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首見盈餘-高捷日均運量15萬


yqaz wrote:



土建不必攤提...(恕刪)


土建的攤提跟新成屋、中古屋是不同的東西,我們買的房子的現值不一定比購入價格低,但是公司資產的現值一定扣除折舊,所以會比購入價格低

折舊費用是指企業所擁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資產按照使用情況計提的折舊費用。

以下是台北捷運公司2010財報有關的部分資料,單位千

資產名稱-----------原始成本----累計折舊----帳面價值
房屋及建築--------$ 36,484------(9,499)---------$ 26,985
機械及設備-------1,228,692----(728,169)----------500,523
交通及運輸設備---4,360,082-----(827,894)--------3,532,188
什項設備----------228,086-----(119,432)----------108,654
租賃權益改良---- 2,144,577---(1,134,987)-------1,009,590
購建中固定資產-- 2,184,913------2,184,913
合計---------$ 10,182,834----($ 2,819,981)--$ 7,362,853

2010 年之租賃權益改良,係台北捷運公司公司向臺北市政府承租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為改善營運流程所從事車站及維修場主體建築設施所作之改良。

以上折舊都不包含跟政府承租的軌道跟站及維修場,一年折舊也近30億,如果加計承租的部分,理論上用建設費用除以可用年限,就可以推算出來(捷運不是在地下就是在馬路上,大概只有站體、維修場才需要徵收土地,又是用公告地價加兩成徵收,成本比例應該不高),使用年限比照高鐵、高捷的特許年限算法,算出來會很恐怖的
請不要無端造搖了

捷運系統設備重置計畫
http://www2.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55/rp255_05.htm

北捷從1996年起就開使每年提撥重置基金作為機電系統設備等設施折舊使用
且自2001年起,每年都繳交二十到二十五億元不等的「租金」給台北市府.
以北捷一年1百多億的營收(高捷僅12億)
差了十多倍
要付出這筆折舊金實在太容易了
這就好比一位劣等生因為自己成績考太差要被2/3,就要牽脫說:你看,那位優等生也是考不好
說出這種可悲的話

高雄市政府捷運局副局長周德利:台北捷運公司不必攤列折舊----->這是真的嗎?

samling wrote:
土建的攤提跟新成屋、中古屋是不同的東西,我們買的房子的現值不一定比購入價格低,但是公司資產的現值一定扣除折舊,所以會比購入價格低


解說非常詳細

小的會如此舉例房屋 是某人說北捷不須攤提土建折舊呀
況且~土地廠房變現 也說不定會比當初購入價為高
股市中的資產股 如~大同 台肥 台糖...等
皆是一例

只不過...北捷沒啥大塊土地 除了維修機廠

我記得高架橋也是有使用年限的
難道...北節高架路段都能使用50年以上不需改建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
lgn3338 wrote:
請不要無端造搖了

捷運系統設備重置計畫
http://www2.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55/rp255_05.htm

北捷從1996年起就開使每年提撥重置基金作為機電系統設備等設施折舊使用
且自2001年起,每年都繳交二十到二十五億元不等的「租金」給台北市府.
以北捷一年1百多億的營收(高捷僅12億)
差了十多倍
要付出這筆折舊金實在太容易了
這就好比一位劣等生因為自己成績考太差要被2/3,就要牽脫說:你看,那位優等生也是考不好
說出這種可悲的話

高雄市政府捷運局副局長周德利:台北捷運公司不必攤列折舊----->這是真的嗎?


建議你有空先念念初會,相信應該有機會分清楚什麼是租金費用、什麼是折舊費用,以及可能發現政府單位為何不需提列折舊,而民營企業要提列折舊,也就是台北捷運為何不需攤提折舊,高雄捷運為什麼需要攤提捷運,當然這也跟BOT有關,有機會也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BOT

關於「臺北市臺北都會區捷運固定資產重置基金」
北捷1996~2000年,每年以1元租金,租賃4400億台北市第一期捷運系統
2001~目前,重置基金累積16,609,933,522,平均起來一年十億,高捷只有北捷三分之一的規模,一年光機電就要攤提折舊13億,很好奇您所謂北捷攤提折舊還可以大賺的理由是什麼?

將近一兆建造成本的台北捷運,您覺得需要多少重置基金?

