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高雄的輕軌怎麼不做高架的呢

日本時代在港區規劃的臨港線其實是不錯的點子,鐵路載貨量比公路大很多,但後來汽機車普及,因而轉為大公路主義,港區改以大貨車、聯結車運輸

但公路逐漸飽和,此時立體化的鐵路會重新崛起,與公路取得新的平衡,像台北淡水線、新店線、環狀線,都是早期的平面鐵路以立體化改建的

如果輕軌有足夠運量,甚至跟高運量橘線差不多,應該爭取改建高架才對,只是死忠的死忠到連自己都騙了,以為輕軌比捷運好,不願承認輕軌是試水溫的前置品,一味的盲目護航,就無法進步了

死忠的很愛說輕軌是先進的人本產品,反輕軌的是車本嘴臉,應該少開車多搭輕軌,但輕軌一直停紅燈真的很慢,我是站在支持輕軌的立場,希望輕軌有獨立路權不用等紅燈才能真正提速
因為輕軌不怕地震,隨時下車疏散,捷運跟高鐵遇到地震來就GG了。
toma66 wrote:
因為輕軌不怕地震,隨時下車疏散,捷運跟高鐵遇到地震來就GG了。

這次地震,你有聽說哪裡的捷運/高鐵疏散出現問題嗎?
shane9275

高鐵沿線震度5強到3級,北捷、桃捷最大有5弱,新北捷、中捷也有4級,唯一3級的只有高捷

2024-04-11 23:22
shane9275

如果要論疏散能力,BRT應該才是最強的

2024-04-11 23:23
很多反對平面輕軌的民眾,認為地下化、高架化不會影響車道、停車格,所以「一定要地下或高架化」,但是,捷運局的資料已經很清楚顯示,這些居民完全是自我欺騙。

#車道一定縮!

地下化捷運需要興建出口、通風井,除非居民將自己的土地捐獻出來,不然一定要蓋在馬路上,也就是需要拓寬人行道。就以北捷信義線的例子來說,兩旁人行道要各自拓寬到7米,才會讓出口、通風井和民宅間有足夠淨寬,也就是兩邊一定要各減一個車道,捷運局的標示還太客氣了。

高架化捷運一樣要興建出口,且墩柱本身就須佔用3米寬度,而美術館區要用門式墩柱,更要佔去6米,車道可能要縮得比平面輕軌更窄。

#安全沒保障?

大順路地下化捷運,因為要穿越紅線、台鐵、橘線捷運三座地下化隧道,因此開挖必須很深,捷運局計算最淺軌道面也要挖到45m,約是台灣最深捷運的1.5倍。那代表什麼呢?

大順路上必須打超過軌道深度的連續壁,甚至深入岩盤,深度可能在70m以上,以高層住家大樓可以挖到4-5層地下室而言,深度也不過20m。換言之,工程開挖深度,可能達居民住宅的4倍!

若工程期間出現任何滲水等問題,連續壁崩塌,就可能掏空住宅地基,這樣的案例在高雄過去曾出現多次,對於深開挖、施工又靠近大樓的大順路、美術館路,更是存在風險。

而高架化也有問題,在美術館區高架化使用門式框架,高架車站更會擋住整個路面,也就是說如果路旁大樓火災,雲梯車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對於一直造謠輕軌影響救災的反對者,難道沒有想到這點嗎?

#生活品質受影響!

地下化完成後,深度高達15層樓,光是從路面搭電扶梯到車站,就可能要搭5-6段,長達5分鐘以上,對老人小孩一點都不方便。

而超深車站的空調、排氣問題,都需要更高維護成本,通風井抽風20小時運轉,除了耗能以外也會影響住家。

高架化更不用說,高架軌道考量淨寬,高度在3-4層樓以上,未來3-5樓居民就整天和列車大眼瞪小眼,且列車噪音可以傳得更遠。如果用全罩式隔音牆,那被擋住的景館,就再加一層樓高。

3樓以下呢,則是完全沒有景觀,日照被擋住,而且美術館居民一出家門,人行道上就是一根根大柱子,不管你是住皇苑國際館、皇邑、陽光藝花園、皇裕觀雲、皇苑人文臻藏、國城天廈、皇家美墅、麗晶最上石、家安樸石...哪棟豪宅,一視同仁,柱子不會因為你家而繞路。風水房價都會被高架橋「腰斬」!

