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林美欣/整理報導
2019年房市呈現北冷南熱,建商往南部衝,買氣也真的不俗。有網友開始擔心高雄房價一去不回頭,2019年就會成為房價的起漲年,不過,房市專家們倒是有不同看法。
戴德梁行2日發布2019年第一季季報,自由時報報導,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對於高雄房價走勢表示,高雄房產市場以內需為主,就算近來韓國瑜市長讓高雄能量滿滿,房價也不會起來,但有量是好事。
他也在《顏炳立觀點》撰文指出,2019年開春後,中南部的土地及預售市場呈現大量買進,「不知是看好市場還是看好韓流現象,還是把消費者當成笨蛋」,大量推案大量買進,房價並沒有創新高;口袋深的建商大量搶進高雄的大社、仁武、岡山、楠梓,推出的都是符合剛性需求的產品,等了3、4年消費者進場而造就的一些量而已,「韓流只是煙火不是柴火。」
對於韓流現象能不能讓高雄房市揚起春風,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也持保守態度,他認為買房信心雖然恢復,但實質的買氣必須靠就業機會與人口支撐,投資客只是一時的曇花一現,買一賣很快又會拋售了。
而高雄房價根據好房網區域實價登錄資料,高雄房價2019年3月的銷售均價19.2萬/坪,較高單價平均22.3萬/坪,比上個月小跌1.3%;成交平均單價則在15.3萬/坪。
其實又是在102年追到高買到高價土地的案例,若執意要推案,恐步國泰建設後麈!
高雄發不了大財?3月中旬才傳出遠雄建設與海霸王集團二代南下高雄購地與標得85大樓部分飯店產權,合計金額約76億元。土地市場卻傳出,華固建設6年前以16.44億元取得正對85大樓的千坪商五基地,打算以17.88億元求售,卻紛遭高雄多家重量級建商打臉,以價格、環境、磁場等各種理由婉拒評估,只能苦苦等待是否另有台北業者願意南下接手,也凸顯高雄土地與房市並非想像般樂觀!
高雄建築業界盛傳,從選前即有多家高雄重量級建商,接獲土地仲介業者訊息,華固建設在6年前從高興昌鋼鐵議價取得的一筆位於三多四路、自強三路口的1117.7坪商五土地,包括規劃樓高29層、地下6層的建照,設計約401戶25~70坪的2~4房超高層大樓,欲售價格17億8838萬元,每坪約160萬元。
北部業者紛南下高雄發大財 華固售地意圖有玄機
但從選前至選後,甚至今年第一季陸續有皇普、汎陸、遠雄、海霸王集團二代等台北業者南下高雄購地與標得飯店產權,高雄多家重量級建商仍以土地價格過高、小環境較亂、出入較複雜、量體太大、85大樓磁場太強等各種理由婉拒評估,該筆土地慘遭高雄業界打臉。
高雄推案建商透露,雖然該筆土地在2013年4月初以每坪148萬元取得,當時高興昌曾委託業者公開標售,卻突然停標,最後由華固建設以總價16.44億元議價取得1111.08坪商五土地,後又整合約7坪土地,目前以1117.7坪的面積求售,以土地推案利潤評估報告來看,基地可規劃401戶2~4房產品,住家售價期待值每坪30萬元、店面每坪65萬元與車位每位均價188萬元估算,預期稅後總利潤高達12億元。但以當前區域首購產品行情25萬元上下評估,利潤空間大幅壓縮,這應是高雄建商不敢接手的重點考量因素。
華固建設表示,華固未在高雄推過建案,這是第一塊土地,仍在觀望高雄市場狀況,再看後續如何評估進行,並還沒有要確定賣地的考量,會持續觀望。
HWT2013 wrote:
把消費者當笨蛋?顏炳...(恕刪)
選後高雄民間土地市場行情大漲已逾2成,今(11)日下午華友聯開發(1436)發佈重大訊息,公告以總價4.7億餘元,購進一筆位於道明中學對面建國一路、武廟路口約658.85坪特商二土地,單坪成交價達72萬元,再創該區土地成交新高行情。華友聯集團董事長陸炤廷指出,該基地具備面對道明中學校園景觀第一排優勢,且鄰近環球影城與鐵路地下化綠園道,預計明年推出校園景觀換屋大樓。
繼2月中旬高雄土地市場傳出,原家樂福大順店拆除後做為臨時停車場的1791.49坪商五基地,由高雄推案龍頭建商之一的城揚建設集團,以總價約22.73億元、每坪約126.88萬元,向南和興產取得,成為今年以來高市成交最大面積的商業區土地。