北捷以營運長度近高捷三倍,機電攤提以三倍算,也就是近四十億,以租金+盈餘不到三十億,還差十億
北捷以建造成本近高捷五倍,機電攤提以五倍算,也就是近六十五億,還差三十五億

以上都不計土建的折舊攤提

北捷不需要攤提政府租賃的軌道、站體及維修廠,但是北捷自己蓋的也需要攤提,所以財報才會編列折舊費用,高捷則必須在特許年限內攤提BOT的三百億,因此高捷才會說北捷不需要攤提折舊

你拿高捷比喻劣等生,北捷是優等生,至少也得看看兩個學生的基礎吧!那要不要拿台北跟東京、首爾、上海來比?

北捷比較像是用租一部國產小車的錢,租到了一部法拉利,但是開的不是很好(根據預期現在應該有182萬運量,但差了三十萬),但也不會慢到哪裡去
高捷則是自己買了一部國產車在付貸款,被貸款壓的喘不過氣來,快是不可能比法拉利快,頂多看看能不能開的輕鬆一點

samling wrote:
建議你有空先念念初會,相信應該有機會分清楚什麼是租金費用、什麼是折舊費用,以及可能發現政府單位為何不需提列折舊,而民營企業要提列折舊,也就是台北捷運為何不需攤提折舊,高雄捷運為什麼需要攤提捷運,當然這也跟BOT有關,有機會也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BOT

關於「臺北市臺北都會區捷運固定資產重置基金」
北捷1996~2000年,每年以1元租金,租賃4400億台北市第一期捷運系統
2001~目前,重置基金累積16,609,933,522,平均起來一年十億,高捷只有北捷三分之一的規模,一年光機電就要攤提折舊13億,很好奇您所謂北捷攤提折舊還可以大賺的理由是什麼?

將近一兆建造成本的台北捷運,您覺得需要多少重置基金?

北捷以營運長度近高捷三倍,機電攤提以三倍算,也就是近四十億,以租金+盈餘不到三十億,還差十億
北捷以建造成本近高捷五倍,機電攤提以五倍算,也就是近六十五億,還差三十五億

...(恕刪)


唉.. 又在打迷糊仗了 ~~

北捷一期路網總長度91.4km 總經費4,444億. 到了去年蘆洲線加入營運及南港線全面通車後, 總
營運里程達到101km, 此時通車路段總耗費經費大約五千億左右.. 至年底運量已達到166萬人次.
當然今年一月份新莊線的輔大至大橋頭段又通車, 營運里程增加到了110km. 不過由於是過年期
間尚無法觀察出效益, 所以就以至去年年底數據為主.

而高捷總經費則是1,817億 路網長度43km, 至年底運量則是15萬人次.

也就是說, 至民國100年底止, 北捷以2.3倍的營運長度, 2.7倍的經費, 創造出了比高捷多出
10倍的運量
!!!

那麼問題就來了,以這次高捷放出新聞來說, 每月只要營收1.2億, 就足以打平利息+折舊+市府權
利金之外的所有支出 ! 且如果月營收達到2.7億的話, 那就利息折舊等等統統不是問題 ~~

也就是說, 如高捷的說法是真的話, 即使是再乘以2.7倍 ,七點三億的月營收對北捷而言簡直是太
簡單啦 ~~ 畢竟北捷的月營收在99年度就已達到10億, 100年度雖然統計尚未出來, 不過由於通車
里程及運量的增加, 將近12億應是沒問題的 !!!


那麼... 現在情況到底是高捷太唬爛還是北捷太謙虛呢 ?? 你要不要解釋一下呀 ~~

samling wrote:
北捷比較像是用租一部國產小車的錢,租到了一部法拉利,但是開的不是很好(根據預期現在應該有182萬運量,但差了三十萬),但也不會慢到哪裡去
高捷則是自己買了一部國產車在付貸款,被貸款壓的喘不過氣來,快是不可能比法拉利快,頂多看看能不能開的輕鬆一點...(恕刪)


這個部分你也搞錯了 ..






事實上北捷包含機器租金及器材折舊, 一年就要付三十幾億 !!!
以民國100年度北捷的營運里程來說, 根本沒有所謂以國產車錢租法拉利的問題 ~~

重點是, 北捷付了這些租金及折舊後仍有盈餘 !! 相較高捷每月僅一億營收,連人員薪資
及水電雜支都不夠開銷, 卻老愛罵北捷經營得不好 ~~~ 在這種心態經營之下, 高捷會有
今天這樣的營運慘況只能說不意外呀 !!!

lgn3338 wrote:
唉.. 又在打迷糊仗...(恕刪)


第一期路網4400億,內湖線700億,所以蘆洲-新莊、南港線免費?