#拖垮沿線商家和高雄財政

地下化含規劃到施工,需要十年;高架化則要八年,這期間在施工時,兩側可能要圍籬交管,影響範圍、時間遠比平面輕軌久,更會癱瘓大順路交通。

大順路商圈好不容易要翻身,很可能十年機會一過,就再也沒有了,店面可能等不到捷運完工就倒掉,老地主等不到發大財先往生,這都是過去地下捷運施工時我們看過的案例。

而地下化捷運由於要施作全國最深的隧道,工程難度大,加上引道,長度不是5公里,而是7公里,造價不只300億,而可能達500-600億。
星幻

講那麼多廢話,那為什麼不設置公車專用道就好,地下與高架都有困難因素,所以硬是搞了個輕軌垃圾出來,那有意義?公車專用道是更便宜、更靈活的方案,但較難從中汙錢,所以才硬要弄能汙錢的輕軌,對吧?

2024-04-25 17:30
MIDAP

屁話連篇,那台北藍線不就是十大奇蹟建設了? 造價高對高雄來說會是問題嗎? 看那蓋幾十年的高雄車站就知道假的啦!

2024-04-26 11:09
輕軌地下化最大的問題就是牛刀殺雞、大砲打小鳥,太浪費了,要地下化就要做捷運,早在30年前輕軌所在地就規畫地下捷運藍線了,可惜當初評估運量不足,地下化成本太高,所以就不了了之

但是那個藍線評估是30年前的事了,現在時空背景不同之術發威,蓋好捷運拓寬人行道順便解決行人地獄問題,考量成本的話選高架是最佳解,至於什麼影響房價,我就很喜歡我家門口有橋墩可以看到列車從空中開過,市場機制不喜歡的人就賣掉那邊的房子,喜歡的人就去買,順便解決房價惡性高漲的問題
un3354

高架邊房子真的很吵!沒辦法開窗!

2024-04-17 22:05
netteam wrote:
很多反對平面輕軌的民...(恕刪)

大順路地下化捷運,因為要穿越紅線、台鐵、橘線捷運三座地下化隧道,因此開挖必須很深?
那捷運黃線不也要穿越紅線、台鐵、橘線捷運三座地下化隧道,怎麼沒這個問題?
必須挖很深只有大順中正路口吧,因為中正路除了有捷運橘線還有中正地下道,所以才必須挖深穿越,而不是整條大順路開挖都必須很深吧

至於縮車道那一段,地下化兩旁人行道真的必須要各自拓寬到7米嗎?
捷運黃線經過的五甲路路寬比大順路還窄,連人行道都沒有
將來捷運黃線蓋下去,五甲路雙邊也會出現7米寬的人行道嗎?
會規畫用平面輕軌的模式,是因為當初純粹是想利用台鐵臨港線的路廊
所以一開始規劃的路線幾乎都是走鐵道
路線也不像現在繞到大順路,而是沿著臨港線的路廊,繞到高雄車站,形成一個小環線
當時的規劃叫臨港輕軌

至於前幾篇說馬政府、毛部長不肯核定立體化捷運
其實輕軌是謝長廷市長規劃的,不是陳菊市長
臨港輕軌早在扁政府時期就核定了
而且捷運藍線跟棕線在扁政府時期就已經將計畫改成平面輕軌

是因為當時輕軌是規劃用BOT模式興建
後來多次流標,市府收回來改成政府自建,並將駁二那段的水岸輕軌併入重新送審
才會拖到馬政府時期才核定興建
netteam wrote:
很多反對平面輕軌的民...(恕刪)


不好意思.你講的幾點工程/土地/房價..等問題,讓我覺得 台北捷運像神話般的存在!

輕軌的交通問題己成日常,和人民搶道,維護的成本真高!
MIDAP

現在回頭看,台北捷運真的跟神一樣,通過的那些區域路段都是精華區的精華區! 台北捷運要是晚個五年十年,就不用蓋了,光是無知民眾的抗議就夠飽了

2024-04-24 11:03
WillProsper

想成為大都市,捷運立體化,必需的. 除非預期人口不再增長,或是邊陲景點,才會用輕軌來替代., 市中心搞個大圓鐵軌. 怎麼向上提升.真怪

2024-04-25 16:30
WillProsper wrote:
不好意思.你講的幾點...(恕刪)


根本沒多塞車好嗎?

硬要選下班尖峰時刻去拍照的人才奇怪吧

特別是還要等紅燈才來拍人很多的感覺

真有趣
dohan8850

很多車避開去塞附近馬路了,現在剩下直行的居多,因為大多數路口都不能左轉

2024-04-23 22:18
MIDAP

dohan8850 要當個聰明的用路人啊,不然塞在那裡還要被挺綠的笑你笨,明知道會塞車還開車來。

2024-04-26 12:36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