今天下午華友聯開發(1436)發佈重大訊息,公告以總價4億7456.84萬元,向南和興產購入一筆位於苓雅區五塊厝段2478地號房地,現做為寵物水族賣場,基地面積達658.85坪,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商二土地,容積率300%,基地三面臨路,位於建國一路、武廟路與建國一路259巷,基地直接面對道明中學校園,周圍商圈發展成熟,單坪購地價格達72萬元,再創區域地價高檔行情。
華友聯集團董事長陸炤廷指出,目前三民區住四土地行情已達70萬元,苓雅區商四土地更超過120萬元,地價上揚趨勢短期難以扭轉,加上該筆基地具備面對道明中學第一排優質景觀,商圈發展成熟且消費機能便利,基地稀有條件,適合規劃換屋大樓產品,目前初步將規劃樓高15層100多戶,採50幾坪與60幾坪的4房高質感校園景觀換屋大樓,預計明年推出。
自由時報
高雄大建商群起猛買地,半個月內買進超過25億、面積達8180坪土地!今(15)日晚間,隆大營建(5519)公告買進高市2筆大面積土地,分別以總價11.4億元,買下仁武區新庄路旁誠毅紙器6077.35坪土地,每坪約18.76萬元,同時也以6.42億元,向南和興產買下道明中學對面武廟路旁一筆1035.76坪特商二土地,每坪62萬元,合計花費17.82億元,購入7113坪土地,創下今年高雄建商購地最大面積記錄!
受高市府暫停標售市有地與抵費地政策影響,高雄民間土地市場行情大漲已逾2成,刺激大型建商紛紛進場搶地。繼上週11日華友聯開發公告以總價4.7億餘元,購進一筆位於道明中學對面658.85坪特商二土地後,今天晚間隆大營建發佈重大訊息,公告以總價6億4217萬元,向南和興產購入位於苓雅區五塊厝段2476、2477、2478-1地號土地,基地面積達1035.76坪,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商二土地,建蔽率50%、容積率300%,基地臨武廟路與建國一路259巷,單坪購地價格達62萬元。
隆大營建今晚也公告以總價6億4217萬元,向南和興產購入位於苓雅區五塊厝段2476、2477、2478-1地號土地,基地面積達1035.76坪,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商二土地,基地臨武廟路與建國一路259巷,單坪購地價格達62萬元。(圖:翻攝Google街景)
隆大營建同時也公告以總價11.4億元,買下仁武區新庄路、文南街與文學街一段的誠毅紙器6077.35坪土地,每坪約18.76萬元,創下高市今年以來土地成交最大面積新記錄。
隆大營建經理陳又齊表示,仁武基地將規劃透天產品,武廟路基地初步將規劃超高層大樓,預計以40多坪為主力產品,控制總價符合首購、首換需求。
另外,今天也傳出高雄推案龍頭建商城揚建設,在四月初以總價約3.18億元,向民間地主買下武廟路旁約408.38坪商四土地,每坪成交價約78萬元。合計4月份以來僅半個月,高雄大建商買地已達25.71億元,購地面積達8180坪。
高雄市即便近年來房價處於盤整態勢,價格並未出現大幅震盪,但法拍屋房價卻一路上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2018年高雄前3季法拍每坪成交均價來到7萬9414元,創下統計以來亦為縣市合併後歷史新高,與2013年法拍價格低點相比,成長高達54.4%,漲幅比一般房屋買賣價格更為誇張。
高雄市去年法拍建物為900戶,雖然創下2015年後之新高,但與2011~2014年法拍均超過千戶相比,法拍量體仍偏低。台灣房屋高雄美術館特許加盟店經理李哲維分析,低利率時代法拍量體偏低,從數據分析亦無爆量或因過多不動產滯銷導致流入法拍市場問題,但從法拍均價看出,價格仍持續上揚,分析主因在於市場剛性購屋需求穩定,待標物價若流入法拍市場,通常會在1拍不然就2拍標出。
無論是一般住宅或法拍屋,當房價均價上揚主因包括高單價物件拉高成交均價,亦或是新成屋拉高區域行情。富住通商用不動產主任許值瑋分析,過去幾年鮮少有聽到高總價豪宅被法拍,高雄新成屋法拍更是從未發生,因此法拍均價上揚,推估就是整體房價上漲,法拍在1拍時就已標脫。(蘋果日報葉家銘/高雄報導)
