陸那些廉價品的數倍,

所以高雄港出口的貨櫃價值等於大陸貨櫃2,3倍的價值

因為廉價品的工廠早就都搬離台灣到大陸設廠了,

所以高雄港根本不需要跟那些靠廉價品衝貨櫃數量的貨櫃碼頭做比較,

就算得第一名又怎樣?!過幾年後還不是要被更廉價勞工的地區取代,

價值和毛利才是貿易的重點, 1櫃價值10萬美元的貨賺10% = 10櫃2萬的貨櫃賺5%

那爭什麼貨櫃數量名次?如同賣一個LV包包賺的錢跟路邊攤賣100個雜牌廉價包包賺的錢是一樣的.

那LV需要跟人家爭販賣的數量嗎?

  • 5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