高捷公佈的是
機電折舊費用13億,利息4億,你可能沒有看清楚以上的討論,新聞內容意思是說,不計入折舊費用、利息及繳給高雄市政府的特許費用,1.2億的票務收入扣除營業費用獲利兩百萬

用通車建設金額也沒關係呀!事實上還沒蓋好的部分還是有得計算折舊的,且BOT特許期是含建設期(所以高捷的累積虧損是從建設期開始算),所以用通車的總建設金額算也可以,但是之後的攤提金額是不變的,用2.7或2.3倍算也OK,我沒意見

就經營的角度來看,高捷營運也不好,北捷也不好呀!因為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蘆洲-新莊線通車時的目標是182萬人次,事實上沒有達到

但如果以北捷通車時間相等於高捷通車時間的營運績效,可能比較公平吧!在目前的基礎上,北捷無疑經營的比高捷好太多了!就人口結構及大環境來說,給高捷相同的路網,高捷可能也達不到北捷的營運目標

如果要用投資金額算,高捷的建設經費理論上也該扣除BOT的三百億,因為事實上政府只有支出一千五百億

lgn3338 wrote:
這個部分你也搞錯了 ...(恕刪)


舉個例子來說明,你跟租車公司長期租賃一部汽車代步,你除了付租金還需要負擔車子的折舊嗎?

你列的資料,我上面也有列,並且說明了

租賃權益改良,係台北捷運公司公司向臺北市政府承租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為改善營運流程所從事車站及維修場主體建築設施所作之改良。

一般公司是不會這樣列入折舊的,但是簽證會計師沒有意見,台北市政府沒意見,我也沒意見

這些折舊都是台北捷運公司自己額外增加的設備的折舊,無關租賃的部分,租賃的部分的維修費用都是由重置基金提供,但是不需要提列折舊

可以請教您,您提供的這一份營業基金資料來源嗎?謝了~如果可以,也請提供台北捷運公司100年盈餘,這樣才知道台北捷運公司租金+純益是否足夠支付機電折舊費用<----這是我們想討論的重點

另外說明,我的資料來至於捷運公司網站公佈的年報(目前尚未公布100年的年報),單純對捷運系統有興趣才討論

我個人覺得大眾運輸系統虧不虧錢並不是那麼重要,就算台北捷運一年虧五十億,我並不會因此認為台北捷運很糟糕,就如同高捷目前的虧損,甚至現在的虧損也不是虧政府的錢,原本高捷的預算是一千九百多億,BOT後節省了四百多億,一年虧20億應該還可以虧十幾年吧!更何況如果給不BOT,可能跟北捷一樣,一直追加預算,那高捷造價一定不止一千九百億
旗津渡輪假日班次再密集點,會有更多人想搭捷運去換船舶到旗津
只要看到等搭船人龍就沒勇氣去排隊...
基本上北捷、高捷的營收、支出沒什麼好比的......

你說北捷採用高捷模式會賺錢嗎?
這我不敢肯定,
很可能會賠,
畢竟要負擔土建折舊......(依高捷標準約全建設費用的六分之一)

你說高捷採用北捷模式會賺錢嗎?
我很肯定會賠,
目前高捷扣除利息、折舊都無法收支平衡了,
採用北捷的模式會失去聯合開發收益,
並且要多負擔轉乘公車的優惠,
此外土建不計,但機電折舊還是要算,
在這樣的狀況下,
高捷可能會賠更慘......


清音 wrote:
你說高捷採用北捷模式會賺錢嗎?
我很肯定會賠,
目前高捷扣除利息、折舊都無法收支平衡了,
採用北捷的模式會失去聯合開發收益,
並且要多負擔轉乘公車的優惠,
此外土建不計,但機電折舊還是要算,
在這樣的狀況下,
高捷可能會賠更慘......


這點不能苟同。
台北捷運最大的優點是期初土地取得與土建機電軌道行控的成本會計方式。

講一句實話,
相同的時空環境,如果當初的台北捷運建設模式是用在高雄,
北高後續發展絕不同於現在,
甚至現實一點,如果當初中央政府願意以北捷模式蓋高捷,
誰要去BOT?

高捷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路網。
紅橘兩線能搞到這樣,
說真的,已經很棒了,
如果當初北捷只蓋木柵跟淡水線,
現在褲子都不知道要脫幾件了?

我是台中人,羨慕高雄當初的市長能有如此魄力。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