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高雄準備好了嗎?

高雄的招商能力不佳是有目共睹的。
有工作才會吸引人才進入高雄,可是我看不出高雄有吸引人才的樣子。
很多時候都只是做個假樣子,喊個口號。
不過高雄這幾年來有變美麗也是真的,還是要感激許多人的努力。
石化產業一時也是去不掉(多少利益在裡面啊),但是應該要嚴格監督讓他不能污染環境。
話說回來菊姐應該引進另一批對經濟策略有經驗的人,看能不能搞出不一樣的東西。
不要只是一直做她擅長的部分。就像是小學生老是國文考很好,可是地理卻不理想。
我想說的是,其實高雄市先天的條件一直都很不錯,有國際海港,有區域國際空港,有重工業基礎,但這10幾年來卻流於民粹不求長進,城市競爭力是不進則退,也不是靠中央財政在喂養才能壯大的,高雄市老沉浸在台灣南部首府的迷思,殊不知那些美麗的市容/漂亮的煙火/便利的捷運是政治人物堆砌在市民平均個人負債全台第一的痛苦上,已經是既得利益者,卻整天只會哭訴中央資源分配不均。這十幾年來,高雄本身的優勢就是港口,卻不放大格局跟其他國外港口城市比,卻只會處處想跟政經城市台北比,比放煙火,比搞文創,比政經地位,甚至連所謂高雄市的"信義計劃區"都拿來當口號,難道高雄就不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創造自己的"小港計劃區","旗津計劃區"?不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及競爭優勢,只會張冠李戴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難不成台灣有需要兩個台北市嗎?鄰國的首爾與第二大城釜山有像我們台灣這樣自己搞自己人嗎?本位思考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三個和尚挑水沒水喝...
過去高雄升格直轄市所配屬的資源並不是政治鬥爭下的結果,而是當年高雄市獨自形成的都市格局,簡單說就是它應有的政治與經濟地位,但是過去幾年來的高雄執政者卻很喜歡拿重北輕南的民粹口號去換取自己的政治資源,捫心自問,這幾年來高雄市的創稅能力(賺錢能力)有一個非直轄市的桃園縣高嗎?只因為我們是國境之南,現在的高雄市真的還有資格揮霍這麼多的資源嗎?賺錢能力不能增長難道是中央政府造成的?如果是這樣,那麼,賺得多卻分的少的桃園縣不就要造反了。高雄就業環境不佳跟大環境變化有關,是跟市府的招商不力有關!台灣勞健保都快垮了,連當初大家不看好的高鐵都賺錢了,高雄捷運到現在通車5年了都不能賺錢,市府卻還在忙著發債搶蓋輕軌,奢望能形成所謂環狀路網讓捷運轉虧為盈?難道高雄馬路還不夠寬嗎?汽機車是有堵到非蓋捷運不可?蓋捷運不賺錢也是中央政府的錯?有人說是捷運公司計算攤提的方式才造成捷運連年虧損?如果撇開這不談,高雄捷運運量無法有效大幅提升也是不爭的事實啊?難道也是中央的錯,還是我們高雄人本來就不習慣使用公共運具所造成的結果,況且高雄路邊停車方便何必搭捷運繞來繞去的。往往這種台北有,南部也要有的莫名不平心態,當然也就造成整個國家的財政日趨困難...平心而論,全世界哪個國家不是竭盡所能的去發展首都建設,讓其代表台灣發光發熱?而我們高雄總愛隨執政者搖著均衡發展的旗幟,大肆向中央哭訴自己的委屈與政府的不公!試問:均衡發展在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存在嗎?政府有限的資源本來就應該放在有潛力的項目上。把餅做大才有機會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果實...
個人從高雄搬到桃園/台北縣市工作10多年了,我看到的桃園縣/台北縣是路小又爛,每每回到高雄看到百米寬的大馬路上車子沒幾輛,高雄捷運上的旅客零零落落(我甚至懷疑是否坐上回捷運機廠的待養護車了?)真的不禁要感嘆,政府預算真是亂來!台灣該投資的地方不投資,該建設的地方不建設...難怪桃園國門機場漏水都會糗到讓自己人看笑話,難怪到現在2013年了,大陸西南城市重慶都在準備蓋年總吞吐量4500萬旅次,預計2015年啟用的第三航廈(其機場3號線輕軌也早在去年通車了),而我們的桃園機場捷運卻還在苦苦追趕興建中(至於桃園第三航廈就當它是個"計劃"吧?)難怪聯結機場的主要國道兩旁還在施工蓋"五楊高架",這就是台灣!本該做好的門面不早做,該有的基礎建設沒有,而南都高雄(當然不止高雄...)卻只會整天想著要爭取經費把紅線捷運延伸到路竹鄉(區),甚至還有人想要延伸台南市...是瘋了嗎?老外會從高雄小港機場下飛機後坐捷運去去路竹?去台南市?個人對桃園的感覺就是噪音,污染,路小夠爛,但是我卻看不到桃園人像高雄人那樣,很愛抱怨中央政府所謂的不重視當地發展,整天市長帶頭砲轟中央,什麼重北輕南有的沒的...反倒桃園人只是很認命的努力工作上班賺錢,交通越來越塞也不怎麼會靠凹;空氣污染比高雄還嚴重也無所謂;像是在拉力賽的馬路也不管;道路這頭是四線道,那頭是兩線道在堵也照樣走;人家台南鐵路是地下化,南北桃園人口多到冒出來卻設計成高架吵死人也沒差;公車上擠成沙丁魚也照樣給它擠著上班下課;短短的機場1~2KM延伸中壢火車站捷運工程流標也沒人大聲抗議;說桃園比文化沙漠都還不如也沒人在意;問桃園人:啊你們在地桃園人是怎樣?活在70年代喔!怎麼不像其他縣市的人愛靠凹,去連署爭取啊!會哭的小孩才有糖吃是不會喔...桃園人卻說:桃園反正就這樣,其他縣市愛吵就去吵,我是來這裡賺錢的,桃園縣工作機會多,至少被裁也不怕沒工作做,房價又比雙北市便宜,不然你叫我去哪裡做工?或許這就是桃園人口是越來越多的主因,這跟美麗煙火無關,也跟政府計劃特區無關,跟有沒有美術館無關,跟公園大小無關,更是跟所謂航空城無關,因為他說他不是來桃園搭飛機出國玩的,他是來做工賺錢的;而我也是其中一員,我從桃園看到早期的台灣經濟發展史,為了經濟,為了生活,拼了!我想只要桃園縣政府招商繼續給它夠力就好,桃園煉油廠在市區虎頭山頭火在旺都沒在怕的,至少有工廠在就好,桃園不要學高雄老吵著要趕走中油,其它的,管它去死的! 桃園能,高雄能嗎?
其實細數阿菊姐這幾年在高雄的建設,只能說蓋公園蓋上癮了!!