繼高雄推案龍頭建商之一的城揚建設集團,今年2月中旬以總價約22.73億元、每坪約126.88萬元,向南和興產取得,原家樂福大順店拆除後做為臨時停車場的1791.49坪商五基地後,四月份又購進市區2筆精華地,包括月初以總價約3.18億元,向民間地主買下武廟路旁約408.38坪商四土地,每坪成交價約78萬元。
中旬又傳出城揚以每坪約55萬元、總價約2.24億元,向南和興產購入英明路近二聖一路約406.65坪住四土地,基地三面臨路,鄰近英明國中,目前做為臨時停車場使用。
城揚建設集團董事長楊振宗表示,目前四月份購入的二筆基地的推案時程未定,朝向規劃高質感首購、首換大樓產品,購地主要視機緣,市區成熟商圈的優質基地,仍是公司日後購地重要考量因素。
另外,四月份土地市場也傳出,有某木業公司以每坪約41.5萬元的高價,購入楠梓區高雄大學城藍田路旁約911.22坪住四土地,再創區域住宅區高價行情,引起建築業界震撼。
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蘇永仁認為,今年高雄房市發展相當奇特,市場上的首購新成屋,可望於年中出清一空形成缺貨,造成今年預售屋推案逾1.5萬戶,加上大建商紛紛高價搶地,雖然短期內房價要大幅上揚仍不易,必須觀察建商控制推案量體與消費者對房價接受度,中長期房價反映土地與營建成本墊高,逐步向上走揚的壓力也將增強。(自由時報)
北台灣房市329檔熱鬧滾滾,高雄也不遑多讓,推案量更爆出驚天巨量。根據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統計,今年高雄房市329檔期新推案量高達761.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記錄。
除了推案量驚人之外,建案結構也讓人嚇到吃手手。今年329檔,預估推案戶數約5,475戶,而預售屋就占了4,322戶,占比高達八成一。
天地顛豆併 預售變主流
對大台北人而言,預售屋供給量占總量的八成,那可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對高雄房市來說,這個數字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顛倒過來才對,意即成屋案量應該占到8成、預售案量僅占2成。但如今,預售屋卻反客為主,占到8成之強。
由於高雄消費者習慣買成屋,所以成屋的比重通常較高,過去只有在房市大多頭、或是投資意願高漲時,預售屋案量占比才會上升,但也很少會超過五成。誰能料到,現在預售屋案量占比竟高達八成,透露出眼下投資、置產的需求有多強烈,促使建商爭先恐後推出預售案來賣。
另一個微妙之處,則是過去高雄房市檔期並不顯著;所謂的房市檔期,只是北部人的玩意兒,高雄人不太吃這套。因此,多數建商都是按自己的步調推案,鮮少刻意在同一檔期內推案。但今年卻不太一樣,建商有志一同強攻329檔,尤以三民、左營、鼓山、楠梓等地案量較多。
韓流不止 建商的心不死
高雄房市打破慣性的原因很簡單,就只是因為韓國瑜市長所掀起的「韓流」;韓流氣勢實在超乎預料,至今仍未退燒,至少對建商與外來購屋者是如此。
直到現在,仍有投資、置產客從外地慕名來到港都,他們對於預售屋的接受程度很高,不像高雄在地人非得等到房子蓋好才願意買。建商便投其所好,競相推出預售屋來滿足這一波投資需求,於是預售屋推案潮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的高雄,真可謂「房子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建商發大財」!
但有業者私下透露,最擔心的是「成也韓流,敗也韓流」。因為現在高雄房地產景氣熱絡,真的就是靠韓流所帶起來的信心在支撐,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強而有力的建設、或經濟利多,就怕某天韓流退燒了,房地產就打回原型。
只不過,在韓流還沒消退之前,建商還是得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能多賣一點是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