Skywalker7 wrote:
我想說的是,其實高雄...(恕刪)

高雄創稅能力一直以來都在桃園之上
與新北市不相上下
看你文中好像資源就一定要放在台北市
其他縣市就各自去玩沙
高雄港目前花了幾百億興建第六貨櫃中心
為什麼?就是要增強硬體可以面對其他國際大港的競爭
高捷你只看到賺不賺錢
他每年運載量都有足步往上你有沒有去看
台北過去拿台灣近半的資源
出去跟其他國際城市相比有比較出色嗎
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也是一座國際化都市
沒有基礎建設.高雄競爭力只會更倒退
不是什麼資源都要全砸在北部或台北市
桃園創稅能力是全國第二,所以不可能贏過桃園,能贏桃園的
是台北市!
桃園罵高雄 就跟高雄罵台北一樣

我也很想問 中油工廠幾乎都在高雄 稅是繳台北

有高雄港 何必要 建台北港 資源分散

沒有疑問 就是台北市首都 資源最多

不然當時台南是首都時 為何要遷移到台北

一直建設台南就好 當時台北這麼爛

很多園區 都是要中央政府核准的

不是地方說可以就可以了

不然自由經濟體區 就設在高雄就好 所有優勢都變在高雄

看其他地方會不會想爭取

光高雄要爭取 自由經濟體區 要包含金融就有得吵了 傷害最大是台北...

既然當年阿本仔要將高雄建設成重工業的港都, 但高雄最基礎的建設--水庫, 當年阿本仔沒完成就埋下禍因了
水跟電是一切建設的基礎, 現在要完成水庫是難上加難

南北是不一定要均衡, 但建設第二都的概念卻不可少, 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危險的, 但高雄要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可惜台灣人喜歡抄襲, 因為抄襲不用花費腦力, 高雄公務員不花腦力老是抄台北是走不出自己的特色
如果YO大想說

自由經濟體區包含金融 是抄襲台北的話 我想不正確

自由經濟體區 太多優惠 免稅制度 是目前台灣都沒有的

中油又爆了....
這種稅繳中央再給台北建設
污染留高雄的東西,就把這些"工作機會"
讓台北人來享用...

高雄準備好了嗎?

除了房產高雄人還有許多事要做.要準備的不只是房地產!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